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口发展与高中阶段教育

人口发展与高中阶段教育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几年上海户籍高中学龄段人口的显著减少造成高中阶段教育面临生源短缺的困境。目前上海外来人口子女在完成义务教育后的教育需求尚未满足。下文根据本课题组的人口预测数据,分析上海户籍人口中15—17岁人口数量变动情况,由此推算上海高中阶段学龄人口的数量分布变化,并探讨未来上海人口发展形势对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的需求。

第三节 人口发展与高中阶段教育

一、上海高中阶段教育基本能满足户籍学龄人口需要

(一)上海高中阶段教育总体情况

2008年上海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为37.46万人,比2006年减少了约10万人;而2006年上海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人数为48.25万人,又比2000年减少2.88万人[9]。(见表5-12)

表5-12 上海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情况(2004—2008年)

img35

(续表)

img36

资料来源:2004—2006年普通高中数据来源于《上海统计年鉴》、中等职业教育来源于《中国教育年鉴》;2007、2008年数据来源于《上海统计年鉴》,学校数暂未获得。学校规模和生师比据此计算而得。

(二)上海普通高中基本情况

根据表5-13对上海普通高中规模变化情况的分析,2000年在校学生数为23.94万人,2008年在校学生数减少为19.26万人,期间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变化,最高为2004年的31.07万人,之后逐年减少。学校数2000年为328所,2003年、2004年达到340所,随后两年有所减少,2006年为317所。由此计算出学校平均规模的变化,由2000年的730人上升至2005年的峰值934人,2006年下降至857人。生师比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2005年均为17左右,2006年降至15.1,2007年和2008年亦逐年下降,分别为12.8和11.2,这说明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数有所减少,同时也反映出上海普通高中生源的显著减少。

表5-13 上海普通高中基本情况

img37

(续表)

img38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上海统计年鉴》整理计算而得。

(三)上海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情况

2004—2006年,上海中等职业学校数变化波动明显,2004年为168所,2005年上升至200所,2006年大幅下降至154所,2007年、2008年进一步减少,分别为138所和129所;招生数和在校学生数也呈现同方向变动,2004—2008年分别为60 825人、65 960人、56 697人、52 200人和51 200人与217 356人、241 611人、200 636人、195 700人和18 200人;学校平均规模则表现为反向变化,2004年为1 294人,2005年为1 208人,2006年又上升至1 303人,比上年增加近100人,2007年、2008年分别为1 418人和1 411人,较2006年又有大幅上升,升幅为100人左右;专任教师数2004—2006年逐年减少,从2004年的9 271人减少至2006年的8 620人,2007年、2008年有所上升,均为9 100人;相应地,生师比也出现波动变化,2004—2006年分别为23.44、26.96和23.28,2007年、2008年继续降低,分别为21.51和20.00。总体来看,生源变化波动较大,教师队伍稳定性不高,不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见表5-14)

表5-14 上海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情况(2004—2008年)

img39

(续表)

img40

资料来源:2004—2006年数据根据《中国教育年鉴》(2005—2007)资料整理、计算而得。2007、2008年数据根据《上海统计年鉴》(2008、2009)资料整理、计算而得。

注1:由于资料来源不同,2007年、2008年数据的人数是由“万人”单位换算而来,精确度差异不影响对趋势变化的分析。

注2:2004年数据中,技工学校数据为2003年数据。

(四)上海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和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变化

根据表5-15的数据可以看出,上海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即初中毕业升学率)很高,高中阶段教育在上海几乎已全面普及,2001年以来每年均不低于98%。其中,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则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态势,自2000年的51.0%逐年上升至2004年的60.7%,随后又逐年下降至2007年的54.0%,这意味着目前上海高中阶段教育构成中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并未稳定在6∶4的理想水平,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方面仍有待提高。

表5-15 上海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情况  (单位:%)

img41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上海统计年鉴》整理计算而得。

二、上海户籍生源减少,而外来人口难以接受高中教育

(一)上海户籍生源持续减少

2003年,上海初中毕业生17.64万人,升学率为99.8%,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之比为57.3∶42.7;到2008年,初中毕业生数为9.66万,升学率约为97.1%,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录取人数大体相当。也就是说,在五年时间中,上海地区的初中毕业生数减少45%。与此相应,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也从2003年的7.5万名下降到2008年的4.8万名左右,下降了26%[10]

近几年上海户籍高中学龄段人口的显著减少造成高中阶段教育面临生源短缺的困境。根据课题组对上海户籍人口变动情况的预测(2010—2030年),上海户籍高中学龄段人口在未来9年将持续减少,并在2018年达到谷底后逐步回升并稳定在较当前更高的规模水平[11]。因此,从长期来看,当前的生源短缺现象只是阶段性的,不能因此而对学校专任教师随意减员,因为一个教师的成熟期大约在10年左右,为应对未来户籍高中学龄段人口数的回升,有必要思考和解决教师资源目前富余和未来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上海外来人口子女“后义务教育”需求有待满足

随着上海的外来人口继续呈现增长态势,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子女(农民工第二代)随父母在上海完成义务教育后,面临如何进一步接受教育的问题。目前上海外来人口子女在完成义务教育后的教育需求尚未满足。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存在留沪意愿,却没有进一步学习(技能)的政策和条件,因此将对高中阶段教育有较大需求。上海的重点高中曾于前几年招收部分优秀外地生源,2008年却不再招收;同时,2008年中等职业教育对于招收外地生源适当放开,但数量十分有限。根据表5-16预测数据,无论高、中、低方案,上海高中学龄段的户籍人口数在未来几十年都低于相应的外来学龄人口数。并且未来的户籍人口数与当前的高中学龄段户籍人口数相比也有显著的差距,这部分富余教育资源正可以提供给部分流动学龄人口,既满足他们继续在沪学习的意愿,又能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储备满足相应技能需求的劳动力资源。

因此,面对相当数量外来人口子女的留沪意愿和求学需求,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上海现有的高中阶段富余教育资源(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接收和培养外来人口子女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更好地适应上海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服务全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表5-16 上海流动人口高中学龄段人口规模预测(高、中、低方案) (单位:万人)

img42

注:一般说来,外来学龄人口义务教育年龄段比上海晚一年。

三、上海户籍人口发展变化对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分析

下文根据本课题组的人口预测数据,分析上海户籍人口中15—17岁人口数量变动情况,由此推算上海高中阶段学龄人口的数量分布变化,并探讨未来上海人口发展形势(包括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对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的需求。

根据表5-17可以看出,上海高中阶段教育学龄户籍人口数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总体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将从2010年的27万人逐步下降至2018年的19万人左右。其中,2010年预测数为27.23万人,2015年预测数为21.19万人,2020年预测数为22.7万人,最低为2018年的18.75万人。从户籍人口发展形势来看,未来10年上海人口对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的需求是逐步缩小的,并于2018年降至谷底,但此后高中学龄段人口数又将逐步回升,以中方案预测,2030年为34.24万人。以2018年19万左右户籍学龄人口的规模来衡量,目前上海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是相当富余的,但是结合更长期人口发展的需求来看,如何将这部分富余教育资源在目前进行合理转化、充分发挥效用,同时又为远期教育发展积累资源和储备是未来几年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表5-17 2010—2030年上海户籍高中学龄段人口预测(中方案) (单位:万人)

img43

四、促进上海人口与高中阶段教育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从经费投入与师资队伍建设两方面着手,实现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与人口分布的均衡配置

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均衡包括教育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区域间均衡配置,根据上海高中学龄段人口分布特征,应在人口导入区和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郊区加强优质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的配置,以满足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分布的均衡需求。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府在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总量的基础上,通过市级财政转移支付,继续对远郊和薄弱地区增加教育经费投入;试行财政教育经费市级统筹,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按照新标准实施城乡学校建设,实现区域内教育设备配置基本无差别,并通过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郊区建分校,按各区人口比例配置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提升郊区教育质量。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推进教师跨区流动,促进中心城区教师去远郊学校服务,提高郊区教师生活待遇,提升郊区教育质量,实现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均衡。

(二)着力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创建完善、务实的教育体系

着力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围绕办学质量、就业出路、上升空间和社会观念开展工作。通过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化管理,实施企业专业技术课、普通高中公共课和高职高校专家讲座相结合,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企业联合培养技术人才,毕业后直接吸纳就业;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知识、技能和人力支撑;建设一批与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紧密结合、实效明显、具有品牌优势的国家级、市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和规划布局,结合区、县功能定位,依托职业院校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创建适应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布局结构、人才需求结构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接受外来人口在上海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鉴于上海未来户籍学龄人口减少而出现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富余的局面,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上海现有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的富余学额),在不断强化素质教育效果和保证上海户籍人口全面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同时,逐步放开对外来人口子女在上海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限制,采取公平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逐步实现外来人口子女在上海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合上海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人才,推进上海劳动力队伍的知识化、合理化。在为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储备掌握较高技能的建设者和人力资源的同时,也可以有效转化当前“超员”教师资源并为未来十年后的户籍高中学龄段人口回升作准备。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课题组的预测数据,未来上海流动人口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其中高中阶段学龄人口的数量也相应提高,并在绝对数量上高于户籍人口。结合上海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外来人口留沪意愿的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向部分外来人口子女提供高中阶段教育有其合理性与可行性。具体的建议是2010年对外来人口子女适当放开高中阶段教育,现有富余学额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共可接纳10万人左右;2020年前后,户籍高中阶段教育人口降至谷底,可利用15万富余学额为外来人口子女提供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也可为上海未来经济发展需要储备劳动力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