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开课的意义

公开课的意义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少一线教师对公开课特别是名师、名家的公开课趋之若鹜,并积极争取上公开课,也是这个道理。承担公开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要明确研究目标,精心设计,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充分体现教学示范性。县级公开课活动是由县教科研部门统一计划和下发通知、组织全县各校相应学科教师参加的观摩研讨活动,对优秀公开课要做好点评研讨、课堂实录拍摄、教案整理等工作,公开课证书由教研室统一签发。

第三节 公开课的意义

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关系来看,公开课较好地体现了两者的结合。首先,公开课是教学理论的一个活的案例或标本,它本身就是一种情境性的教学理论,教学理论通过公开课得以体现,而为了上好公开课,教师一般也都会更自觉、更有意识地寻找教学理论的支持和引领,从而赋予公开课更多的理论色彩和导向。其次,公开课是教学变革的先锋,是教学实践的一个新的创举、新的尝试,是一种教学探索和教学创新。总之,公开课推进了理论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理论化,所以它较常态课具有了更高的研究价值,不少新的教学法就是通过公开课得以传播的。正因为如此,公开课具有一定的可学之处,可取之处,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不少一线教师对公开课特别是名师、名家的公开课趋之若鹜,并积极争取上公开课,也是这个道理。同时也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所重视。下文是某地一份关于公开课的文件。

关于中小学(幼)县级公开课制度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各中小学(幼):

多年来,我县中小学(幼)的教研工作在广大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和支持下,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效。一大批优秀骨干教师积极承担了县级教研活动中的公开课和专题讲座等任务,为我县各校的课堂教学研究、教研专业成长和新课程实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的创新,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县级公开课的水平,充分发挥县级公开课的研究和示范作用,为学校教师更好地创设教学研究和成果展示的机会,深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加快优秀骨干教师的成长,现对县级公开课提出如下的改进意见。

1.发挥公开课的示范作用。公开课是学校教师经过个人或备课组集体研究,并在学科教研员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教学水平、研究成果和提供研究课题的活动,公开课既是学科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送教下校、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有效方式。承担公开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要明确研究目标,精心设计,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充分体现教学示范性。学校领导要重视和鼓励教研组、备课组和优秀骨干教师开展公开课教学的研究。

2.实行公开课申报确定制度。从2005年起,县教研室在每学期初制定并下发的教研活动计划的同时,各学科公布本学期教研活动中的各类公开课(专题讲座)的课题目标、开课时间、研究主题等要求,各校教师根据要求先行开展有关研究,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研究,提出承担公开课(专题讲座)的申请,经学校教务处审核同意后,由学校向县教研室相应学科组推荐申报。

县教研室各学科组根据申报教师的开课计划等情况,组织学科大组人员评议确定各次开课教师名单,并通知教师及所在学校。

3.公开课组织工作。县级公开课由县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组织安排,各学校教务处要安排好有关教师认真参加公开课的观摩研讨活动,承办学校要做好活动的有关准备工作。

4.完善公开课的管理。县级公开课活动是由县教科研部门统一计划和下发通知、组织全县各校相应学科教师参加的观摩研讨活动,对优秀公开课要做好点评研讨、课堂实录拍摄、教案整理等工作,公开课证书由教研室统一签发。

综合各方面的观点,公开课的意义如下。

一、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一)有利于促进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

为上好公开课,教师首先需花大力气去备好课,课前充分的知识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充分的知识准备既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知识,当然更少不了教育理论知识。一个教师为上好一次公开课而做的知识准备,往往比平时教学要充分得多。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为了上好公开课,承担公开任务的教师都很注意结合自身特点,尤其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技巧训练。这种训练由于目的明确,投入精力多,讲究方法,注意反思,因而效果十分明显。开展经常性的公开教学,教师的板书能力、普通话水平、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演示能力、师生互动能力等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公开教学常能使人获益匪浅,对此,大多数教师深有同感。

公开课让我成长

每一个教师的成长可能都会与公开课有关,但越来越多的人在抨击公开课。为什么成长起来的我们,却誓与公开课说拜拜呢?因为许多公开课作了假。如果没有公开课,我们从什么地方找参照系呢?

我的理解是,公开课是一种理想,但我们不能始终活在理想中,然而我们又不能失去理想。

我的观点是,公开课的存在与否,取决于它怎样存在。

走上工作岗位以来,我自己一直找机会开公开课,因为开公开课我可以得到许多同行的“进攻”,在他们的“进攻”之下,我能很快进步。我开设的第一节公开课是《伐檀》。我经过钻研得出与教材相反的结论:最后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规劝而不是讽刺,然后在课上,我就按照自己的理解跟学生讲了,结果在评课中我被一票否决。幸好有人认为我还是一棵苗子,恩赐了个三等末奖。但我并没有气馁,而是将上课心得整理成文,投给《语文报》,未曾想发表了,而且这是我发表的处女作!它给了我许多人生的启示,其中包括对公开课的看法。

此后,为的是证实我自己的实力和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我开过许多公开课。第二次印象深的课,是学校推荐青年教师出去比赛。结果别的人作假了,学生异常“活跃”,而我因为钻研过深,且未对学生透露结果,“让学生砸了我的锅”。我并没有后悔,反而从中反省出一个重要的理念:是学生决定你公开课的成功。那是七八年前的事了,我当时就知道学生是主体了。———我想这也是许多教师作假的原因吧,因为他们担心学生砸自己的锅。

印象最深的第三次公开课,就是最近我开设的《兰亭集序》。在试讲中我讲出了两句话:一句是“谢谢同学们的配合”,另一句是“我给大家设计的板书是……”听课的殷小平老师指出这两句话说错了: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说学生配合,也不能说给学生设计板书!要发动学生来思考、来创造!虽然自认为现代教育理论学得还不少,但在这些细节问题上却体现了我思维的盲区。这个细节对我触动很大,后来在每一个细节问题上,我都注意反思,结果又找出不少问题。我感觉收获很大,真的要好好感谢公开课。

二、有利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在平时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但为了上好公开课,教师则往往会主动去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当然,这跟现行公开课的评价标准不无相关。由于教学方法改革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表现,所以,目前在公开课评价标准中,大多数中小学校都对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做出了硬性规定,并占有较大分值。可以说,公开课在事实上已经成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强大的外在动力,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反思教学、活动教学、合作教学、探究教学等在公开课中经常能得到较多体现。

是谁束缚了我们的手脚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第一实验小学 崔 燕

近日,我上了一节公开课《倔强的小红军》。事先听说市里的领导也来听,我想一定要好好准备,不能给学校抹黑。

备课前,考虑到课堂设计要新颖,常见的从课题着眼不能再采用;考虑到本课的分角色朗读训练;考虑到……我的教学设计一下子空前丰富。课堂上,一个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就像一件件礼品,我就像一个怀里抱满礼品的人,吃力地把一件件礼品分给学生,无暇顾及接受礼品者是否情愿。

40分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的礼品竟还未送完。

课后,评课者提醒我讲课时要注重朗读,尽量少讲,我虚心地接受了。回家之后,我仍然在考虑,自己的这节课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晚上,偶然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在亚洲,有一种捉猴子的陷阱。人们把椰子挖空,然后用绳子绑起来,接在树上或固定在地上,椰子上留了一个小洞,洞里放了一些食物,洞口大小恰好只能让猴子空着手伸进去,而无法握着拳头退出来。于是猴子闻香而来,将它的手伸进去抓食物。理所当然地,紧握的拳头便缩不出洞口。当猎人来时,猴子惊慌失措,没法逃掉。没有任何人捉住猴子不放,它是被自己的执著所俘虏,它只需将手松开就能抽出来。

读完之后,突然感觉自己像故事中的猴子。我们的课本来是为学生而上,一切为了学生早已烂熟于胸。可是,一到上公开课,追求成功的执著就让教师忘记了学生,最终束缚自己的是私欲。

三、有利于同伴群体获得提升

基于常态、基于真实的公开课是一种宝贵的校本研修教学资源,是开展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宝贵素材,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打开教室的门”,而是一种民主学习交流的教研文化的体现,它的受益者是所有的参与者。

首先,对执教者是一次锻炼和提升的机会,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象。即众多的名师正是在一次次的公开课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走向成功的。当他们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时,无不感到,公开课的形式可以有效地“逼”着自己虚心学习来自学校和更广层面教师团队的智慧,每一次公开课前学校备课组(教研组)的集中备课研讨、多种教学设计方案的集中交流,实际上是学校团队智慧火花的碰撞;课前的反复琢磨、深度解读教材以及课后众人帮助的反思,可以深人、多视角地回顾教学流程、审视教学行为,对执教者教学智慧的生成必将产生的影响。

其次,对于学生来说,基于常态的课堂师生活动及非常态的学习环境,对其胆量和能力是一种锻炼。久而久之,他们会适应众多观课教师聚处教室的这种“非常态”学习环境,而逐渐视之为“常态”。他们还会因为自己在课堂上的优异表现而充满自信、乐观,激发更强烈的学习欲,更旺盛的成功欲。

再次,观课者也能从公开课的教学研讨中获得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借观课之机,感受上课教师的魅力风采,学习借鉴上课教师的成功经验,可以触类旁通,获得教育教学成功的启示。另一方面,有效的研讨互动,能“逼”着每一位观课者设身处地,置于教学场景,反思比较,寻找组织课堂教学的最佳形式、最佳方案;能“逼”着每一位观课者从课堂教学现象、关键事件(重要片段)的观察把握中,挖掘、提炼经过理性思考的教育原理,并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自觉地改进个体行为,使教学活动得以高效实施。

由此说来,公开课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在这方面,我并不反对让一些优秀的骨干教师为其他教师开设一些具有“示范引领”色彩的课。但是,我们不要让它成为少数专业成熟教师的专利,让这种由成熟教师开设的课例成为“公开课”唯一形式或主要形式———我们完全可以让公开课的“神秘”气息少一些,让更多的教师通过公开课的形式获得教学展示的机会,获得教学专业的发展与提升!

一位经常开设公开课的老教师曾经坦言:公开课其实也就是教室里多了一些听课的人而已。此言实在道出了公开课的真谛。上课者不是站在被审判的位置上,而观课者也不是评判这一节成功与否的法官,大家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落实,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开展民主和谐的教学研究活动。再则,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我们本不必把公开课一定要定位为“示范性”、“引领性”的,从而让执教者和评课者都背上沉重的包袱,以致忘记学情,一味地追求公开课的尽善尽美。实际上,西方有一句话叫“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名言能给我们实施课程改革以很大的启示,只要能有效地实现课改中的“三维教学目标”,我们不妨鼓励教师多一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选择,同时,大家对公开课的期望值不要太高,设定的目标不要过于追求完满。其实,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怎么可能有绝对的尽善尽美、毫无瑕疵的“示范性”、“引领性”的“公开课”呢?

抱着这样的心态,那么,开设公开课的教师就会放下包袱、心无旁骛,从容地解读教材、预设细节,与在备课阶段的集体研讨中平静地接受来自同伴的教学建议,进而在课堂教学中上出自己的风格、上出自己的风采。而观课者、每一位评课的老师(包括教研员)也才能以宽容的态度尊重执教者对教学方案选择的权利,才能评得轻松、评得民主、评得和谐———深深植根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土壤上的公开课只要还其应有和本来的面目,就能真正为我们课堂活动中的每一位参与者所欣然接受,就会由衷地受到执教者、观课者的欢迎,真正地成为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