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导入基础上的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基于导入基础上的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入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人们常常用“凤头”“猪身”“豹尾”来形容一篇好的文章。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而言,导入就好比是“凤头”,它是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是启迪思考和开启智力的良机;它能提炼和升华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凤头式教学,是使课堂教学有一个漂亮的,吸引人的开头。

基于导入基础上的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以七年级上册为例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李 艳

导入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人们常常用“凤头”“猪身”“豹尾”来形容一篇好的文章。在古代就有这样的记载“元人乔梦符曾说,做‘乐府’也有法。曰:凤头,开头就要像凤凰头那样美丽动人。”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而言,导入就好比是“凤头”,它是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是启迪思考和开启智力的良机;它能提炼和升华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凤头式教学,是使课堂教学有一个漂亮的,吸引人的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为成功的课堂开头,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

一、课堂导入的意义

课堂教学导入和过渡语的教育功能,旨在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好的导入语言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结局和高潮;如同路标,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课乃是整个课堂的教学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实践证明,教师对导课环节过渡语言重视不重视,是否精心的进行设计,其教学效果是迥然不同的。导入的设计反映着教学艺术性的高低,反映着教师审美创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知识面覆盖率的大小,艺术创造性的高低及个人素养的优劣。精彩的导入和过渡,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

七年级是一个特殊的阶段,是学生结束小学教育开始中学教育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也是学生的心理和智力趋于成熟的阶段。在小学阶段通过科学和自然课程获得一些对于地理事物的表面的、感官的、非常浅显的知识,进入七年级以后,开始了正规的地理学课时,这时将小学阶段零乱的、非常浅显的地理常识体系化、概念化,为高年级的中学地理教学提供基础。在这一时期对于学生学习内容体系的培养比灌输知识更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每堂课前设计好精彩的导入,来带动学生、吸引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积累和总结了大量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而导入的技巧更是种类繁多。以下是中学地理教学中十六个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

这种导课法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不做多余的渲染,一开始就概略的讲述新课的内容目的。其特点简洁明快,教学针对性强。

(二)复习导入法

复习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因而采取复习导入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复习导入不仅仅是复习巩固原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按照新旧知识的必然联系,自然的引出新课。当然复习的内容一般是与上课的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

(三)悬念导入法

悬念指悬而未决的问题。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有时直截了当,往往收效不大。不如欲擒故纵,利用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地图导入法

地图是地理除文字之外的第二语言,它直观形象,能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利用地图教学是地理课的突出特点。并且采用地图导入新课易于理解,与学习新知识联系密切,过渡自然,并且可有效的集中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快的进入地理学习的情景。因而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时,可让学生查阅有关地图,建立起有关的地域空间概念。

(五)设问导入法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教师在导课时把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告诉大家,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思维,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六)故事导入法

故事喜闻乐见,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而且富有启发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以和地理知识有关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探险故事、爱情故事等为线索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学习主题,开展教学是非常有效的导入法。

(七)诗歌导入法

诗歌是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的一朵美丽的奇葩,其语言精练、优美。用恰当的诗歌导入新课,语言精练简洁,还可以将学生带入如画般的优美境界。

(八)谜语导入法

谜语是人们喜闻乐见、雅俗皆宜的文化形式,具有较强的文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利用谜语导入新课,可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九)漫画导入法

漫画具有幽默风趣,形象生动、针对性强等特点,在适当的时候用漫画来导入新课,新颖而独到,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令人经久难忘。

(十)事例导入法

地理教学内容多以书本知识为主,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或是教师学生的亲身经历,对讲授的知识进行阐述和佐证,使教材上的知识具体化,抽象的道理通俗化,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教学显的自然亲切。同时也是地理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

(十一)练习导入法

练习能加深理解地理教材的内容,巩固课堂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地理技能和技巧,并及时的发现问题。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口头练习、笔答练习、观察练习、读图练习、小测验等多种练习形式来导入新课的学习。当然布置的练习要精练、具有启发性,内容要明确具体,并且要与新课联系自然。

(十二)时事导入法

用国际、国内的时事新闻来导入新课,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密切联系当前的社会局势,而且可自然的进行思想教育。

(十三)演示导入法

地理教学的内容大多是他人总结的地理实验,学生并未经自己的感性体验,学起来比较抽象。生动、活泼的地理事物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极好素材。

(十四)音乐导入法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甘醇,利用学生熟知、喜闻乐见的中外音乐导入新课,能渗透人的灵魂,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十五)朗诵导入法

在开课阶段,教师可设计一段朗诵,内容可以是地理课文中的重要片段或课外精选的,或是教师自编的知识,但要注意切合课文内容,朗读的方式可多种多样:教师朗读或学生朗读,一人朗读或多人朗读。朗读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强化整体认识、陶冶情操。

(十六)多媒体导入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这种以数字化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为师生构建有效的教与学的扩展平台。它具有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等优点,能创造出浓烈的学习气氛。

三、课堂导入的原则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导入的方法很多,也很新颖,完全可以起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的目的,但是我们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不可能在5~8分钟的导入时间内将所有的都尝试一遍,并且许多的导入方法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显得过于晦涩和难以集中精力.笔者通过两个月的中学地理教学实习发现,很多的导入方法不是很实用,而且单一的导入方法用到导课过程中去显得过于单调。笔者看来,一堂课的导入可以有多种方法,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导入方法,可以将多种导入方法融合为一体,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具体的讲导入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创设意境,让课堂活起来

心理学家马斯洛告诉我们:如果学生将感情色彩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当学生发现学习的材料、内容和学习目的相联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学习效率会更高。所以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抓住本节讲授内容的中心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景中及时把本节的重点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将课本的知识不仅要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还要使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才不会枯燥无味。

(二)激活旧知,让学生动起来

根据克拉申的“i+1”输入假设,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已有的知识“i”加上新知识“1”。所以在导入一堂课时,激活已有的知识“i”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

在导入部分中设计激励活动,有助于教师设计出各种的新矛盾,并且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任务,解决矛盾,以此唤醒旧知识,引发新思考。可见,导入部分起着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的作用,是一堂新课的起点。

(三)回归生活,让教材用起来

新课程目标告诉我们:学生首先接触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学生生活在生活世界中,而不是生活在科学世界中,课程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再从教材走向生活。

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理解课本。新知识需要借助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才能逐渐了解,体验和融入社会。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是获得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的。事实证明:回归生活的导入更能拉近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心理距离。

(四)教学要与乡土地理相结合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一的传授课本知识,还要和当地的乡土教育相结合。在《全日制地理课程标准》中,“乡土地理”是和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以及中国地理等其他三部分并列出现的,它是初中地理课程重要的一个环节,“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的内容”。有人认为“乡土课程的建设必须基于学科、超越学科、面向社会现实,突破学科中心,强调以区域为中心的学科综合”。乡土地理课程的定位会影响到乡土地理教科书、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以,首先清楚地认识乡土地理在整个地理学科中的作用,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它的教育意义。乡土地理课程的地位比较重要,而开发乡土地理资源能够促进乡土地理课程的建设,有利于乡土地理教学,因此,研究地理乡土资源的开发也是必要的。我们在讲授课本知识时应该加入宁夏的乡土地理的一些知识,结合当地的情况与课本的知识相联系,使原本离我们很远的地理知识和身边的地理知识相联系,这样原来抽象的知识就不再离我们很远了,而就在你我的身边。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学生记忆深刻呢?

四、课堂导入的设计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但是长期以来,教育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作为一堂课的开头,本应该活泼生动让学生瞬间提起学习兴趣的导入部分,更是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变的呆板、枯燥。笔者通过在中学的实习,发现众多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新的导入法,仅供讨论。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图片—设问—引导—主题

目标:让学生知道身边的很多现象都和地理知识有关系。

通过这些图片大家认真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1.大家看这些图片为什么有的地方阳光明媚,而有的地方却冰天雪地呢?

2.为什么有的地方森林茂盛,而有的地方却寸草不生呢?

这都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习了地理,就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地图与故事导入。

目标:认识地图,了解地图的有关知识,并且会看地图。

从小学时我们就有一门课叫美术课,在这节课上我们会绘制出美丽的图画,那同学们看一下老师今天给大家展示的这张图片和你们平时见到的有怎样的不同呢?

答:上面有很多的网格。

这位同学观察很仔细,这就是地图,它和平时我们绘制的图画是不一样的。那地图和图画还有那些不同呢?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授今天的第一个内容——地图,它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大家要认真的和老师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节:认识地球——故事导入

目标:让学生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地球的基本知识。

大家通过现代科技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那在很早很早以前没有现代科技,人类又把地球想象成什么样子的呢?下面就给同学们讲讲过去人类认为的地球是什么样的。第一个:一些人想象的地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一个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这就是古老的盖天说。第二个: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他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在一些人的想象中,地球像一个蛋黄。

那又是谁最早认识揭开地球神秘面纱的呢?学习了今天的课程后大家就会找到答案了。

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复习导入。

目标:通过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在上一节我们学习到了关于地球的一些知识,知道了地球由陆地和海洋组成,那陆地和海洋在地球上又是怎样分布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解决大家的疑问。

三节:世界的地形——联系实际生活导入

目标:了解世界大概可以分为那些地形,并与实际相联系说出我们所在地区的地形。

我们平时观察到的土地是一样的吗?

答:不一样。

很正确,我们看看起伏的贺兰山,它有高耸的山峰,也有低陷的山谷,这种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形。地形的种类有哪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地形》。

四节:海陆变迁——设问导入

目标:说明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过程当中。

通过出问题让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要怎么解释呢?

答:青藏高原原来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

2.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答:这里原来是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

同学们的猜想都是正确的,这说明陆地和海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那陆地和海洋为什么会变化呢?它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海陆变迁》。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一节:世界的人口和人种——直接导入

目标: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当今人口日益膨胀,人口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我们生活中常常使用的塑料袋就是白色污染,它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还有很多的问题都是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的,这使得我们不能再轻视这个问题了。今天我就来学习《世界的人口和人种》。

三节:世界的宗教和语言——联系实际生活导入

目标:说出世界的三大宗教及主要的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及文化的传统。

大家身边有很多回族的同学,他们都信仰伊斯兰教,那除了伊斯兰教之外大家还知道那些宗教呢?

答:佛教,道教,喇嘛教,基督教等。

大家回答的都是正确的,那世界的三大宗教都是那些?它们又有那些风俗?它们的建筑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今将带领大家去世界看看它们的宗教和他们的语言!

四节:世界的聚落——直接导入

目标:懂得保护世界的文化遗产。

开门见山的提出聚落的概念,并以城市和乡村为例进一步说明聚落的不同形态,进而引出本节内容。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一节:天气和气候——联系实际生活导入

目标: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实际生活中正确的使用这两个术语。

同学们知道每天晚上新闻联播结束之后播出的节目是什么吗?对了,就是天气预报。从天气预报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地方是晴天还是阴天,是下雨还是下雪,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二节:气温和降水——图片导入

目标: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从上面两幅图上,我们看到了北国的雾凇和南方的椰风海韵,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影响它们的因素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内容《气温和降水》(附图4、5)

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复习导入

目标: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第一节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一些知识,知道了气候的概念,那为什么会在各地形成不同的气候,它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

四节:世界的气候类型——图表导入

目标: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中说出主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

同学们看下面这幅图

img50

新加坡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上面的这些图表给了我们怎样的信息呢?

答:1.气温;2.降水。

同学们观察出这幅图的两个重要信息,这就是我们对气候进行分类的依据。今天我们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世界气候的类型和分布。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一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图表导入

目标: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其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们将这些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将以下这些国家初步进行分类并完成下表:美国、日本、中国、印度、英国、朝鲜、俄罗斯、伊朗。

img51

二节:国际合作——影片导入(地球村)

目标: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的短片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交融,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从地球村的角度来看,已经没有国家之分,这就是国际合作充分而且和谐的最终结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分成四个组,分别代表了普通群众、军事部长、经济部长、文化部长,最后大家从各自的角色出发谈谈应该怎样加强国际合作。

5.新旧导入法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教材原有的导入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了原有导入法的众多优点,同时也有诸多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笔者提出以上新的课堂导入设计思路。二者比较如下表:

新旧导入法对比分析表

img52

五、结语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至关重要。精彩的导入新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素材,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导入新课。

另外,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已越来越普遍,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思考,勤于观察,就一定能设计出更合适的课堂导入。

总之,随着新课程、新教法的推广使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形式也灵活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就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