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教育服务长三角的对策建议

上海教育服务长三角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统筹规划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改革,全面提升长三角区域教育教学水平。重点是要构建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教育创新体系。加强上海的高等教育与“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科技的全面合作,加快开发高新技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四节 上海教育服务长三角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推进义务教育实现“双高普九”[11],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普及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15年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前教育、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继续教育等职业教育体系,重点关注大学毕业生、工人转岗、农民致富、流动人口向城镇或非农产业转移等过程中社会群体的职业教育问题。深化中小学和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重在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工作能力。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完善高等学校的硬件设施、软件基础、学生层次、经费收支等体系的建设,显著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校就业制度。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和管理,变就业指导为就业与创业并重的指导,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与环境条件,使学生和用人单位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用人观,使“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办法更加健康、规范。

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中高职教育和各类高等教育的“立交桥”建设,不断完善远程教育等形式的开放式本专科教育,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全民有接受各类高等教育的机会。依托电大、民办高校、自学考试机构、社区学院、网络学校和其他远程教育机构构建开放式高等教育体系,实现高等教育的终身化[12]

统筹规划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改革,全面提升长三角区域教育教学水平。要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势,合作进行课程资源的统筹设置,推进从更高层面上开发出高水准的课程资源,提供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建立长三角区域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相关组织,合作统筹开展各类教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研究,重点是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开展职业教育新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并针对目前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联合攻关,推动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的出台。

二、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重点是要构建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教育创新体系。发挥上海高校科技人才优势,把高校办成主要的智力源与科技创新源。加强上海的高等教育与“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科技的全面合作,加快开发高新技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实施上海科技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上海与全国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以及社会各类科技资源之间进行整合,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与产业界、科技界建立长期、紧密、稳定的合作,建立以若干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项目为载体的教育、经济、科技联合体。

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和创办海外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自主研发力量,建设一批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建设,建设开放共享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试验平台。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转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重点办好若干区域性重点科技园区。

鼓励科技人员在长三角区域内的大学、院所和企业之间流动,形成科研、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区域发展机制。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3]

大力发展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教育中介机构。重点发展技术转移转化的区域性教育中介机构,鼓励民营教育中介机构的发展,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中介机构,发挥中介机构在政府、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间的桥梁作用。

三、推进与长三角相关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

《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长三角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其中,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旅游业、广播影视、新闻出版、邮政、电信、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电子书刊、网络出版、数字图书馆、网络游戏、电影特技制作、数字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虚拟展示等新兴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石化、钢铁、汽车、船舶及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支柱产业将是长三角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14]。因此,要以这些产业为重点,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构建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与长三角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教育培训体系,为长三角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重点要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大力发展优质高等教育,为长三角各领域提供高端人才。要紧紧抓住长三角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长三角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根据产业需求统筹规划高等院校产业设置。积极推进、统筹协调长三角区域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分工与合作,积极开设适应“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新专业,促使高等院校专业设置适应“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超前、合理地培植专业方向。

三是加大对现代制造业紧缺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力度。长三角建设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必然要求有大量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才能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层次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撑。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需要。

四是加快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将进一步加剧对现代服务业人才的需求。据预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人才缺口将达到近20万人,特别是航运融资、咨询、保险、仲裁、海损理赔、公证公估、航运组织、船舶管理、海运经纪等高端航运服务业人才更为缺乏。金融服务业和贸易服务业中的高端人才也将供不应求。因此,长三角区域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育的规划力度,在高校课程设置、产学研体系建立、创新体系建设方面要强化对现代服务业的倾斜力度。

五是统筹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各级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两省一市制定统筹的人才培训计划,实施产业与人才教育培训联动的培养机制,并根据各地不同的人才培养资源状况,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形成人才的错位格局,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订单式的培养机制。

六是产业布局与教育体系布局相协调。从目前情况看,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布局往往与空间布局比较协调,与教育资源布局的协调性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长三角区域各地区要将产业布局与城市布局、教育体系布局统筹协调,统一规划,这样才能对区域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撑。通过统一方式进行社会人才招聘,并根据区域发展情况适当进行人才配置。

四、推进区域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

理顺政府、社会与学校的关系,完善教育管理体系。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强评估与督导,改善宏观管理,实行依法行政。高等教育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央与市政府两级管理、以市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合理调整高校布局结构。以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共建、划转、合并、合作办学和参与办学”为主要途径,寻求改革的重点突破,逐步形成“条块结合”的长三角区域教育网络体系。

建立统筹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机制。发挥长三角区域16个核心城市以及其他发达区域的优质资源优势,加强对欠发达地区教育的资助力度,鼓励各类学校之间的合作,鼓励跨区域办学、办分校,尽快形成跨区域发展的学校间招生、教学、就业的教育链,帮助欠发达地区尽快扩大教育资源规模,提高教育水平,实现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

建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统筹规划,以上海为核心,发挥区域内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进行对口支援与合作办学,推动长三角区域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

改革投资体制,鼓励民办教育,鼓励投资多元化。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深化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促进各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绩效。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积极探索教育储蓄、教育保险、教育贷款等办法,引导和推动市民的教育消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模式,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建立长三角区域教育基金和教育扶贫助学专项资金,统筹支持教育发展。资金来源可以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化模式进行筹措。区域教育基金近期重点用于师资联合培养、联合攻关等项目,教育扶贫助学专项资金近期重点用于流动人口属地培训、贫困学生资助等项目,将对脱贫致富和山区海岛劳动力转移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五、推进长三角区域教育一体化进程

继续依托三大平台,推动教育一体化发展。依托“二省一市省市长会议制度”、“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长江三角洲十六个城市经济协调会”三大合作平台,建立沪苏浙教育系统各级教育负责人参加的长三角教育系统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重点落实三大平台的教育政策,研究制定下一阶段长三角区域教育系统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共同制定《长三角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要发挥上海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近,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推进两省一市共同制订《长三角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通过统筹规划长三角区域教育资源的结构与布局,创新区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和区域教育制度,突破现有政策性限制,逐步实现区域教育发展的一体化。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扩展能力。允许普通高校采取兼并方式,以改组、改制手段,将有条件的成人高校调整为所属的职业技术学院或二级学院。通过资源重组,释放出新的发展潜力,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发挥两省一市各自优势,推动与主导产业相关的学科建设。江苏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能力,拥有大批理、工类的国家重点学科;浙江的工程技术研发基础雄厚,在工学类的学科上具有一定比较优势;而上海则拥有占长三角区域总数一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形成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相关学科优势。

建立长三角区域教育一体化协调组织。建立由政府人员、专家、教师、社会人员等多方组成,具有交流、协调、规划、管理等职能的长三角区域教育一体化协调组织。推进长三角区域教育资源整体布局规划,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研合作、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机构,鼓励两地高校积极开展校际教学合作推动学分互认、师资互聘联合办学、联合攻关。

培育、壮大知名教育机构。鼓励“长三角”区域教育系统跨区域的兼并、重组、改制等重大举措,培育若干家“品牌优、规模大、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具有知名品牌的教育机构。

六、建立统一的长三角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以长三角教育信息网为资源共享的基础平台,实时发布长三角地区教育政策、人才需求、教师与学生、专业与课程设置、招生状况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扩大高校就业市场互相开放程度等。

采取有效措施,建设适合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的远程教育公共基础设施,大力提高教育技术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在以教育科研网、电视网、电信网为基础建立的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基础上,构建长三角区域若干高校联合运行的开放式远程教育体系。建成具有较高水平的“一网五环”(即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的构架,筹建基础教育网络学校,实现校校通网络,促进长三角教育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完善教育课程资源库和数据库。按照国家标准、国际惯例,以及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对长三角区域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资源进行梳理和归类,建立各级课程资源库,形成课程目录,并推动各级学校、各个地区的课程数据库与课程资源总库形成无缝链接,为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供多重服务和深度支持,推动各地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同时形成职教课程资源开发网络。在长三角区域建立大联合体,形成纵向的从基层学校到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课程研究中心,横向从教育内部向教育外部交错相连的课程资源开发网络,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整体效应和优势。

七、打造统一的教育人才交流平台

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师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教师队伍。继续抓好中小学、学前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加强培养优秀校长和学校管理干部队伍。统一长三角区域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促进优势教师资源流动。

建立长三角区域人才交流合作的组织和工作机制,及时交流双方的教育信息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定期举行教育合作交流活动,举办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学术研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

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取消一切阻碍教育资源自由流动的非市场障碍,鼓励学校面向社会实行自主招生和跨区域招生,鼓励教师自由流动和跨校兼课,取消学生择校的一切不合理规定,通过资源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15]

要建立招才引智,合作办学,构建跨区域教育事业合作新模式。长三角区域城市的高校在招生方面,向欠发达地区有所倾斜,扩大在欠发达地区的招生规模,推动长三角区域人才的培育。鼓励长三角高等院校在欠发达地区设立分校,使欠发达地区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建立外聘教授制度,并通过柔性流动的方式实现高端人才的跨区域共享。政府搭建平台,为长三角区域及以外区域大量的人才在长三角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进修、培训提供政策支持。积极推广长三角区域与外地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鼓励大型企业与长三角知名高校联合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以培养长三角及外地紧缺的高技术人才。

八、大力培育长三角区域教育与文化产业市场

要鼓励地方企业推行高层次人才的高薪制度,以此提升广大职工与在校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动力,为长三角区域高端人才、教育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流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提高广大群众参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各级地方政府要提供一定的资金,鼓励居民与在校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培训活动,激发教育与文化产业市场的活力,带动民间相关机构的发展,推动长三角区域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投资。

探索建立合资企业办学模式。发展教育与文化产业市场,鼓励多元化投资教育,探索长三角区域相关企业合资办学的模式。

努力与国际教育市场体系接轨。积极与国际资格证书管理组织合作,开发资格认证培训与考试等领域的市场,激发长三角区域文化与教育市场活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 郁鸿胜 宗传宏 李 娜)

【注释】

[1]郁鸿胜、宗传宏、李娜:《上海教育服务长三角战略与对策 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三残儿童”指聋哑儿童、盲童和轻度智障儿童。

[3]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等。

[4]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苏政发〔2009〕29号,省政府关于2008年50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通报。

[5]郁鸿胜、宗传宏、李娜:《上海教育服务长三角战略与对策 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江浙沪签署长三角社区教育合作协议书,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0/13/content_10189432.htm

[7]郁鸿胜、宗传宏、李娜:《上海教育服务长三角战略与对策 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长三角教育交流合作向行政决策层面、制度化转变,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jrzg/2009-03/31/content_1273631.htm

[9]李春红:《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教育合作的比较研究》,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期。

[10]郁鸿胜、宗传宏、李娜:《上海教育服务长三角战略与对策 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1]双高普九,就是指高水平、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

[12]郁鸿胜、宗传宏、李娜:《上海教育服务长三角战略与对策 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3]郁鸿胜、宗传宏、李娜:《上海教育服务长三角战略与对策 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4]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zwgk/2008-09/16/content_1096217.htm

[15]郁鸿胜、宗传宏、李娜:《上海教育服务长三角战略与对策 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