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善于突破学习中的“高原反应”

善于突破学习中的“高原反应”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中的“高原反应”在外语学习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学习中的不良心态既会诱发“高原反应”,也会影响到对“高原反应”的超越和突破。思维活力不足是引发“高原反应”的重要原因。原有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负迁移作用,也会影响到对“高原反应”的突破过程。实际上,学习中的“高原反应”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学习主体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适合自身特点的突破方法。

第六节 善于突破学习中的“高原反应”

知识创新能力是2l世纪人才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之一。

知识是创造力的“培养基”,是一切创新与创造之源。学习是积累和扩展知识的基本途径。学习分为继承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都具有鲜明的累积效应:当大脑中储存的知识量较少时,每一次较小的量的增加和扩展都使人产生一种较快的进步感和成就感;而当学习不断深入,大脑中储存的知识量较大时,知识的点滴积累已不能产生明显的进步感。这就是学习中的“高原反应”:即当学习主体对某一学科知识的学习深入到一定程度,或初步掌握了某一学科的基本知识后,要想进一步深钴细研和探索创新,就会感到大脑疲劳和精力不支,发现学习效率降低、进步速度减慢、学习特别吃力,处于一种“停滞或半停滞”状态,尽管每天都在勤奋探索和积累知识,但收效甚微。

学习中的“高原反应”表现为学习效率递减和知识积累上的“减速”现象:大脑中储存的知识量随学习的发展而增加,当知识总量基数较小时,小小的知识增幅也能使人产生明显的进步感;而当知识总量基数较大时,即使是较大的知识增幅也难以让人产生显著的进步感。学习中的“高原反应”在外语学习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以学英语为例,单词、词汇的掌握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一环,当你的词汇量未突破1000个单词之前,每天背诵几十个单词会感到进步很大;而当你的词汇量达到5000、8000甚至10000时,每天再背诵几十个单词就根本不会产生初学阶段那种突飞猛进的进步感。加之受学习中“记忆与遗忘交互作用规律”的支配,一些原来已经记住的单词慢慢变得陌生或记不准确;而语法规则的增多,各种习惯性用法和固定搭配的运用,以及一词多义和各种词汇背景、文化典故的运用等,使大脑所需加工的各种知识、信息大大激增。也就是说,在学习的深入发展阶段,既要下大力巩固原有的学习成果,又要下功夫扩大新知识、新信息之问的联系和运用方法,必然会使人感到精力不够,学习比原来吃力。学习中的“高原反应”,其实质是由于知识的无限扩增对大脑学习和接受能力构成挑战,以及大脑神经细胞即脑容量在理论上的巨大潜力与潜能实际开发上的生理限制构成的矛盾所导致的。因此,学习中的“高原反应”,本质上是由于大脑对知识信息加工、整合、编码的生理心理机制及能力上的有限性与知识信息扩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

学习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掌握阶段(入门阶段)、“高原反应”阶段和超越创新阶段。一般来说,入门阶段可能比较轻松,而当学习深入到一定层次出现“高原反应”时,要想有较大的突破则比较困难。由于人们对学习的生理心理机制认识不足,“高原反应”往往使人产生沮丧心理和急躁情绪,甚至使人灰心和失望,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的怪圈。实际上,“高原反应”阶段是学习和创新的关键阶段,突破这一阶段就能顺利进入创新超越阶段。要使自己在学习中顺利进入创新超越的境界,就必须冷静地分析产生“高原反应”现象以及出现“高原反应”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找到克服障碍的创新突破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动力因素方面

从客观上分析自己学习的目的是否明确,动机是否强烈,信心是否坚定。如果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自己要求不高或缺乏浓厚兴趣,都会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就会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最终失去动力而厌学,在“高原反应”的挑战面前产生自动退缩的畏难心理。

2.知识因素方面

分析自己在深入学习中,所需相关学科知识是否得到及时的丰富和扩展,知识结构是否合理、高效;如果知识面过窄、知识视野过于狭小、相关知识欠缺,就会使学习的深入和突破发生困难,进而引发“高原反应”。

3.生理因素方面

分析自己是不是由于长时间过度用脑造成暂时性疲劳而导致大脑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下降;不懂时间运筹艺术、违背科学用脑规律,长时间过度用脑,往往会加重“高原反应”。

4.心理因素方面

分析学习动机是否端正,面对知识经济社会的激烈竞争尤其是知识创新竞争的巨大挑战,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功利思想是否过重,是否因为急于求成而导致浅尝辄止、时冷时热或心浮气躁。学习中的不良心态既会诱发“高原反应”,也会影响到对“高原反应”的超越和突破。

5.思维因素方面

是否由于习惯于机械记忆的学习模式,导致思维僵化形成严重的思维定势,思维缺乏激活知识的能力。落后的思维方式无法适应迅速理解新知识、新信息、新内容等新的学习要求。思维活力不足是引发“高原反应”的重要原因。

6.迁移因素方面

由于头脑中原有的旧知识、旧经验、旧信息等发生负迁移作用,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干扰、阻碍作用。原有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负迁移作用,也会影响到对“高原反应”的突破过程。

7.方法因素方面

面对飞速发展的知识创新型社会,不善于探索新的学8方法,不善于分析自身的学习特点和需要,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式地生搬硬套或简单移植别人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质量不高、效率下降,方法不当是诱发“高原反应”的原因之一。

8.环境因素方面

学习过程中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学习的竞争对象、新的工作挑战出现新的特点,自己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而影响学习质量和效率,环境挑战是诱发“高原反应”的原因之一。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对人们的知识创新能力,尤其是在终身学习中持续创新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知识的迅猛激增和建立在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上的全球性知识实时共享,使置身激烈竞争的人们所应学习的新知识、所应掌握的新信息呈指数级增幅,如果不能突破学习中的“高原反应”,就会在知识创新竞争中失去优势。实际上,学习中的“高原反应”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学习主体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适合自身特点的突破方法。由于每个人出现“高原反应”的原因不同,突破的方法也困人而异。这里探讨突破学习中“高原反应’’的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一、科学地转换目标,在自己的最佳才能上实现创新突破

由于人们的最佳才能不同,发现和识别最佳才能的时间长短不一,因此出现有人发现最佳才能早而快、有人发现最佳才能迟而慢的现象。如果发现自己的最佳才能与主攻方向不一致,就应该及时而明智地转换、调整主攻方向,确立最佳目标。由于人的精力和可供高效利用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特长和最佳才能,综合确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最佳学习目标。一旦发现自己原来所选择的目标与自己的最佳才能、发展特长不适应,就应尽快转换目标,而不应固执地在“原地踏步”。诗人艾青年轻时曾在国立西湖艺术学院学习绘画,但当他的第一首诗发表以后,认识到自己的修养和气质更适合于文学创作,于是转换学习目标,专心从事诗歌创作,终于成为著名诗人。鲁迅年轻时曾远渡重洋留学日本学医,以实现他救国救民的抱负,但他回国后发现在旧中国学医救不了国民,于是毅然改医从文,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大师。科学地转换目标,在最佳才能上实现创新突破,是克服“高原反应”的明智之举。

二、善于序化和激活知识,克服知识活力不足的障碍

学习的目的在于创新,即创造性运用,而不是为了把知识“记住”。在钻研某一学科时,如果有关的书读得很熟.但当解决问题或运用于创新实践时,却感到知识不足或缺乏活力,这就需要带着问题重新整理和序化所学知识,或运用拓展思维原理,补充相关学科知识、了解相关信息以激活所学知识。在创新思维中解决各种难题。为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攻克难关、高效创新的潜能,必须适时序化和整理所学知识,积极进行预测和反馈.及时进行学习的动态调节,不断掌握新知识、新信息,培育激活知识的能力,为突破学习中的“高原反应”打下坚实的知识活力基础。

三、善于调剂身心,创造心智的最佳状态

学习中,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身心环境.创造心智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学习中,当感到大脑疲劳、思维呆滞、效率不高时,要及时把大脑从“学习频道”转换到休息娱乐频道上来,以各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调剂身心,如听一段自己喜欢的世界名曲,翻一翻影视画报,看看室外风景,到公园里散步或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等,使大脑在轻轻松松的“频道转换”中得到休息和调整。这种有规律的节奏学习法能保证大脑工作的有序性,为大脑营造心智的最佳状态,为突破学习中的“高原反应”提供最佳心智状态。

四、善于激活知识,克服思维激活能力不足的障碍

大脑是激活知识、信息、经验、素材的“思维反应场”。学习中,只有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使知识充满创造活力。激活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博览精品佳作,例如,读哲学类名著可以培育抽象思维能力,读文学类佳作可培育形象思维能力,读自然科学类佳作有助于培育科学严谨的创新思维等等。要像高尔基从事文学创作那样,善于借哲学思维表达深邃的思想,善于借科学思维提出各种创造性假说,善于借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表达抽象的理论等,充分发挥知识在渗透、移植、扩展中的创新活力,为突破学习中的“高原反应”提供思维活力。

五、辩证运用所学知识,克服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负迁移作用

迁移是指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起促进作用的影响称为正迁移,反之称为负迁移。例如,学过汉语拼音的人学英语,在识记字形时有正迁移作用,而在学英语发音时则起负迁移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的,是汉语字形对学日语的负迁移作用,因为尽管汉字的字形与日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字形很相似,但发音和字义却有天壤之别,其负迁移作用表现为学习中往往会用汉字的意义去望文生义,出现似懂非懂的一知半解现象。为了避免负迁移的不良影响,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辩证创新,在知识序化的同时,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同时又提醒自己运用多种方法避免其负迁移影响。克服知识的负迁移作用,有助于突破“高原反应”。

六、学会接力创新,克服方法障碍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前人、接力创新,而不是单纯模仿、复制再造,其实质就是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接力创新之前,要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先掌握前人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创新的先进之处,继而分析其不足之处,然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不断探索更先进与更科学的创新方法.用灵活的接力方法和充满活力的创新思维,突破学习中的“高原反应”,在创造性学习中使知识扩展和知识创新得以同步实现。

在全球日益激烈的知识信息化运作所带来的竞争和挑战中,人们往往会遇到工作环境的改变。新的环境、新的工作需要往往会打乱原来井然有序的学习规律和时间分配.新的知识环境、新的信息环境要求人们善于营造新的学习秩序,探索新的时间运筹规律和高效学习规律。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有助于迅速突破学习中的“高原反应”,赢得知识创新竞争中的领先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