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构语文教师专业素质体系的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青少年期在人生发展中具有独特价值。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渴望独立,渴望过自己的生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空前增加,借助符号而进行探究、创造的能力迅猛发展。在中学早期,每一个中学生都会迎来青春期,而在中学晚期,则又要面临社会选择。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要理解中学生的人格特点和文化特点,尊重学生渴望独立的需要,指导他们过自己的社团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恰当处理好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的关系,创造自由而有选择的学习环境,让中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究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反思、体验社会和从事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理解青春期的特点和对生活的影响,指导学生安全度过青春期,发展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选择作出明智人生规划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师在帮助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为改变教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倾向,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应体现社会进步对学生发展的新要求,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帮助教师理解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个体差异性,引导语文教师在学习和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观察、倾听,学会尊重理解学生、热爱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实践取向
语文教师工作是融入了个人经验与生活的实践,需要在反思性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构建将强调实践性学习,体现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并落实和内化;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和研究教育实践,促使他们立足真实的教育情境,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教师通过独立反思与合作研讨解决真实、复杂的实践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提升自身经验。
(三)终身学习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终身进行专业学习。为改变教师教育中轻视专业学习能力培养、职前与在职教育脱节的倾向,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与在职教育课程的一体化,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引导语文教师把对教师专业的想象、期待与今日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理解今日的学习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帮助教师理解教学工作与专业学习的关系,结合自身的专业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语文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和学习社会的促进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