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嵇康的教育思想

嵇康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嵇康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与山巨源绝交书》、《声无哀乐论》、《养生论》、《难自然好学论》、《家诫》等篇章中。嵇康批判了儒家“名教”教育思想的根本危害是压抑和破坏人性的自然发展,提出了与之相对立的“任自然”的教育主张。

第三节 嵇康的教育思想

嵇康(223—262年,一说224—263年),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人,魏晋之际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幼年丧父,由其母、兄抚养成人,幼不涉经学,好读老庄,倾向玄学。

嵇康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与山巨源绝交书》、《声无哀乐论》、《养生论》、《难自然好学论》、《家诫》等篇章中。

一、“越名教”的教育思想

“越名教”即超越“名教”,也即反对“名教”。意味着对儒家“名教”教育思想的批判和否定。嵇康从自然人性论出发,认为自然人性的破坏和社会上存在的一切虚伪和狡诈的道德沦丧现象,根源都是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文化教育,儒家提倡礼乐,“名教”更是破坏自然人性和制造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

二、“任自然”的教育主张

嵇康批判了儒家“名教”教育思想的根本危害是压抑和破坏人性的自然发展,提出了与之相对立的“任自然”的教育主张。其根本原则是:脱离“名教”的束缚,让受教育者个性自然地发展。这条根本原则贯彻在他的“任自然”教育主张的各个方面。

在教育原则方法方面,他主张“无措”。“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11]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要人为地分辨是非,应因势利导,顺乎自然,让学生个性按自身固有的规律自由地发展。

在教育内容方面,他提出了自然养生教育的思想。自然养生教育就是教人顺人性情,循自然之法则去认识和获得“生生之理”和“自然之理”,去智巧之心,明哲保身,以实现自身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他分析了自然养生教育中的“五难”,把封建统治阶级孜孜以求的“名利”、“声色“、“滋味”及喜怒无常、情绪不定的性格,看作自然养生教育中的五大障碍。要去除这“五难”,根本在于“知足”。一个“知足”的人,不论“耦耕甽亩”或“被褐啜菽”的时候,都会感到自然而“自得”,一切感到满足。

在教育目的方面,他提出了培养“至人”的要求。“至人”,就是通过“任自然”的教育培养起来的理想人物,完全超脱了现实生活中的“名利”、“声色”等桎梏,身心自然地发展,“内不愧心,外不负俗”,做到内心绝对和谐和自由。

三、对经学教育的批判

魏晋时期经学教育的特点是由汉代的注重章句训诂变为注重义理研讨,嵇康批判了这种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难自然好学论》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他对经学教育的态度和思想。

嵇康指出经学教育不仅束缚人性,而且束缚思想,阻碍人们求“自然之理”。在是非标准上,经学教育“立六经以为准”,“以周孔为关键”[12],把孔子说成“前知千岁,后知万世”的神,使人们在这种偶像的阴影下窒息了自己的思想。同时经学教育烦琐的考据和以多求同的证明方法,影响了人们对客观事物之理的探求。

总之,嵇康的教育思想是儒家内部的自我反省与批判的反映,他采取以庄排儒态度企图重建适合时代需要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观和价值观,事实上他是在探索、寻找儒道两家的结合点,融合两家学说。他的教育价值观反映了魏晋时期教育新思潮的兴起与特点,在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