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规格的实质是确定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方法和措施,其全部意义就是如何实现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反映了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即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和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也就是说,教育的培养目标一方面要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人的需求。培养目标的实现就是社会要求通过教育转化为学生个体素质的过程。培养目标的确定在教学计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节体育教师教育培养目标、规格的嬗变与发展
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的一种预期的结果,或者说是质量观,是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说明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与培训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或标准。
一般来说,培养目标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表明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比如工科院校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农业院校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师范院校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等;二是根据培养人才的目标,对其素质从德、智、体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也称作培养规格。培养目标只有通过培养规格才具有可操作性,进而使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培养规格的实质是确定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方法和措施,其全部意义就是如何实现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反映了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即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和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也就是说,教育的培养目标一方面要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人的需求。培养目标的实现就是社会要求通过教育转化为学生个体素质的过程。
培养目标为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提供依据。培养目标的确定在教学计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高校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重要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