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总结过去30年来,特别十几年来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是制定好未来时间上海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证。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教育界同海外教育界的合作交流日益加强,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同时,来沪留学教育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来沪留学教育的校园及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来沪留学教育的社会效益与日俱增,为上海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第一节 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全面总结过去30年来,特别十几年来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是制定好未来时间上海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证。

一、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教育界同海外教育界的合作交流日益加强,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主要体现在:

(一)出国留学规模发展迅速

近30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和进程,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中国出口留学教育的发展也随之加快,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发展与开放前沿重镇的上海,在出国留学方面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表7-1可以看出,上海出国留学人数自1995年以来有了较大增长,尤其是从2000年至今更为显著,平均每年逾一万人出国,累计出国留学人员已逾14万人。留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相关教育服务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留学服务中介市场的兴起。自2000年教育部、公安部和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成立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以来,经过10年发展,上海留学服务行业从不成熟走向了成熟。留学服务行业现已基本形成一支专业的咨询顾问队伍,并与众多海外院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截至2009年上海已有13家经教育部、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的合法留学中介机构[1],上海的出国留学生有80%以上都是通过留学中介达成留学目的。上海作为中国人赴海外留学的发祥地之一,目前已成为全国的留学“航运中心”,上海留学市场的“蛋糕”,并将越做越大。

表7-1 上海1995年以来出国留学增长状况  单位:人

img49

注:“#”代表数据缺失;2003年以后的数字为约数。

资料来源:王炳明,《上海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进展及其启示》,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3期。

出国留学群体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2]:其一,公派留学生所占比例逐渐缩小,自费留学生所占比例则迅速扩张;其二,从年龄结构上看,上海出国留学生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三,从留学群体的学历结构来看,上海留学生群体出现了以下变化,一是本科生出国攻读硕士的比例由过去的20%上升到了现在的55%,二是中学生出国留学比例有所下降,由原来的40%下降到了现在的30%左右。此外,出国接受职业培训的人数上升很快,主要是专科应届毕业生和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士,培训项目集中在护理、旅游等专业。

(二)来沪留学教育快速发展

上海将积极发展留学生事业作为推动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将高校招收留学生的数量和质量视为衡量高校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效。

1.来沪留学生的人数大幅增长

从表7-2可以看出,1995年在沪的各类留学生人数为4 317人,此后这个数字逐渐扩大。“十五”期间,来沪各类留学生规模从2001年的6 433名,发展到2005年的26 190名。“十五”期间,全市留学生规模扩大了近4倍,年均增幅达35%。进入“十一五”,上海的留学生工作继续深入贯彻“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工作总方针,继续促进规模的持续增长,来沪留学生总数已经从2005年的26 190人迅速增加到2008年的36 723人。同时,来沪留学教育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来沪留学教育的校园及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来沪留学教育的社会效益与日俱增,为上海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表7-2 上海1995年以来接受留学生统计  单位:人

img50

注“#”代表数据缺失;2007年、2008年数据为长期留学生和短期留学生的总和。

资料来源:1995—2002年引自《上海年鉴》;2002—2003年引自《上海教育年鉴》;2004—2008年引自《2004—2007年上海教育工作年报》。

2.来沪留学生类别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

首先在留学期限上,在沪的留学生主要分为长期留学生(学习时间超过6个月)和短期进修生(学习时间不足6个月)。近年来这两类留学生的人数都有了较大增加,而2000年后长期留学生的增长大大超过了短期进修生,近年来在沪长期留学生占到了绝大多数。按照2005年的统计,上海留学生结构的基本情况是:在全部26 190名留学生中,长期生19 189名,占总数的73.27%,短期生7 001名,占总数的26.73%。其次,从留学生学费上分析,在沪留学生主要分为政府计划外留学生(自费生)和计划内留学生两种,其中政府计划外留学生占多数,诸如1999年上海市长期留学生为4 008人,其中计划外留学生(自费生)3 227人,计划内留学生781人[3]。第三,从留学生受教育程度来看,受教育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初期在沪留学生主要以接受大学及其预科教育为主,硕士及硕士以上和中小学生所占的比例较小,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状况[4]。近年来这种状况有了较大改变,尤其以中小学留学生的增长最为迅速。据统计,到2008年底,上海本地中小学和各类国际学校接受外籍中小学生已经达到2.1万名之多,而这个数字在1995年时尚不足1 000人。同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被认可程度的增加,来沪高校接受高层次教育的国外留学生也在逐年增加。第四,从来沪留学生的国籍和所学专业来看,上海所接收的留学生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留学生已经从初期的几十个国家,发展到现在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留学生最多的前五名国家依次为韩国、日本、美国、法国和德国;留学生所学的专业已经从初期主要与汉语有关的少数专业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个专业,其中留学生选读最多的前五位专业依次为汉语、工商管理、经济学、临床医学和体育专业。

3.上海接受外国留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

2009年,上海能够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单位达31家,有11所高校的留学生规模超过1 000人,其中招收留学生最多的3所学校分别是复旦大学(3 669人)、同济大学(2 595人)、上海交通大学(2 169人),分别在全国高校排在第2、6、7名。为进一步扩大上海留学生规模,提高上海高校对外国留学生的接纳能力,上海市教委鼓励更多包括民办本科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内的有条件的教育和科研单位参与到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中来。从2006年开始,已陆续增加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两所公办院校,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两所民办本科院校,以及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两个科研机构招收外国留学生。

表7-3 2009年在校外国留学生数量排名前10位的高等学校

img51

资料来源:《2009来华留学生人数和中国高校留学生教育规模前十强》,上海外教网:http://www.fltacn.com/article_363.html,2010年1月12日。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共有来自7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该校学习汉语等多种专业和多门课程,学校的留学生教育规模居全国第11位,上海第4位。2009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在留学生教育方面,新增了本科国际贸易(汉语)、国际金融(汉语)、法律(汉语)等专业,招收了20多位留学生进入汉语国际推广硕士专业或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硕士、博士专业。

(三)中外合作办学稳步推进

国际间合作办学是国际上近年来增长势头旺盛的一种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方式。近十年的平稳、有序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层次逐渐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日益多样化。

1.办学机构(项目)快速增加

上海中外合作办学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先后与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新加坡、荷兰、德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开展合作办学业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数目快速增加。从表7-4可以看出,上海在1995年合作办学机构仅有42家,但此后几年持续增加。截至2008年,上海共有253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获得市教委颁发的合作办学许可证,占到了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如复旦大学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国政治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合作培养新闻类专业人才;同济大学先后建立了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中意学院、涵盖土木建筑、机械电子、环境、经济管理等领域20多个专业,69个国际联合培养项目总计培养4 000余名中外学历生。

表7-4 上海1995年以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状况

img52

注:表中所列数字是上海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数与项目数之和。

资料来源:王炳明,《上海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进展及其启示》,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3期。

2.办学层次和专业门类逐渐完善

目前上海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办学层次涵盖了学前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高等学历教育(包括高职、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以及各类非学历教育专业门类,主要涉及汽车修理、计算机、语言、艺术、商务秘书、营销、办公自动化、国际贸易、企业管理、房地产管理和会计师证书培训等几十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紧缺的专业。

3.办学水平逐步提高

2008年的合作办学统计数据显示,合作办学的重心和热点正呈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由非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转化,合作的外国教育机构层次也明显提高。2008年上海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53个,占全国总数近六分之一。其中,研究生层次26个,本专科层次110个。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的同时,上海各级各类学校也开始走出国门,开拓国外教育服务市场。比如,上海电视大学在澳大利亚建立悉尼分校,先后开设了汉语、电子电工学、中医药基础等10门课程;上海中医药大学目前与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十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达成合作办学项目20多个。

4.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发展迅速

为满足外籍人员子女能受到良好教育的愿望,自1989年起,上海陆续开办了多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截至2008年底,上海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20所,共吸引了24 720名来自近40个国家与地区的境外学生在上海生活和学习。经过十年多发展,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已初步形成涵盖学前至高中阶段教育的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呈现出多种教育体制的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在深化上海教育改革、创新办学模式、促进学科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汉语国际推广取得新的突破

教育系统是汉语国际推广的主力军,高校是汉语国际推广的龙头,中小学是汉语国际推广的主体。近年来,上海凭借国际大都市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经济文化特征以及丰富的人文景观、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全国发挥了引领作用。截至2008年10月,上海高校已在国外建立了23所孔子学院,占我国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总数的35%。与此同时,上海还积极构建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为外国人学习汉语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上海已有8所中小学被确定为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学校,分别是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上海中学、上海市进才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上外附中、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上海市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山学校。这些基地学校在孔子课堂建设、师资培养、教师派出、教材编写、夏令营接待、开展国际交流活动、输出中国文化元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作出了较大贡献。

(五)各类师资人才的国际交流不断扩大

为增强上海教育的师资力量,弥补某些专业人才的稀缺,促进某些弱势学科的建设,上海近年来加强了聘请和引进国外人才的力度,使得在沪任教的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的数量大大增加,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两三百人增加到现在的四五千人[5]。上海通过聘请外籍专家和教师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海在引进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的同时,在向国外派出教师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比如[6],上海市教委与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在2001年商定,实施首轮为期三年的教师互派合作计划。根据双方商定的合作框架,上海首批9名中学教师应英国中学邀请于2001年8月赴英国英格兰地区部分中学从事为期一学年的中文教学工作。据英国方面反映,9名上海教师的出色工作受到所在学校师生和社区的欢迎。在初次合作的基础上,2002年上海再次派出9名中学教师去英国中学教授汉语。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资交流,继续推进名师名校长国外培训工作,2008年上海教委启动与新加坡教育部中小学校长互换交流计划,2位校长赴新加坡学校挂职交流。

(六)与港澳台教育交流日益频繁

随着上海与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教育领域也开展了多层次、多类型、丰富多彩的广泛交流。2008年,上海高校在校的港澳台及华侨学生为2065名,比2007年增长20.5%。沪港澳台的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交往中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对于促进沪港澳台的教育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值得强调的是,上海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长足发展促进了上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国际交流与合作开阔了上海本土教育界的眼界,从而激发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动力;其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和教学手段及管理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上海本土教育界的经验;最后,国际交流与合作还丰富了上海素质教育的内容,为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人提供了可贵的实践机遇。

二、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基本经验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核心或者本质,说到底就是在全球化、自由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上海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势头好、速度快,进展顺利,与其自身具有的优势有关[7],但更多的应归功于其自身的努力和对机遇的把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8]

(一)政府部门充分重视,政策配套比较到位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中心城市,正逐步推进经济、贸易、金融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以服务经济、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城市发展模式正在确立,而以金融保险、商贸策划、信息咨询、通信电子、公共服务、高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则被放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但是,产业发展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支持,尤其是高素质人才。我国目前由于多方面原因,高素质人才非常稀缺,上海也不例外,尤其是上述优先发展领域的高层次管理人员和高新技术复合型人才更为稀缺。因此,上海提出了科教兴市重大战略,组织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希望通过国际化途径培养、集聚优秀人才,尽早建成国际化人才高地,而加快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则被作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举措。《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中提出,上海要加快建设新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以知识要素、专业人才为基础的研发、培训、娱乐广告、咨询、设计、会计和法律等知识型服务产业”,现代教育服务是这种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现代教育服务不仅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人才高地的建设,而且还可以开辟出前景十分广阔的服务贸易领域,带动生成一系列知识型服务产业,进而提升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区综合竞争力,是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一项战略选择。

(二)抓住市场机遇,合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上海留学生的大量增加、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以及大批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成功开办,充分反映了上海狠抓国际教育市场,有效利用资源优势的经验。上海作为我国最早开放的重要城市之一,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外事资源。比如,上海拥有42家外国领事馆和51个外国友好城市(地区)。在我国教育逐渐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上海适时抓住了市场机遇,合理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大量外事资源,促进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大发展。在招收国外留学生方面,上海不断提高招收留学生的能力,积极学习国外招生观念,将招收留学生作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项内容给予特别重视,在操作上大力加强招收留学生的市场化程度。最近几年,上海接待了大批国外教育访问团,同时举办了多次国际教育展览,并派出大量人员到国外进行教育交流,学习国外经验,推介上海教育;上海市教委每年还组织各高校留学生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去国外招生,并通过因特网等多种手段加强推广和宣传力度。通过以上努力,上海招收外国留学生总数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格局。

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上海充分利用本地较为发达和集中的教育资源,积极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实现两者的强强联合,并把本地急需专业和薄弱专业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重点,培养了大量市场紧缺人才,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同时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在获得良好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本地教育的发展。随着外商驻沪办事机构、三资企业的不断增多,来沪外籍人员家属、子女人数也急剧增长,上海开办了一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既满足了外籍人员子女入学的需要,也为上海引进外资和外籍专家增加了一个重要筹码。

(三)推进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和管理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并不完善,另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管理薄弱、监督缺失的状况,产生了大量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妨碍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正常进展。上海极为重视这些问题,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并产生了一定成效。

首先,依据国家有关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法律法规、政策,上海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和引导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的法规政策,诸如《上海市境外机构和个人在沪合作办学管理办法》、《上海市国际合作办学人事管理暂行规定》、《上海市国际合作办学收费管理暂行规定》、《上海市教育系统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办理外国留学生、外籍教师校外住宿登记手续的暂行规定》和《上海市中小学接收外国学生管理实施细则》,等等。

其次,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比如,在中外合作办学上,建立了项目审批制度、合作办学许可证制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广告发布审核制度和年度审核制度,实施全面管理。

第三,加强监督,维护正常的教育服务贸易秩序。比如,加强日常管理,打击非法办学,整顿违规办学,严肃查处非法办学单位,以维护中外合作办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监督审核,取缔非法留学中介,保护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权益。

(四)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国际竞争力

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市场逐渐向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教育机构开始进入我国的教育服务领域,同国内的教育机构展开竞争,角逐国内潜力巨大的教育服务市场。而对国内教育来说,唯有加快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国际教育服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应对本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要求,以及来自国外的教育竞争,上海近年来也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以上海的高等教育为例,由于高等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服务进行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近年来上海加大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力度,大胆借助市场机制,使得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有了较大提高,进一步扩大了上海高等教育在国内外的影响。

此外,上海注意发挥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导向作用和国有资产的放大效应,充分调动地区政府、高校、社会和市场多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在土地开发、基础建设、部分共享设施和定额贷款贴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此基础上,为及时把握改革开放新阶段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越来越多的高校、中介组织和国内外投资商开始加入到上海教育服务市场的开发进程中。这些都为上海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