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爱学生,做到有教无类

关爱学生,做到有教无类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刚,9月入学,不到4个月就有了恐惧感,并引发其他疾病。通过这次谈话,我了解到刚的病状已经非常严重,经常头痛、失眠、做噩梦,一上课就莫名地紧张,加上睡眠不足,已引发神经衰弱、膀胱炎等症状,再不治疗后果就不堪设想。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诚的师爱是深入学生心灵的途径,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是激发学生上进、努力的催化剂。

第一节 关爱学生,做到有教无类

鲁迅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项充满人性关爱的事业。爱是生命与生命的沟通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度过的特殊的生命历程,是教育的基础,更是师德之魂。

学生也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希望。学生喜欢哪位老师,也往往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在课堂上就会觉得老师讲的内容生动有趣,以一种积极兴奋的情感去学习,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个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

经典案例

刚,9月入学,不到4个月就有了恐惧感,并引发其他疾病。从他的学习情况来看,平时学习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无论是上课还是自修,只要外面有人走动,总是不自觉地往外看。几个月下来,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

虽多次找他谈话了解情况,进行教育,但效果不佳。其他任课老师也反映,他在面对老师时一声不吭,满脸涨得通红,样子甚是可怕。由于心理恐惧,引发了膀胱炎,课间不想上厕所,一上课就想上厕所,又不敢请假去,只好一直憋着。我对刚的病十分担心,年纪轻轻的,可不能出什么问题啊!

为此,我了解了与刚曾在同一学校的同学,并与他的家长交流,终于了解了刚得病的原因。据刚的同学和家长反映,刚在初中曾因背诵课文而被罚抄课文。原来,刚在初一时,语文老师每天让学生背诵课文,没有背出来的先站在走廊上背,会背了再到老师那里背。如果再背不出来,将课文罚抄10遍。若第二天还背不出来就去厕所背,背不出将课文罚抄50遍。该生在初一时被罚过五次,每次都是整夜不能睡觉,他的父母也帮助他抄写课文。久而久之,该生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害怕上课,烦躁不安,一见书本、一到课堂就感到头痛、心慌。

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病还得心药医。由于该生是因罚抄课文而产生的恐惧,进而引发的心理障碍,属心理疾病,光靠药物是无法彻底根治的。作为刚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如何使刚从阴影中走出来是我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我设想,从刚的实际情况和病情出发,从“师爱”上化解刚的恐惧心理,加强沟通、对症下药,从而帮助他树立信心,扬起奋斗、前进的风帆。

我把刚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上课总是走神、想上厕所。他不吭声,只是低着头,身体不停地颤抖。看来他很紧张,继续问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我便让他先回教室去。第一次谈话失败。

事后,我和其他几位任课老师进行磋商,认为刚可能是对谈话的环境有所顾忌,毕竟那次谈话是在办公室进行的,很多老师都在场,顾及个人隐私,他选择了沉默。况且,那也是一次不平等的谈话,没有让他坐下来面对面地倾心交谈,完全是以一个师长的身份在询问,效果当然不会理想。我准备再找他谈话,地点打算放在比较偏僻的地方。

机会很快就来了。

一天,上完第四节课,我看见刚面无表情,埋着头向食堂走去,便赶紧向刚走过去。

“刚,去食堂吗?”他点点头。

“走,一起去。”

到食堂后,我特地找了个角落坐下,让他在我对面坐下。“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父母是做什么的?”

“××初中,父亲在外面工作。”

“我上学时,家里也跟你一样,靠父亲一人在外面工作,确实不容易。”他点点头。

“高中跟初中不同了,课程增多了,难度加深了,能适应吗?”

“还行,就是作业来不及做。”

“高中三年,是要吃苦,当然睡眠时间还是要有保证,你最近上课总是打瞌睡,是不是开夜车了?”

“没,看书看不进去。我这几天身体不好。”

“病了要早点看医生,别耽误了。能告诉我哪里不舒服吗?”

“我头晕、乏力,害怕背书,一背书就头疼。”

“那初中的时候是这样吗?”

在我的追问下,他终于把初中时背书的事情告诉了我。

通过这次谈话,我了解到刚的病状已经非常严重,经常头痛、失眠、做噩梦,一上课就莫名地紧张,加上睡眠不足,已引发神经衰弱、膀胱炎等症状,再不治疗后果就不堪设想。

我和其他几位任课老师商量后,认为从刚的现状来看,应采取阶段性和长期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引导教育,并达成几点共识:刚什么时候想上厕所,必须让他去;对十分看重考试成绩的刚,在考试成绩下降后,应采取灵活恰当的方式对其考试成绩进行评价,不能一味斥责;寻找契机,让其在同学面前大声说话

为了培养他的信心,我让他多参加一些容易完成的公益活动,抓住时机对其表扬和鼓励。

有一次正好轮到刚擦黑板,他擦得很干净。我利用课堂几分钟时间表扬了他,希望班上的学生向他学习,他心里喜滋滋的。在课堂上我请他背诵他已经会背的课文,害怕背诵古诗的刚大声朗读古诗和课文,树立他学习的自信心。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找刚谈话,对他在近期的表现进行了表扬,希望他再接再厉。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刚的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上课精神多了,也不像以前那样孤僻,能和同学融洽相处了。更值得欣慰的是,他已经把我当成知己,有什么话都主动跟我说。当然,要使刚完全恢复到健康状态,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是不可能的,不过我正在努力。

案例分析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都会通过学生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印象。以爱为宗旨,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老师的爱对学生个性发展极为重要。一个经常得到教师关爱的学生,他会从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肯定,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诱发积极向上的热情,使其对人生感到有意义。同时,让他从自己所感受到的关心和爱护中陶冶良好的情感,学会如何以积极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对人关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的健康心理。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因为只有爱,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优等生受表扬鼓励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多;后进生受训斥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却很少,甚至有的受到体罚和变相体罚。这种人格上的不平等,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挫伤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真诚的师爱是深入学生心灵的途径,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是激发学生上进、努力的催化剂。爱是信任、爱是尊重、爱是鞭策,爱本身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深处的教育过程,学生更需要教师母亲般的关爱。

教师不但要爱学生,而且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平等的,也就是把爱给每一位学生,对全体学生都公正平等、一视同仁,从而取得学生的信任。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使受教育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学生就是工程师所需的原材料,没有原材料,工程就不能进展。只要教育充满爱,教师对后进生的关心爱护,就可转化为他们内心自我肯定、积极向上的力量,使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使之转化为好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纯洁的、公正的,不能有半点的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教师更应该多关心他们,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创造一些表扬他们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温暖。或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就能激起他们的信心,成为他们前进的起点。能公正地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心灵美的表现,是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的表现,在教师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应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之下。

经典案例

有一个叫锋的学生,因父母长期不和,他无人管教,性格孤僻,喜怒无常,经常打架,在课堂上闹,不服老师管教。

那一年暑假,家属区就议论开了:津南村有个淘气的学生,该读初一了,哪个班主任摊上就倒霉了。我怀着一份好奇心,到处打听这个学生到底是谁,名气这么大。开学的前一天,我看见操场上有几个男生在踢足球,真有个男孩像人们所说的锋。因为在这之前,我就拿到我班所有学生的档案,他这么出名,当然他的照片我要多留心了。于是我走过去打听,果然是他。

我说:“你知道吗?我是你的班主任。”他说:“听说了。”接着我又说:“以前的一切都忘掉,从现在起,你是一个新生,一切都以新的面貌开始,你除了喜欢踢足球,还喜欢别的体育项目吗?”他回答道:“还喜欢短跑,曾经在校运会上获得过第三名。”“那么就当体育委员吧,再组织一个小足球队,我负责给你们联系比赛。”这次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出乎意料的是,就这么两三分钟的谈话,居然对这孩子以后的成长起了巨大的作用。谈话的当天晚上,他这么小的孩子却失眠了,怎么也睡不着。他想,这个老师太好了,这么看重我,一定要好好干出个样来,给那些瞧不起我的人看看。

初一到毕业,三年中我见过他父亲两次,母亲一次也没见着,她从不来开家长会。有一次家访,他父亲说:“这个娃儿完了,不可救药,只好让他烂下去。小学时,每次到老师办公室就像‘斗地主’一样,所有老师都在告状,数落这小箍,我们当家长的,也没脸面,各种方法都用尽了,用皮带抽、绑起来打,有一次还威胁他,再捣蛋就绑着推下‘杨公桥’,可他仍然屡教不改。”

由于这个孩子性格倔强得很,一下子改好也是办不到的。我始终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我的全力,从生活上关爱他。

初一下学期时,他的爸爸突然消失了,成群结队的人到他家里要账,把他妈妈惹烦了,也避了出去,只是每月给他买50元的饭菜票。他经常一天只吃两顿或一顿饭,而他吃得特别多,那点儿饭菜票根本不够。冬天,毛衣也没有,他冻得直哆嗦,我就把他接到我家,在我家吃饭,给他厚衣服过冬,晚上守着他做完作业再让他回家,以此来弥补他失去的母爱。

这孩子的确很争气,从初二开始,成了我最得力的小助手,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每次运动会,我无须过问,他一手包干,学生也服他,同事都羡慕我培养了一个这么得力的班干部。

毕业考试,他考上了高中,但由于找不到父亲,母亲拒绝再负担学费,他只好放弃。第三年工厂里招工,我拿了40元钱给他报名参加考试。当时有近百人参加考试,只收10人,他考了第一名。工作后,他坚持自学高中课程,参加成人高考补习班补课,考上了电大工业管理专业,圆了他的读书梦,现在已在某厂当干部。毕业后他经常抽空看望我,前年得知我要搬家的消息后,他立即找了班上几个同学,连续两个星期下班就来,从头到尾我没有一点儿插手的机会。他们说:“覃老师,你要怎样布置,只要开口说一声,一定让你满意。”好多同事都羡慕不已,有的甚至对我说:“你的这些学生比亲儿子还好!”

就在锋这个班,还有几个家庭破裂的学生,与继父、继母的关系很不好。这些小孩总觉得世界上的人都很坏,没有“爱”可寻。

针对这种心理,我经常把他们组织起来,和他们一块儿爬山或到沙坪公园玩。我每次都把几斤面拌成凉面,带上佐料,一个8磅水瓶,一大张塑料布,一边走路一边给他们做工作,教会他们怎样爱自己的亲生父母,正确处理与新家庭成员的关系,多关心同学。我还通过家访,把学生的困惑讲给家长听,并希望家长多给这些孩子一点关爱,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

有一个学生的母亲是农民,继父掌管家庭经济。小学六年时间里他从未参加过需要花钱的集体活动,每次我们班外出活动,我都主动为他出一半的钱,再号召全班同学多出几角钱,使这个同学很受感动,他改变了以往对班集体漠不关心、对同学冷淡的态度。这些学生都顺利地考上了高中。1996年8月,该班的全体学生在宴宾楼为我庆祝40岁生日。最远的学生从桂林专程赶回来,觉都没睡,直接到我家。那热闹的场面,让酒店里的老板都感动,他也主动来为我敬酒,并对我说:“老师真光荣。”饭后,大多数学生告别了,当年最调皮、最让我操心的一个学生专门租了车,陪着我到城里兜了一圈。还有一个调皮生,参军后第一个探亲假,下火车已是深夜了,父母接他时,他却执意要来看望我后再回家。

案例分析

每当我们说到教育之爱或教师之爱时,往往都用“博爱”一词,好像不这样,不足以“言尽其意”。因为有了爱,我们的教育才变成最“人性化”和最富有“人情味”的事业。而在一切教师之爱中,宽容也许是最必不可少的。为什么?因为学生都是涉世未深的孩子,连成人都难免有错,何况孩子?宽容就是教师从心底里理解、体谅学生的“不完善”,对学生的过错给予谅解;它既是处理师生关系的有效方法,也是允许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转变的科学态度。宽容比训斥更能感化学生,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关于这一点,通过帮教“问题学生”,使其重新获得新生,会让人体会最深、最难忘记。

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很深的感情后,不但使得学生与老师能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还可以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品德、个性等,这样我们的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典案例

2004年9月我到求实中学初二(一)班上第一节物理课。当时,我是这样引出课堂内容的:“同学们,当你手捧崭新的物理课本时,请你告诉我你的第一想法是什么?”

由于是新班的第一节课,我一个学生的名字也叫不出,就只好按座位依次提问。答案千奇百怪,如:“物理讲的是什么?”“物理好学吗?”“物理有用吗?”对同学的回答我都报以满意的微笑。当轮到最后一排的一位同学时,他的回答是:“我拿到物理课本时,我的第一感觉是烦死了,恼死了!因为多一门课,又多了一门作业。”

听到那位同学的回答,我感到非常突然而且有些不知所措,学生则以一种惊异的目光看着我,班里顿时寂静极了,好像预感到老师要大发脾气。面对这突发的事件,我没有任何怒气和抱怨地说:“请同学们放心,物理作业非常少,只要认真听课甚至可以不写作业,最多半个小时作业,在学校可以写完,不留家庭作业。”

话音刚落,学生一片掌声,班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下来。当时我的话是情急之下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没有带任何感情色彩和成见。课下我了解到那位同学是什么都不学、谁都不愿意接收的留级生。我非常庆幸我当时不了解他的情况,才没有把他当成差生故意捣乱。不知道何种原因,我让这样的一名学生当上了物理课代表。也不知他用什么方法,总能把该班的物理作业收齐,让我少费很多心思,有时还帮我布置作业,给我帮助不小,其他课基本不学的他,有时还找些物理课外题来做,我记得有一次他的物理成绩在班里还名列前茅呢!

案例分析

在这个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把握公正的天平的重要性——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的品德、个性的发展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教师的爱,是应当普遍地给予全体学生的,是应当包含着科学的是非标准的,因此必须充分体现出公正性。这里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必须公平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既不偏袒任何一名学生,也不委屈任何一名学生;二是教师必须公正地、是非分明地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既要实事求是地看到他们的缺点,也要积极热情地赞扬他们的优点。公平和公正,是教师的爱应当具有的普遍性和科学性的集中体现,是使学生对教师感到可亲可敬的必备条件,缺乏公正性的爱,必然会带来各种副作用,不但不能推进教育活动的开展,反而会严重影响教育的效果。

要使教育真正具有公正性,教师就必须具有一颗无私的心,要随时随地注意防止和克服自己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认真培养对于学生行为的准确而又敏锐的鉴别力,要敢于面对自己在处理问题时发生的失误,一旦发现就要尽快地、开诚布公地加以纠正。

一个公正的教师,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心,使他们愿意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绩;同时,也会给学生道德心灵上带来极其有益的影响。

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师爱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之一,我们要经过有意识地锻炼才能做到,才能使师爱成为教育学生强有力的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