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有着千差万别

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有着千差万别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体需要就应该是维护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忽视和压抑个体需要,而仅仅关心社会需要是不科学的。如果个体没有这种需要的反映,那么人与无机物就没有任何差别,那么人就不成其为人。个体需要是基础,社会需要是基于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也是个体需要的反映。这些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作用。后天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
个体需要_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人类个体问题研究

一、需要的涵义

在中外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大师对“需要”下过无数个定义,有的侧重于伦理学的范畴,有的侧重于生理学范畴,有的还侧重于社会学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的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需要的概念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接近现实了。特别是心理学研究向纵深发展,人们对需要认识就愈加深刻了。

哲学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人的思维归根结底是人的心理活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那么人的需要就应该是维护个体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在主观上以一种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体验着,例如:血液中缺乏水分,便会产生喝水的需要;血糖成分下降,便产生饥饿求食的需要;社会秩序不好,便产生了安全的需要等等。

个体需要就应该是维护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个体需要的客体是能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各种客观事物,凡是个体主观上感到缺乏的,得到它使人具有满足感的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个体需要的客体。没有客体,没有对象的需要,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在这里需要比较一下需要这个概念与欲望、需求、追求等概念的异同。人的欲望是指人对曾留在人脑中形成印象的事物的一种渴求心理状态,如本能的冲动,权力欲、贪欲,作了皇帝想成佛等。个体欲望不同于个体需要,因为个体欲望不一定是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事物,它所渴求得到的东西往往与人的生存和发展不相联系,往往超出了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事物的范畴。所以个体的欲望不能太强,太强的欲望就会促使人走斜路走歪路。所以人走出自己的太强的欲望是必须的,不要让自己的欲望太强烈、太肆虐。需求比需要更进步,它不但是指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且是个体为了获得该必要事物而努力创造条件从而获得满足感,它不但有反映,而且有行动,是知和行的统一。追求只强调人的行动,它可能是对必要事物的追求,也可能是对欲望的追求,这里暂不予讨论。

二、需要的特征

1.需要具有主观性

首先,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与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如动机、兴趣、目的、思维等一样,都是人的心理活动,都是人脑的机能;其次,个体需要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有一些差别,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最后,需要总是人的需要,人的需要受人主观意识的支配,人的意识又有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动物也有需要,但动物的需要与人的需要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区别主要表现为:(1)人的需要的对象和内容比动物复杂,丰富得多;(2)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动物的需要主要是由生理需要引起的;(3)在满足需要的手段和方式上,人与动物也有着巨大的差别,人依靠大脑去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用双手去积极改造世界,从而获得所需要的一切,而动物却只能消极地去适应自然,过着自生自灭的生活。

2.需要具有客观性

首先,人的需要只能由客观事物来满足,画饼不能充饥,望梅不能止渴。不打针不吃药能治好病,那是痴人说梦话。其次,人的需要首先是由人的自然性决定的。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也是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它也需要同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换。人的需要还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存在多样的社会生活条件就存在多样的人的需要。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是难以被满足的。最后,人的需要的满足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方式。这些手段和方式概括地说就是科学实验、技术创造、生产消费等实践活动,实践的客观性就在于它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3.需要具有具体性

首先,人的需要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其次、人的需要因民族、种族、性别、年龄、地域、身体状况等的不同而不同;再次,人的需要又是多层次的,所以抽象的人的需要是不存在的。忽视和压抑个体需要,而仅仅关心社会需要是不科学的。

三、需要对个体发生、发展的作用

1.人的需要是人的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人的需要是由个体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缺乏某种必须事物而引起的,个体一旦体验到这种缺乏感,就产生一种动力,推动人去择饮、择食、寻求安全保障等,从事着各种活动。如果个体没有这种需要的反映,那么人与无机物就没有任何差别,那么人就不成其为人。

2.人的需要是行为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

当人们有了对某种事物的需要,就激起人们产生想满足并实现它的愿望或意图。当人的愿望或意图指向行动,并成为推动行为的一种心理驱动力即需要付诸行动,这时的需要就成为活动动机了。

3.人的需要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切都为了人,其实指的就是一切都为了人的需要。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是为了满足人的衣、食、住、行的需要,人们的政治活动是为了人的自由民主的需要,人们的文化活动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为了满足人们平等对待和谐共处的需要。

四、需要的分类

1.根据需要的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

个体需要就是指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社会需要就是指维持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个体需要是基础,社会需要是基于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也是个体需要的反映。例如:人类社会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秩序和优雅洁净的自然环境,这就是个体安全、舒适需要的反映。

2.根据需要的起源不同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和习得的需要

生理需要也称天生的需要或原发性的需要,是人生来所具有的需要,它是个体这个有机体维持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需的一种需要。如对食物、饮水、运动、休息、睡眠、排泄和性的需要等。习得的需要也称后天的需要或继发性的需要,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后天习得的需要,如对劳动、交往、成就、友谊、权力、求知、审美、道德等的需要。这些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作用。后天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

3.根据需要的对象(或内容)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而获得满足。例如对衣、食、住、行有关物品的需要,对劳动工具、生产资料、文化用品、科研用品等的需要,都是物质需要。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精神产品,例如对交往、友谊、成就、荣誉、尊严、求知、审美、道德等的需要,都属于精神、心理需要。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其实,人们在追求美好的物质产品时,同样表现了某种精神需要,而精神需要的满足又离不开一定的物质产品。

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对各种人物及其传记的研究,把人类行为的动力从理论上加以系统整理,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类的需要按其重要性的顺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分为五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也称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

指衣、食、住、行等最原始、最基本的维持个体生存的物质需要。

2.安全需要

指寻求依赖和保护,避免危险与灾难,维持自我生存的需要。

3.社会交往需要

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是指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之后的更高一级的需要。包括被人爱和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友谊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成为团体一个成员,有归属感等。

4.尊重的需要

这是比社交需要更高一层次的自尊、自重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成就需要与自我理想实现的需要。用马斯洛的话说,即指“个人的天赋与自我潜能的极度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