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述中国早期玉器

浅述中国早期玉器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玉器起源于东北亚地区,这与早期中国北方地区对石器及其工艺的高度依赖有关。中国史前最早的玉器组合出现于东北地区并强力扩散,既有文化动力方面原因,又是气候、环境、经济、文化、社会互动的结果。中国早期玉器,大多有文献的名称和功能、文化意义的记载,而缺乏其复杂的使用方式与象征意义的判断。

浅述中国早期玉器

弭 辉

玉从石头中来。许慎《说文解字》称:“玉,石之美者。”是古人对玉的理解和定义,也应该是玉文化研究应该着重的定义。

玉器是石器时代最高、最后阶段的表征。与石器相比,玉器的材料更好,制作技术更难,已退出传统的实用范畴,富于装饰、祭祀、礼器等文化意义。因此,玉器比石器研究更复杂。

中国古代所谓玉,是美石的总称,古代的美石其实包括现代矿物学上的透闪石(玉)、蛇纹石绿松石、滑石、萤火石、大理石、石英、玛瑙、玉髓、煤精等等。目前学术界所说的玉器主要是透闪石软玉,其次分别是蛇纹石、玛瑙和绿松石。现代矿物知识对玉器研究的主要作用是玉料来源和与玉器相关的制作、使用行为的科学借鉴。

一、玉器起源

玉器起源于东北亚地区,这与早期中国北方地区对石器及其工艺的高度依赖有关。旧石器时代北方石器工艺比较发达,造成了石器乃至玉器文化的丰富性。中国史前最早的玉器组合出现于东北地区并强力扩散,既有文化动力方面原因,又是气候、环境、经济、文化、社会互动的结果。

二、玉器研究

中国早期玉器,大多有文献的名称和功能、文化意义的记载,而缺乏其复杂的使用方式与象征意义的判断。古人判断玉的标准,《周礼》说:“玉多则重,石多则轻。”古人尚没确立科学的辨玉标准。古今学者惯用“精洁温润”描述玉料,主要是指人面对玉料时的主观感受。

三、玉器工艺

玉器工艺主要是石器工艺的延续,但是切割、切磋、琢磨、钻孔技术等显得更为重要。玉料的分解不能依靠传统石料分解的敲打法,玉器在器形上相对于石器工具的高度丰富性,使得切割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切割分有线切割与片切割,早期玉器多采用线切割技术。玉器的整体形塑采用特殊的雕刻和雕塑,注重玉料的采集和交换。人类的石器制作有超过200万年的历史,根据石器制作的经验,往往是在近石处制作,然后带走成品或者坯器。而玉器制作有所不同,据考古材料显示,即便东北玉器出土之地距离岫岩很近,也很少在岫岩玉料地点较近的地方发现玉器制作痕迹。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的一些遗址中发现玉料集中地和制作痕迹,见证了早期玉器的制作行为。

四、玉器用途

玉器和礼器有密切的关系。礼,从示从丰,丰,古体写法是以豆盛玉。《说文解字》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将玉献给神,以之通神,并慢慢将玉器规范化、意识形态化,成为礼器,形成礼制,是中国文化与文明发展的基本路径之一。礼制的规范化,以及玉在其中的作用,都有中国之特色。《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说明以玉祭祀四方。

玉器又是早期墓葬中重要的随葬品。目前看来,史前玉器的随葬尚无明显的规律可言,考古发掘的诸多玉、石钺有使用的痕迹,包括良渚发现最多的玉璧,只有粗糙的才是专门为下葬时制作的,平时作为财富的象征。史前时期的墓葬大多都有玉器出土,只是数量多少不同。

玉器还具有象征意义的礼制。中国最重要的玉礼器系统源自中原,其中最重要的是钺和圭,在陶寺遗址均有发现。钺来源于斧,主要象征杀伐权力的军事地位,也代表向下的威慑作用。圭源自农业生产工具。这些礼器不仅仅用于事神,而且也有协调上下内外人际关系的意象,这也是中国早期文明的核心内容,发达而成熟的文明在事神与征战之外,不忽视社会内部的组织管理与协调。

五、玉器文化

玉器文化是石器文化发展的高峰,或可称为美石文化阶段,是中国文化、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考古发现而言,中国早期玉器文化的扩散有三次高峰:第一次是以兴隆洼玉器组合与工艺为代表的玉文化的扩散,不仅整个沿海地区,而且包括了日本及海外的某些地点,都可以看到这轮扩散的影响,其要旨是玉文化观念的扩散,并最终在其影响下与区域性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了史前中国三个玉文化板块,即分布于华北、东北地区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夷玉板块,从产地和文献角度也称珣玗琪玉板块;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良渚文化为高峰的越玉板块,也称瑤琨玉板块;分布于西北地区以齐家文化为高峰的羌玉板块,也称球琳玉板块。第二次玉器玉文化的传播扩散乃是在三大板块的基础上,以良渚玉器和玉文化向其他地区的强力渗透为特征,琮和璧的发现见于包括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的大半个中国。之后,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时期,形成了以牙璋等玉器为表征的伴随早期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奠基的玉文化的迅速扩张。夏商周时代的圭璧系统合一,周代玉器使用中有上圭下璧,表明此时玉文化完成了整个中国体系内的集大成,最终确立了玉器与玉文化在中国早期文明中的地位。同时,周代开始“德玉”,是玉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孔子在《礼心·聘义》中总结出玉的十一德:“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缜密以栗,知也。孚以旁达,信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中拙然,乐也。瑕不掩玉,瑜不掩瑕,忠也。气若长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玉器汇入华夏文明的过程,经历了观念与工艺的扩散(兴隆洼文化阶段),玉文化区域板块的形成(三大板块阶段),区域互动与整合(良渚与龙山晚期、二里头时期)的历史发展阶段,也经历了装饰玉器、巫术、玉器、礼仪玉器的功能性演进丰富阶段。玉器文化汇入华夏文明的途径与结局,既是文明的选择,也是文明的表现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