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学校的经济改良活动

其他学校的经济改良活动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一些内迁或创办于浙西南山区的中等学校也进行过一些经济改良活动。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机构在浙西南山区所从事的经济改良活动主要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外地迁入或者新创的中、高等院校实施的;其中比较系统的农业改良工作是省农改所的农业试验和推广工作。因此这些学校的经济改良工作多属零星散乱、不成规模,对乡村民众经济生活的积极影响并不显著。

4.3.2 其他学校的经济改良活动

除了省农改所(英士大学农学院)从事的农业改良活动之外,抗战期间少数外来学校也在当地从事过一些经济改良活动。

1937年抗战爆发后,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黄绍竑看到战区的伤病员和士兵所需的面纱、药棉无法解决,急电已迁到江西吉安的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请求派员帮助解决困难。竺可桢推荐了早年毕业于杭州甲等工业学校、时任浙大代办高工部主任的陈庆堂赴浙西南山区,选定云和县的孔庙为厂址,于1938年秋创办了“浙江省染织厂”。到1941年,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种类也丰富起来,全厂共雇员400余人,除技术人员外,普通工人绝大多数是云和本地妇女[17]459-460。这不但为当地乡村民众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云和妇女走出厨房奔向社会开了新风气。

另外,一些内迁或创办于浙西南山区的中等学校也进行过一些经济改良活动。1938年,私立杭州安定中学迁入缙云县壶镇办学,董事长高孟徵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农学士,他一到壶镇就亲自任教农业课,以古法播种区圳田[5],指导学生实验水稻试种。第一次试验,单季亩产600公斤,并在当地示范推广,得到了当局的奖励[19]30-42。1939年夏,湘湖乡村师范学校在松阳办学期间受省建设厅委托,指派刘照读、施谷逊等10名学生担任松阳县乡村建设指导员,调学校的经济合作教师孔祥明担任古市经济建设实验区主任,积极开展乡村经济建设工作。他们曾在离古市镇1.5公里的黄圩周古殿附近租用农田10余亩设立农场,指派潘家淦为管理员,与省农业改进所挂钩,介绍优良品种给特约农户试种,示范“合式秧田”[6],并由学校农业教师负责前往指导,促进了农村的科学种田。他们还在古市镇的城隍庙开办樟脑油厂,开办制作雪茄烟、味精的工场等;还举办过全区工作人员训练班[20]159;[16]85-86;[21]32。1943年7月,省立杭州高级蚕丝职业学校迁到缙云县壶镇姓汪村办学。该校附设有蚕丝厂,对推动缙云县蚕桑事业曾起过一定作用[22]95。1945年创办于丽水的私立武德农业学校在邻近的下汤村溪边垦荒坟圩80余亩,栽培良种梨树600余株;同时畜牧科办起畜牧场,饲养良种长毛兔百余只和约克公、母猪等,一方面供学生实验,一方面向邻近农村推广良种[7]158-162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机构在浙西南山区所从事的经济改良活动主要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外地迁入或者新创的中、高等院校实施的;其中比较系统的农业改良工作是省农改所(英士大学农学院)的农业试验和推广工作。但如将省农改所的农业改良和推广事业都归之于英士大学农学院,究属不妥,这是因为1942年日寇入侵时,两个机构都迁往云和县;而到1943年,英士大学整体迁往温州的泰顺县办学,省农改所则迁回松阳,相隔遥远,联系不便,两个机构实际上已经分开。至于其他中等学校,能在艰苦的战时条件下努力维持,按照培养计划开出课程送出毕业生已属不易;如要再发挥学校的专业特色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发展事业,则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这些学校的经济改良工作多属零星散乱、不成规模,对乡村民众经济生活的积极影响并不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