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社会大背景下的上海教育改革发展问题

经济社会大背景下的上海教育改革发展问题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教育在落实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同时,在观念上存在滞后的现象。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应在保障教育公平性、保障性的基础上,率先形成以选择教育品质为重点的思路,但目前这一理念还没有真正形成,教育的多样性不够,选择性不多,示范性不强。

第三节 经济社会大背景下的上海教育改革发展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教育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体系、教育资源布局、教育体制机制、辐射能力、对外开放等方面不断完善提升。

一、教育改革发展理念相对滞后

(一)教育改革发展理念滞后于国际大都市发展要求

上海教育在落实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同时,在观念上存在滞后的现象。在引进国内外知名院校、发展民办教育、教育多元化投资等办学理念上,明显落后于周边地区。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应在保障教育公平性、保障性的基础上,率先形成以选择教育品质为重点的思路,但目前这一理念还没有真正形成,教育的多样性不够,选择性不多,示范性不强。在人们的观念中,教育往往还是一种谋生的工具,没有树立起教育是一种民生事业的理念,弱化了教育对上海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教育发展改革理念尚未重视民主、人权和公民意识教育

以民主、人权、公民意识等为核心的公民教育问题尚未提上议事日程。现代教育不仅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更必须确立起以培养合格公民为己任的教育理念,长期以来如何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民主、人权和公民意识及理性的政治参与意识这一公民教育问题始终没有提上紧迫的议事日程,而正是这一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许多人对民主、人权、自由、法治精神的曲解和误读。

二、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一定缺陷

(一)人才培养体系不适应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

建设“四个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需要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上海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紧密程度仍然不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以产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统筹规划的人才培养体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结构还不尽合理。

(二)职业教育弱化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经济发展要求大批量技能人才与实用型人才,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高等实用人才,当前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发展滞后,高等教育中普通高校与高等职业教育比例失衡,中等职业教育不断萎缩,这使得职业教育发展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三、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

(一)区域教育资源布局的不均衡

由于基础教育实行“两级管理,以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在基础教育投入上以区县为主,市财政的调控力度有限,受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造成了中心城区与郊区教育资源的布局不平衡。2007年,卢湾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7 070元、14 677元、9 820元、13 387元和5 138元,分别是崇明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校生均公用经费的6倍、10倍、5倍、5.6倍和3.4倍,郊区与中心城区的差距非常明显。区域教育资源布局的不均衡还表现在城乡师资力量分配的不均衡,郊区优秀教师资源严重不足。

(二)群体教育资源布局的不平衡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不同社会群体平等享有受教育权的理念并没有在教育部门中切实树立起来,导致不同人群之间享受的教育资源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状态。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于,“新上海人”尤其是农民工实际享受的教育资源与其为城市发展作出的贡献不成比例,大量的受教育机会只对拥有上海户籍的人口开放,大多数流动人口难以享受均等的教育服务。群体教育资源布局的不平衡还表现在民办教育发展的相对不足。目前民办教育基础薄、力量弱,缺少办学自主权,导致一些民办学校信心不足,师资流失的趋势明显。

四、教育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

(一)服务型政府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近年来服务型政府建设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要求政府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同样向服务型教育体制方向发展,而目前教育体制管理的特性仍比较明显,教育行政机构在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方面的意识和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与改进,公共服务理念相对滞后,无论教育行政部门还是教育主管官员对于公共服务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还受制于“强政府”型的地方管理

由于“强政府”管理体制的存在,目前政府对教育管制职能仍然较强,政校不分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在分权、竞争、市场和社区四个关键环节的处理上边界仍然比较模糊,以自主经营、自我约束、产权明晰、政校分离、社会参与、有效管理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教育的自主化和独立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科教育体系的评估监督和管理体制,以及招生分配和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提高。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中介参与机制仍然需要培育,教育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教育的行政化趋势扭曲学校的办学宗旨

学校的办学宗旨在于教书育人,而不是应付非学术的行政问题。但现在教育的行政化趋势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任务。此外,教育的行政化倾向也使得地方领导受困于处理地方和中央的教育行政问题,忽视了学校的办学宗旨,从而难以让教育改革发展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教育的区域辐射能力仍然不强

(一)上海教育在长三角中的龙头作用不明显

目前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进程明显滞后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教育的区域辐射不强。上海较强的非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没有对外开放,加上高等教育与南京、杭州等城市相比不占优势,民办教育与宁波等地相比也缺乏活力,抑制了上海教育优势资源的充分发挥,导致上海教育在长三角中的龙头作用难以形成,从而影响了上海教育的对外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上海没有用好教育改革的相关政策

上海没有用足用好上海教育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教育综合改革政策设计的覆盖面仍然局限于上海本身的有限空间,没有统筹长三角区域教育资源规划布局。此外,上海没有充分利用国家赋予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将教育改革纳入到综合配套改革当中,从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到长三角乃至全国。

六、教育对外开放阶段停留在较低级别

(一)教育对外水平较低

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水平目前还比较低,与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大都市存在很大落差。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教育对外交流不断加强,渠道不断扩展,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但从全市教育资源的丰富性看,还有较大的拓展国际交流领域的潜力和空间。

(二)教育对外开放质量不高

开放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近年来,上海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数量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合作项目的层级和国际认同程度并不高。大部分高校没有清晰的办学目标、实现途径和保障措施,缺少有关部门的有机配合和协助,国际化办学质量不高。一个城市留学生规模和留学生总数占到这个城市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城市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指标。纽约、东京、首尔、伦敦、巴黎5个城市10所高校的留学生所占比例大都在10%以上,其中有5所高校在19%以上,而上海只有3所高校超过10%,由此可见一斑。

(三)教育对外开放结构不尽合理

上海已经建立起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格局,但整体来看,对外开放结构不尽合理,仍需进一步优化。从流向看,出国留学人数要多于来沪留学人数,校际交流以我单方面出国交流为主,出国留学学生学专业的多而来沪留学学语言的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多而走出去到境外办学的少;从全市高等学校的整体结构上说,目前,本科层次的高校国际交流活跃、合作项目较多,而高职、高专较少,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什么交流渠道;从专业结构上说,目前在出国留学、合作办学等领域学语言、经济类、计算机等较多,而对支持国家发展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所急需的重点专业领域人才培养不足;从国际交流的主体看,国际化的民间教育机构比较缺乏,参与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民间教育机构力量比较弱,国际教育的市场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

(四)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法规不配套

从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法规看,不配套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存在着不同部门之间的功能交叉、重复的现象。如合作办学的审批权问题,审批周期冗长,行政处理环节繁琐,直接导致外方合作机构对我方高校的合作诚意产生极大的疑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双方的积极性。另外,外国专家来华手续复杂,海关、卫生检疫部门的工作程序与国际合作交流的时效性要求脱节等,都对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受迫性”限制。如,外籍教师的聘请手续已由上海市教委转到上海市人事局外国专家管理局统一归口管理,但办理聘请手续却比较繁琐,有些手续重复办理,给学校聘请外教的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之处,同时也使外籍教师无法理解,直接影响到其对中国的印象。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卢汉龙、孙克勤、张结海)

【注释】

[1]见本书第一章第二节相关内容。

[2]见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3]长三角16个城市指: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兴、镇江、泰州、台州。两省一市指: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

[4]见上海社科院《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课题组专题报告之五(以下简称专题报告五):《上海市人口与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研究》。

[5]参见专题报告之五:《上海市人口与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研究》。

[6]李耀宗:《2020年上海城市GDP将排全球16位 北京将排29位》,载《新闻晨报》2007年3月9日。

[7]参见专题报告之五:《上海市人口与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研究》。

[8]罗菁:《申城未来金融人才缺口百万》,载2006年5月20日《劳动报》。

[9]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1)专业分布不均匀。船舶运输技术、工程技术等“硬”专业的人才较为集中,企业管理、航运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货运、国际经济法等“软”专业人才十分缺乏,经济管理类人才仅占总人才数量的20.3%,法律人才则更是凤毛麟角。(2)复合型、综合管理型人才奇缺。上海航运交易所进行的一项有关航运物流人才现状的调查显示,复合型人才仅占总人才数量的0.9%,既懂技术、又掌握现代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奇缺。特别是缺乏系统掌握管理、经济、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知识并能从事行业组织管理、企业管理及具体运输管理工作的综合性管理人才。据了解,目前在整个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里,拥有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背景并同时具备运输领域专业知识的人员寥寥无几。(3)高端技术人才短缺。一般工程技术人才不少,但涉及航道设计与施工、深水港建设、引航员等高端技术人才均十分短缺。(4)现有人才知识结构老化。由于再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较少,目前绝大多数人才忙于日常业务工作,知识结构老化,无法及时跟踪和把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与此同时,人才的基本素质和理念与现代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需要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在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等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5)学历结构明显偏低。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25.1%,其中研究生学历不到1%,并主要集中在科研教学单位。参见《上海航运物流人才现状》,载2007年9月18日《组织人事报》。

[10]谈燕:《上海需求六大领域人才》,载2005年7月15日《解放日报》。

[11]刘亮:《国际化背景下人才管理环境和方法研究》,载王瑜主编:《第一资源2007年度上海人才强市战略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134页。

[12]参见专题报告之五:《上海市人口与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研究》。

[13]《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载《上海现代服务业官方网站》2005年12月17日。

[14]参见专题报告之一:《2020年前的上海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发展》。

[15]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6年1月。

[16]胡健绩:《上海市推进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中的政府作用研究》,载王瑜主编:《第一资源2007年度上海人才强市战略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17]胡近等:《上海公务员能力素质提升研究》,载王瑜主编:《第一资源2007年度上海人才强市战略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18]《2005年调查结果揭晓:10.7%上海人具备科学素养》,载《新华社》2006年3月21日。

[19]陈辉楠:《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上海迈入中等发达经济体》,载2009年1月20日《东方早报》。

[20]人口数与民间组织数是衡量社会组织化的程度,全国的社会组织有34万,上海的社会组织是8 368个,如果按1 800万人口计算,比例是2 104∶1,虽然上海比全国的数字还是略多一点,但是与世界相比就非常不足。美国是123∶1,英国是150∶1,他们100多人就有一个组织,所以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美国现在有160万个非政府组织,掌控的资金6 700亿美元,占全国GDP的9%,非政府的雇员是1 100万,约12个人就有一个在非政府组织中就业

[21]其中,4 743人获得上海市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社工师、助理社工师资格(其中有2 367人已参加注册),有3 092人获得“社工员”资格,另有157人通过《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职业资格签定。参见徐坚成等:《加强上海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载王瑜:《第一资源2007年度上海人才强市战略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22]徐坚成等:《加强上海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载王瑜:《第一资源2007年度上海人才强市战略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23]参见专题报告之五:《上海市人口与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研究》。

[24]《居家养老:“第三种”选择—上海应对人口高速老龄化调查(上)》,载中国上海网2008年4月14日。

[25]参见专题报告之五:《上海市人口与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研究》。

[26]在创意人才培养方面,日本的创意、创造学校已达5 000余所,创意人才达5 000万,美国的创意人才也有3 900万,而我国的创意人才不到10万。参见《今冬上海、北京要刮“创意风暴”》,载2006年11月21日《消费日报》。

[27]《创意人才匮乏成创意产业的瓶颈》,载上海热线2007年4月14日。

[28]据预测,未来3年会展业人才缺口将集中在会展设计师、会展项目策划、会展销售、项目经理等岗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