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大心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让他们接触优秀的同伴,进而领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深邃。课后,潘老师找她谈话,和颜悦色地指出她的长处和缺点,并告诉她做人不能太过骄傲,应该正确认识自己。自大的学生常常把自己的地位、作用等看得很重要,片面夸大自己的价值,其危害是可想而知的。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在成长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地迈好每一步。

第一节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自大就是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是一个人对自己不客观的夸张。炫耀优点,无视不足,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它极易在家庭条件优越或有学习、专长优势的中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人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意志、自我情感体验。人评价自己,要靠自我认知,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大;有的人过低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卑。自负往往以语言、行动等方式表现出来。自大实质是无知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不自知。无知有两种表现,一是盲从,二是狂妄。自大有时表现为狂妄。

自大者的性格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以为是。自认为无人能敌,把别人都不放在眼里,很难听取旁人的意见和看法。

(2)生性多疑。对谁都不放心,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

(3)任人唯亲。对自己的崇拜者和忠于自己的人给予极大关照,很难唯才是举,海纳百川。

(4)语言行为偏激。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并且考虑问题总是以自己个人的喜好判断为出发点,容易先入为主。

(5)喜欢针对人做事情,不喜欢针对事情做事情;喜欢树立绝对的权威,对于异己绝对毫不留情。

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大心理。自大心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极为不利,不但容易造成他们学业上的挫折,还会成为他们社交上的障碍。更严重的是,自负心理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事业以及人生的发展。

所以,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指导他们在认识和评价自己时要全面客观,不能只看优点,不看缺点,也不能夸大优点,缩小缺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让他们接触优秀的同伴,进而领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深邃。

经典案例1

某中学的孙老师发现班上的李龙同学是一个很傲气的学生,他总是仗着自己学习成绩好而不把同学放在眼里,总是嘲笑、挖苦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不仅如此,他甚至连老师也看不起,认为自己处处都是对的。同学们对李龙的这种自大的表现都十分反感,跟他也比较疏远。

孙老师并没有批评李龙的这种表现,因为孙老师知道,这种自大的学生是很难听进批评的。于是孙老师安排了一次班会,主题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在班会上,孙老师让同学们都发言,说说什么样的人是自己最喜欢的人,而什么样的人又是自己最讨厌的人,这两种人的身上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孙老师在黑板上逐一记下了同学们的看法。最后通过归类总结,同学们最反感的人有如下特征: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不懂得尊重别人以及尖酸刻薄等。

当孙老师把这些特征逐个念出来的时候,他发现李龙的脸上显露出一种疑惑的神情。显然他也意识到了这些特征都在自己身上表现出来过,但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如此令别人讨厌。

而同学们最喜欢的人有如下特征:乐于助人、友善亲切以及谦虚好学等。接下来,孙老师给学生们讲了几个关于“满招损,谦受益”的小故事,告诉学生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成功和荣誉,这使全班同学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在班会上,孙老师看到李龙的神情由不可置信变为沉默不语,显然这堂课已触及了他内心的一些东西。

过了几天,孙老师又借故找李龙谈话,深入地了解了他内心的想法,并就“自大”这个问题进行了剖析。李龙红着脸承认自己是有些看不起别人,也表示愿意改掉自己这种坏毛病,做一个同学们都喜欢的人。

过了一段时间,李龙果然改变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讽刺其他同学,也愿意帮助同学了,和同学的关系也很融洽。

经典案例2

浙江省德清县实验学校潘虹淼老师的班里有一个学生小丽。这个学生不仅长得很漂亮,成绩也很好,一直是班里的骨干,还担任了班级的很多工作。可是,潘老师发现小丽越来越自命不凡,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太好。

有一次潘老师就成立班委会的事情在班会上征求小丽的意见,小丽一会儿说这个同学太笨,一会儿说那个同学不会说话,谈起同学来不是摇头就是撇嘴,一副很不屑的样子。她的这种态度让同学们非常不满,于是,在竞选班干部时,小丽落选了。这给了小丽很大的打击,她当时就急哭了,中午还拒绝吃饭以示不满。

潘老师明白,这是由于小丽从小就受到师长的宠爱,慢慢养成了自高自大的心理。潘老师决定利用这次挫折,让小丽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在一次课上,潘老师布置了作文《假如我是……》,小丽的文章题目是《假如我是公主》,文章中处处流露出作为一个公主的自信与傲慢。而班中的另一位学生写了一篇名叫《假如我是一位母亲》的文章,既朴实又感人。潘老师就在班上把这两篇文章都读了,并让同学们一起来评析。不少同学都指出小丽的文章太过骄傲,充满了轻视别人的意思;而另一位学生的文章则真实感人,能够引起大家心灵的共鸣。

小丽当时非常生气,也很不服气。课后,潘老师找她谈话,和颜悦色地指出她的长处和缺点,并告诉她做人不能太过骄傲,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另外,还指出了她落选班干部的原因就是太过自大,把当班干部看成了一种炫耀,而不是为班级服务。

小丽听了潘老师的话后,觉得很惭愧,她表示以后一定会改过。果然,经过这次挫折,小丽变了,变得乐于听取同学们的建议了,也变得乐于助人了。

后来,在第二次的班干部竞选中,小丽以全票通过当选为班长。

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表扬他,他骄傲自满;批评他,他一蹶不振。由于认识能力、判断是非能力、理解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候学生脆弱的心理导致了鼓励和批评这两种重要教育手段无法有效实施。案例中的两个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无疑是成功的表率。

自大的学生常常把自己的地位、作用等看得很重要,片面夸大自己的价值,其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作为教师,对这类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雅典智者教导弟子说,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在成长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地迈好每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