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多元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多元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位成功教育子女的家长的感言,他们自创“环境引导教学法”成功地培养了儿女。简言之,环境引导教学法为孩子优选成长环境,满足其成长心理需求,让环境去影响孩子,从而使其对各方面的知识产生兴趣。这一事实证明课堂教学中缺少人文关怀、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的环境,是很难提高教育质量的。

构建多元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杨炳奎

摘 要:课堂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成效的因素之一,它对教学的有利促进或阻碍作用,影响着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和使用。本文阐述课堂教学环境的内涵和环境对教学的影响,探讨目前课堂教学环境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有益建议。

关键词:教学环境;存在问题;建议

我国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如何优化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尊重各个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最大程度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是本次课改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实践进行探讨。

一、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界定和内涵

环境因素与文化和心理因素一样属于交际宽泛的环境范畴,影响着人们的交际,而且它的影响无处不在,也是人们难以意识到的,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分类并加以认识。

1.狭义环境和广义环境

在交际理论中,环境(context)是—个重要的概念。

(1)英语中context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context是指the part of written or spoken statement in which a word in passage at issue occurs and that often specifies its meaning,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上下文和情景、语境。在语言的交际中,一个孤立的句子或单词不能说明问题,其意必须结合上下文、语境内外来决定。例如:It’s cold in here.可能表示“这里冷,我们出去吧!”;也可能表示“这里冷,请生一个火”;还可以表示“这里冷,我不喜欢这儿”等。要看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谁说了这句话,这些就是环境或语境。课堂教学环境主要是指狭义的环境。

(2)广义环境

广义的context是指一定的事物周围的、影响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环境(the air circumstances in which a particular event occurs;situation)。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和发展的,而环境因素很多,有些因素是有利的,可以维护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些因素是不利的,会破坏事物的存在或阻碍、延缓其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就是多元的,他们从一开始就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群体,根据历史给他们提供的不同条件创造了不同的生存方式。

2.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

众多专家、学者对环境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和界定:英国社会语言学者把环境分为空间和时间两个范畴;Leoin把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认为环境和交际的关系非常密切。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交际,交际又是在课堂教学环境里进行的。

(1)物理环境包括地理、气候、城市建筑、城市布局以及家庭房间布置、装饰物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决定人们的活动和行为方式。

(2)心理环境是指人们对物理环境的态度,表示人这一主体对客体环境的知觉、态度、信仰以及如何利用环境等。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人需要不同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对形成课堂气氛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种占有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

3.课堂教学环境的认识

(1)当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显示“最可塑的是人脑”。这一成果表明,学习和接受教育应该是贯穿人一生的行为,人脑的可塑性还表现在人类智力的发育48%与遗传基因相关,52%受环境影响。

(2)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表明,生活在枯燥环境里的儿童,如弃婴,得不到母爱及良好教育,智商较低,这类孩子3岁时平均智商为20.5,而处于良好环境的儿童平均智商为91.8。

(3)科学家对中美两国孩子进行的一项对比研究揭示,儿童何时开始论事,以怎样的角度变速记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成长的文化背景。科学家对119名美国儿童和137名中国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美国儿童回忆往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特注重个人感受,因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相比之下,中国儿童更注重回忆事实,在感情上似乎是中立的。这也表明成长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二、课堂教学环境构建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忽视物理环境的建设

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是指主客体以外的环境,即影响主体认识客体的各种因素。这种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环境的存在,形成环境意识,调节各种环境因素,使环境有助于主体对客体认识过程的发展。

传统课堂教学在运作过程中教学失衡,产生一种不平衡状态。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地关注某一方面有意、无意地忽视另一方面。例如,教学只重视知识和信息的传递,忽视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和精神成长的关怀。有的地方一个班级有60多人,从早晨6:30一直学习到晚上9:30,教室又不大,学习生态环境不好,从而导致学生道德滑坡、耐挫能力下降、面对困难不知所措等不良状态的出现。

2.课堂教学忽视心理环境的构建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位成功教育子女的家长的感言,他们自创“环境引导教学法”成功地培养了儿女。简言之,环境引导教学法为孩子优选成长环境,满足其成长心理需求,让环境去影响孩子,从而使其对各方面的知识产生兴趣。

课堂里就学生的学而论,学生是主体,所学的科目是客体,这时,教师就成了外部条件,即环境,如何教则对学生产生影响。不少中小学生反映,教师是影响他们对一门学科是否感兴趣的首要因素。而遭到教师恶意批评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对这位教师担任的教学科目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在这门学科上掉队。这一事实证明课堂教学中缺少人文关怀、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的环境,是很难提高教育质量的。

3.课堂教学忽视生态环境意识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场所,是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校园是优质教育的生存要素,增强生态环境意识就是要增强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意识。生态平衡又称“自然平衡”,是指一定的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通过互相制约、转化、补让、交换等作用,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我们的教室设计、建造和布置都比较机械单一,几乎全国的教室都是白色墙,里面只有两墙黑板、所需课桌和一条标语,几十年不变,严重欠缺生态环境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教学效果。

现在生态(ecology)一词广泛用于各领域,其英语词汇的定义是the pattern of relations of plants,animals and people to each other and to their surroundings。这就是说各个学校、各门学科都有一个生态问题,都必须研究学校环境与师生教育、工作、生活的关系,都必须研究各学科内部结构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生态问题就是关系问题。教育家就是要研究教育结构内各种因素的关系和影响教育和学校、家庭及其他社会环境的关系。同样道理,研究外语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是以班级为环境的,因此,孤立地讨论教,不研究学不行;只研究教学,不研究环境因素也不行。因为教学是个复杂的开放系统,由许多因素构成,要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也要研究教学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这符合系统论原理。

三、课堂教学环境构建的建议

1.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当我们走进整齐、清洁、优雅、宁静的教室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思维灵活,记忆迅速,头脑显得特别清醒;而身处空气污浊、噪音恶劣的教学环境时,常常思维迟钝,记忆困难,出现头脑眩晕不清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室的布置设计,对座位进行动态管理,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课桌形态,常用的倒梯形、半圆形等有助于师生交往互动。班级人数也要有一定的限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使得课堂物理环境得到最优化。

2.优化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

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验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教学过程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并培养其为有独特个性的人。我们不仅要认识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教学环境可以通过自身的功能,调节学生的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智能活动。现代心理学研究同样表明,情绪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效能,愉悦的情绪有助于智能操作活动,反之则不利于智能活动。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个性化教学,促进有差异学生的发展,获得有差异的成功,是构建良好教学心理环境的核心。

3.整体优化课堂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校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它们还需要教学过程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由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客、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组成,只有它们整体优化、合理操作,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就教学方法和手段而言,还要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性质、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以及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可能性,灵活地、合理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让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开展教学活动离不开环境,组织活动要考虑环境因素。这个环境是主客体存在的环境,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环境,它对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可以起推动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不考虑环境,教学活动容易脱离实际。因此,组织活动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主体、客体和环境处于最佳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让学生顺利完成意义建构。

课堂教学环境是个复杂系统,它与其他因素相互影响,促进或制约着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优化着教学环境,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影响着学生对信息的选择、接受、记忆、组织和应用的积极性和效果,我们必须创造优质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它在优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王才仁.英语交际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潘中淑.新编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吴文侃.比较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6]Rl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7]戴炜栋,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200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