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测验的实施步骤

教育测验的实施步骤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确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测验内容时,一般采用双向细目表,以作为测验计划。在编制标准化的成就测验时,这种双向细目表应有学科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参与设计,在仔细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经过集体研究决定。

第八节 教育测验的实施步骤

一般来说,测验主要有如下几个步骤:

一、明确测验目的

编制测验时,主要的工作是确定测验内容和选择测验形式。而确定内容与测验形式的依据却是测验的目的,因此,编制测验的首要工作就是确定测验目的。其中,应先明确测验对象,这时需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水平、社会文化背景等。在此基础上,需要明确测验的用途、测验目标。

测验可被用于描述对象的发展现状、评价和诊断发展中的进展和问题,还可以用于选拔人才、预测对象未来的发展状况。此外,还可以用于建立进一步研究的假设或者检验某一研究假设(如实验假设)。同一用途的测验,也可能针对不同的目标,如有的是用于测量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的则是用来测量其认知能力,还有的是用来测量其性格特征。

针对不同的对象、用途和目标,应考虑选择不同的测验类型。例如,若测验目的在于了解初中生在平面几何这一领域中的知识技能,就需要对所涉及的知识技能进行分析;所测验的目的在于预测高中生是否拥有将来从事某一领域工作的能力优势(如空间想象能力),就需要对所预测的行为特征、能力结构等进行分析。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再确定测验的内容。

二、确定测验的内容

教育科研常常需要考察学生或教师某一方面的知识技能。在确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测验内容时,一般采用双向细目表,以作为测验计划。其中包括需要测量的知识技能的内容分类(一个方向或维度的区分),各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另一个方向或维度的区分),还包括每一部分内容在某一种掌握程度上的相对重要程度(以该部分内容占测验总分的比例表示)。

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教学时间等来确定测验题目的数目、分数比例;由此形成的双向细目表,可以提供编题的依据,也可以在筛选题目、修订测验、经过标准化过程(见后文)之后用来检查测验是否遗漏了内容。在编制标准化的成就测验(学业成绩测验)时,这种双向细目表应有学科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参与设计,在仔细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经过集体研究决定。

三、确定测验形式

此时主要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作出选择:

①纸笔测验、口头测验或操作测验。对于陈述性知识,可以采用纸笔测验的形式;但若要考察学生及时辨析和重组信息的能力,可能口头测验更合适。此外,若要测量学生的实验能力,则操作测验更具优势。

②团体测验或个别测验。一般来说,个别测验结果更准确,但其花费更大。这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实际条件等来决定;例如,有的研究者在团体测验的同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个别测验。

③速度测验或难度测验。若要考察灵活性、敏捷性,如解答数学题、改错、翻译短文,可以采用速度测验;若要考察学生的思维深度、对相关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则宜采用难度测验。

④选择题或问答题(各自又可细分为更多形式,如多重选择题和是非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这就要根据测量的内容、目标等因素来具体考虑。

四、编制测验题目

这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①写出题目初稿。一般应有题目计划数目的2倍~3倍数量;

②预测。将题目施测于跟预期测量对象同质的其他对象,然后根据施测结果,考察测验题目的难度、区分度;如有可能,还应考察测验整体的信度、效度;

③修订。根据对预测情况的分析,选出难度合适、有足够区分度的题目,删去那些质量不高的题目。

编制测验题目,一定要注意其难度与区分度。

①难度。难度是题目难易程度的指标。在计算客观题的难度时,它就是受测者在回答该题目时正确回答的人数在全体受测者中所占的比例;当题目的分数为多值时(包括主观题或一些分步骤解答的题目),难度就是全体平均分与题目满分的比例。

②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题目能够鉴别受测者水平的程度,也就是指测验对不同水平的被测者能“拉开距离”,显示出其区别。测试题的区分度同测试的信度、难度相关。

五、标准化过程

这一过程的目的就是要控制与测验目的无关的因素对测验分数的影响。对于一组接受测验的学生或教师来说,分数的差异可能由种种因素引起,包括受测、施测者、指导语、时间、评分过程等差异。一般来说,标准化过程就是使所有的受测者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获取测验分数的过程。标准化过程通常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①内容。内容一致是实现标准化测量的最基本前提,多数测验的内容一致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也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其一,对受测者实行个别抽签式考察,此时,每个受测者的测验内容若不一致,就不能算是标准化测验;其二,在一次测验中采用不同的测验版本,包括A、B卷的形式,此时,对每个版本应进行等值性检验,确保它们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②施测。为使所有受测者处于相同的条件,需要有相同的指导语和时限。

③评分。为保证评分的一致性,应注意准确、完整地记录受测者的反应或回答,同时要根据明确的标准进行评分。例如,词语解释,达到什么情况就可以记为满分、一半的分数或0分,应有明确的规定和示例。

④常模。同样客观、可靠的分数,并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解释,不能确保这些分数被赋予相同的含义。例如,在不同测验中获得85分,可以被解释为“优”、“中”,也可以被解释为“差”。为保证对测验分数作出合理解释,需要建立常模。常模可以通过对全体受测者测验成绩的统计而计算出,也可以通过对受测者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而获得。

六、编写测验指导书

为了使测验能合理地实施与应用,应编写规范的测验指导书。其中,应对如下问题予以说明:

①测验的目的和功用。

②编制测验的理论背景及选择题目的依据。

③测验的实施方法、时限及注意事项。

④测验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

⑤常模资料。

⑥信度、效度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