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选择策略的概述

信息选择策略的概述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选择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集中于相关学习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对学习资源保持高度的觉醒或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具体地说,它有如下特征:选择性是信息选择策略最基本的特征。信息选择是信息加工的重要环节,信息选择策略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在学习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节 信息选择策略的概述

一、信息选择策略的含义与特征

信息选择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集中于相关学习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对学习资源保持高度的觉醒或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信息选择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信息加工过程,同时它也伴随着学习信息加工编码的全过程,贯穿于整个信息加工过程始终。具体地说,它有如下特征:

1.选择性

选择性是信息选择策略最基本的特征。学习者在对学习信息进行加工时,在任何特定时刻都可能面临大量信息。这些信息既可能是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也可能是头脑中的观念或者自己的行为。但学习者并不是对所有的刺激信息都作出反应,他只是对某些刺激信息发生反应而对其它所有刺激信息不发生反应。学习者进行信息加工时选择哪些信息作为加工对象的呢?或许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素结构理论有助于我们对此问题的理解。斯滕伯格的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元成分是信息加工过程的高级成分,它有如下几个步骤:(1)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的确定;(2)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操作步骤和成分;(3)选择适合于问题信息的一种或多种组织策略;(4)选择对信息进行表征和加工的方式;(5)进行合理的注意和时间等心理资源分配;(6)对操作的结果不断进行监测、控制和评价。对已进行的、正在进行的、以及将要进行的局部任务,不断根据总任务目标加以修正、调整甚至放弃并重新选择目标;(7)保持对操作过程中的反馈信息的敏感性,使反馈信息与当前行动构成通畅的反馈回路。由此可见,信息选择的信息源既可以是外部世界的客观刺激,也可以是学习者对信息进行表征和操作的内部世界,如信息加工的方式、步骤、策略、结果及反馈信息等,这些都应该成为信息选择的对象。

2.专注性或集中性

学习者在进行学习信息选择时,不但严格地过滤、筛选进入大脑的信息或从长时记忆中恢复、提取的信息,而且对这些信息保持觉醒状态,专注或集中注意于各相关信息。戴斯等人在构建智力概念的理论模型时,把信息加工理论、认知研究的新方法与因素分析方法相结合,探讨了智能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提出了人类智能活动的PASS模型,即计划一注意一同时一继时加工模型。戴斯等人认为,人类智能活动存在三个认知功能系统:注意唤醒系统、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系统和计划系统。其中,注意一唤醒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使大脑处于一种适宜的工作状态,在认知活动中起激活和唤醒作用,它处于心理加工的基础地位,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到另两个系统的工作。该系统的功能同前苏联神经心理学家普利亚所提出的大脑皮层一级功能区的功能相吻合。的确,人在进行信息选择时,大脑靠激活—唤醒系统使有关的心理活动共同集中于某些相关信息或重要信息,同时离开对无关信息的关注,并且能够维持专注倾向,使专注能够不断深入下去。

3.目标导向性

学习者在决定内、外信息的取舍时,所依据的是信息的类型、位置及信息本身的特征。并且,学习目标或者信息加工的目标也决定着学习信息的选择。目标不同,学习者对学习结果的重要性的预期不同.或者对达成目标所需的信息预期不同,那么学习者选择信息的内容、方式会存在差异,对信息关注的程度也不同。学习目标或预期的信息加工结果对信息的选择起着导向作用。

4.层次性

信息选择的层次性有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者对信息内容的专注时间不同,可能是短期的、定向的注意,也可能是长期的或持续的随意注意。二是学习者选择信息的范围存在差异,有的选择外部世界的信息作为加工对象,有的选择内部观念、心理活动方式作为加工对象,也有的选择外部世界中接受的感觉信息与信息加工策略之间的关系作为加工对象。

二、信息选择策略的功能

选择性学习策略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自心理学界开展对学习策略进行研究以来,尽管学习策略并无公认定义,学习策略的构成要素亦无一致的看法,但大多数心理学家都把信息选择作为信息加工的环节之一,把信息选择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构成要素。如R.M.加涅把学习策略看做是信息加工的方法,并认为有效的学习经历的阶段之一是学习者注意外界的信息。斯诺曼则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调控学习者的注意、情绪及整个心理状态的方法。丹塞雷在关于主策略与辅助策略的分类研究中,把辅助策略分为三种:目标定向和时间筹划;注意力的分配,包括激活和维持积极的学习情绪的策略;自我诊断和监控。威特罗克把注意看成是生成学习模式中四个组成要素之一,提出:“只有被注意了的信息,才有可能进入信息加工过程中。”总之,心理学家们一般都承认选择性学习策略是学习策略中的重要内容。

信息选择是信息加工的重要环节,信息选择策略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在学习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它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1.能否对有关学习内容给予选择性注意,保持一定的觉醒状态是学习者能否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只有当学习者将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所学材料,才可能对该材料进行信息加工。同时,呈现在学习者面前的学习材料通常是复杂多样的,而学习者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学习者不可能、也无必要对所有材料给予专注,进行加工编码,而只需对相关内容或重要信息给予选择性注意。正如维特罗克在“生成学习”模式中提出:学习过程不是从感觉经验开始,而是从对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学习的生成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选择接受的信息互相作用,进而使认知结构得以重新建构的过程。

2.能否预期重要信息并对重要信息保持高度的警觉是判断学习者是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有关研究表明,优秀学生对可能要被检测的内容进行预期,给予较多的注意。例如,罗斯科夫、比林顿发现,会学习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对教材中预期要问到的部分,会用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眼睛在这些部分停留的时间也较久,而对别的部分则不然。哈拉汉和里夫在对学习无能和心理发育迟滞儿童进行追踪研究时发现,他们忽视偶然性信息和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要落后于正常儿童2~3年,这些儿童通常都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使用复述策略来提高注意力。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也表明,他们不被庞杂的信息、枝节问题、次要概念所迷惑,能够区分重要性、熟悉程度不同的材料;即使是首次接触的新材料,也能迅速识别并专注于材料的重要部分、陌生部分和具有实质关系部分。爱因斯坦也曾在自述中谈道:“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我不久就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它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可见,善于选择吸收信息是会学习的重要表现。

3.能否选择有效的加工处理信息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不同的学习方法可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和任务。选择与材料、任务相一致的加工策略是整个信息加工系统功能发挥的一个必要条件。正如斯滕伯格所说:“某种任务部分地是作为一定范围的功能来衡量智力,一定范围的功能又需要两种技巧中的一种或两种,这两种技巧便是:处理各种新颖任务和情境需要的能力和处理自动化的信息加工过程的能力。”学习者在选择学习策略方面达到自动化水平以后,就会节省更多的加工过程资源分配给注意新颖性的任务,以便从事更高水平的加工、学习,提高信息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对反馈信息能否进行选择性注意也是区别学习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注意反馈信息在学习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加涅和安泽克观察了中学生对反馈的关注,结果发现犯错误后注意反馈与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83,回答正确时注意反馈与成绩相关系数为0.34。由此可见,成功的学生在他们出错误之际,格外密切地注意反馈信息。

三、信息选择策略的构成要素

信息选择策略作为一种伴随信息加工全过程的策略,是由若干策略要素构成的。

1.选择性注意策略

选择性注意策略指学习者能选择有关的学习信息并对重要的信息保持警觉。选择性注意是有效的学习信息加工的前提条件、基本保障,它贯于学习信息加工过程的始终,其主要功能是发动、维持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保证信息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选择性注意策略是信息选择的基本策略,其它信息选择策略由此衍生。

据有关研究,学生的选择性注意策略从内容上分为简单策略和结构性策略。前者是将注意集中在课文内容上,后者指集中注意于大小标题、各段的主题句或者导言性、总结性段落。选择性注意策略从形式上分为分隔式策略和抽样式策略。分隔式策略指将学习材料分为较小的部分,先只注意一部分,掌握后再注意另外的部分。抽样式策略指按不同的抽样方式(含随机抽样、任意抽样、系统抽样、记忆指向的抽样)改变注意点的策略。桑代克、史塔斯研究表明,在各种形式的抽样策略中,学习快的人明显地倾向于选用系统抽样(有计划地先注意某一部分,然后再注意另一部分)和记忆指向抽样(注意指向于未学习过的或陌生的部分),而学习慢的人则倾向于随机抽样。显然,学习快的人更善于注意有关的或未学过的部分,而学习慢的人采用随机抽样,可能使注意又回到已学过的或已掌握的内容上,使学习无主次之分,平均使用力量甚至简单重复劳动,因此造成学习内容少、学习速度慢、学习效率差。

对学习信息进行选择性注意不仅存在个体差异,也存在年龄差异。研究表明,年幼学生对新材料中重要部分和陌生部分的注意不如年长学生。如布朗和斯迈利的研究表明,五年级学生还不善于区分重要性不同的概念,因此不能专注于重要概念。而七年级学生和大学生则能通过识别重要概念,来注意到重要概念,从而增进自己的学习。

2.目标定向选择性策略

目标定向选择性策略指学习者把学习的外部条件(如学习任务、学习条件、学习时间及学习环境等)与学习的内部条件(如自己的学习动机、知识基础能力特点、认知风格、及个性特征等)结合起来,自觉选择现实的、具体的学习目标系列,并用它调节学习活动的学习策略。

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对学习结果的预期,即预期实现的学习者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变化。确立既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又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并用它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会学习的表现。学习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要作用在于:第一,动力作用。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目标明确,就会产生实现目标的需要。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认为,当一个人预测到某一行为将会导致他预期的某种结果,他选择和采取这一行为的可能性就会提高。第二,选择的调节作用。学习目标是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调节学习过程的根据。目标不同,学习内容、过程、方法也存在差异。第三,评价导向作用。学习目标是评价信息选择的标准,凡是与学习目标有关的信息都属于重要信息;凡是与达成目标有关的加工方法均属于有效方法。因此,学习目标对信息选择内容、过程和方法起导向作用。

四、学习方法的选择策略

学习策略的掌握不仅在于掌握学习方法本身,更重要的是会选择、使用学习方法的方法,调控学习活动的方法。所谓学习方法的选择策略,指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中各种学习变量的特征、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选用最恰当的学习方法的学习策略。

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多种学习变量均会对学习方法的选择产生影响,主要有:学习目标、任务、要求,学习材料的信息量、难易程度、类型、呈现方式等,学习结果的测验评价,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性格特点、气质特征、兴趣爱好、动机态度等。同时,各种因素不是孤立地、单独地而是相互联系地对学习方法的选择产生影响。因此,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习变量。例如,有学者曾对笔记法的研究做过分析,发现有些研究之所以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是由于材料太难或太容易而不适合做笔记造成的。鉴于此,有的研究者按学习变量划分学习方法的类型,如德瑞等人区分了适用于三种类型的学习材料的学习方法:适用于项目、词表、外语单词学习的记忆学习法;适用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课文的阅读学习法;适用于算术领域的问题解决法。又如比格斯根据动机水平将学习方法分为三类:对应于本能动机的表层方法;对应于内在动机的深层方法;对应于成就动机的成就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没有一种对任何人、任何内容、任何环境都具有最好效果的学习方法。因此,学习方法的选择策略受到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有的研究提出,“学习策略的一个根本特征在于反映学习活动是否注意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选用最为适当的学习方法的过程才是学习策略。”也有人认为,“学习策略的基本和关键的要素是灵活地、有意地自我选择以达到学习结果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学习选择、使用学习方法,让他们懂得为什么、何时、何处以及如何运用学习方法,使他们从沿用几种固定学习方法的机械学习上升为灵活选择学习方法的策略性学习,是区分“学会”与“会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