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论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认为提高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符合教师发展的专业属性要求,更强调专业自主、专业规范和专业评价。要求高等学校在了解教师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加强教育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应根据教师不同类型进行多元化培训,最大限度地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黄玉新

摘要: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两个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内涵以及提高的对策,只有把握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内涵,制订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学校的优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加以实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使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整体素质;提高

在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布局中,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要任务。高等学校要发挥知识、人才的潜能和多学科综合的优势,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知识创新的动力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重要基地。要实现这一目标,高等学校必须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1](P26)。那么,如何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呢?笔者认为提高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只有教师专业得到发展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才会有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有所保证,高等学校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优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更好的服务。

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符合教师发展的专业属性要求,更强调专业自主、专业规范和专业评价。有学者认为,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大学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及服务工作时,经由独立、合作、正式及非正式等进修、研究活动,引导自我反省和理解,增进教学、研究及服务等专业知识与精神的过程,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提升学校学术文化,达成学校教育目标,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2](P57)。也有学者认为,大学教师专业内涵包括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专业知识和精神。教学专业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理念与精神、课程能力、教学能力、学科知识、教学知识、评价知识、学习如何教学的知识[2](P57)。研究专业能力与知识包括:学术研究理念与精神、学术研究能力、学科专业知识、发表科研成果、欣赏及批判能力。社会服务专业能力与知识包括:服务理念与精神、社会文化特性与知识、社会批判理念与精神。

学术性是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特征,学术水平是教师职业生涯的核心[3](P84)。高等学校教师是高等学校中对学术工作负有职业责任的人,科学知识的发现即科学研究是大学学术工作的核心。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制订个人发展规划,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

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因素的影响,主要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它源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规范的期望和要求;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主要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的自我角色期望与需要以及个人的教育实践和追求

从外部条件看,在制度和政策层面国家已经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教育部1999年就印发了《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通过强化教师培训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高等学校在了解教师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加强教育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那么,在现阶段如何才能落实教育部的要求,真正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得到有效发展呢?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坚持校本培训为主渠道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培训基地,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直接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培训活动。它以应用为目的,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目标,以教师实际工作状况作为培训效果的评价标准[4](P99)。学校可以按不同类型组织培训,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按专业发展期组织培训,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可分为适应期和发展期两大阶段。适应期是将新大学毕业生培养成合格教师,发展期是将合格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二是问题式培训,学校在培训前要了解每一位教师需要培训的专题或问题,然后按专题或问题进行分类培训。三是按教师专业发展类型组织培训,教师专业发展按倾向分为能干型实践者、研究型实践者、反思型实践者三种类型。应根据教师不同类型进行多元化培训,最大限度地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高校还要建立常规性的教师进修发展制度。教师通过进修学习,可以学习到其他高校有益的教育经验和管理经验,通过向本学科专家学者学习以及与同行的交流研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学习严谨的治学态度,养成教育研究的能力。

从内部条件看,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需要与发展意识、教育信念、专业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5](P54~55)。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策略为:

第一,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教育教学问题,了解当前的教育政策,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以及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学习和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使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能够与时俱进,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大胆创新,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很快的发展。

第二,要善于研究教学。作为教师都有自我专业发展需求,研究教学是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使教师在研究教学中促进专业发展,在教学发展中带动理论创新。

第三,积极参加调研活动。教研室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教研活动,比如关于教育教学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教学改革问题等等,通过调研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同时,在教研活动中,同事之间通过交流、协作,也可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第四,要有强烈的专业理想。作为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热爱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关注教育事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在理想的指引下,不断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三、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的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讨论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素质教育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教师。目前高校教师队伍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尤其是高校基础课教师的教学观念长期受着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负面作用,严重地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阻碍教学改革的进行和深入[6](P39~40)

(一)教师素质的内涵

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条件和基础,根据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代教师的素质结构应由五要素构成: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现代教育观念、教学能力和身心素质[6](P39~40)[7](P13~15)

1.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要忠于教育,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较高的政治素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以育人为本,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学高身正,有高尚的品德言行。

2.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作为高校教师要有一专多能,多元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现代教师不仅要具备能够适应现代教育对本学科教学所要求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教育功能;有了深厚的文化素养,才能成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用自己的学识、人格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有现代教育观念

高校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有创新精神。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如现代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等,特别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着力挖掘学生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进行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现者、开发者。

4.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首先,要精通业务,有娴熟的教学艺术。教师只有准确、熟练、灵活地运用一切教学手段,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魅力,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其次,要学以致用,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5.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要有良好的个性特征。强健的体魄是所有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教师能够热情对待工作,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善于接受新事物,勇于面对挫折的源动力。而教师良好的个性特征、人格魅力,在教育活动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途径

首先,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整体素质。教师要有树立做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宏伟目标,做教育家的远大理想;有敢于质疑和批判权威的精神,有优良的工作作风;要有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求达到知识渊博,文化涵养丰富;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有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始终将自己置身于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当中,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发展,以教学带动科研的进步;工作中建立同侪互助关系,做到取长补短;要不断地锻炼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有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在这样一个良好的过程中,如果做到持之以恒,一以贯之,能够实现阶段性目标,那么,整个过程无疑是一种自我提高的过程。

其次,学校有义务帮助教师提高整体素质,尤其是对一些青年教师。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是高等学校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应坚持立足校内,以在职学习为主,加强实践锻炼等各种形式进行[8](P198~199)

第一,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一进校,应为他们安排1~2名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进行传、帮、带,同时根据学科发展要求,制订具体的培养指导计划,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品德修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不仅使青年教师很快地熟悉教学工作,而且要尽快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第二,坚持听课制度,提高讲授水平。为了使青年教师能尽快进入教学角色,了解和掌握教学基本规律,教研组要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和系教学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听课,对于讲授中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帮助解决;经常性地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讲课比赛、教案展评、教学质量评估等活动,使青年教师看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长处和不足,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讲授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进行全方位培训,努力提高整体素质。为了使青年教师走上教学岗位,尽快掌握教学规律,明确教师职责,履行师德规范,应对全体青年教师分期分批进行岗前培训,如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增强教书育人意识。此外,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拓宽其专业知识范围,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可通过举行科研论文报告会,培养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同时,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交叉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为今后申请课题打好基础。

第五,深入实际,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计划、有组织地让青年教师下实验室进行1~2年的实践锻炼,对每一个实验项目进行预做、试讲,熟悉实验教学的全部环节,掌握教学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参与实验报告的批改,增加其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在实践锻炼结束后,应将其锻炼总结、考核结果作为转正和升职的必备条件之一。

综上所述,只有掌握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内涵,制订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学校的优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加以实施,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才能使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和提高。

(刊于《知识经济》2009年第9期)

参考文献:

[1]管培俊.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趋势[J].中国高等教育,2001,(2).

[2]林杰.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6,(1).

[3]叶赋桂.高等学校教师:概念与特质[J].教育学报,2005,(5).

[4]侯爱民.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培训[J].教育探索,2003,(1).

[5]罗承.高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7,(27).

[6]王岩,爱青.谈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与素质教育实施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7).

[7]窦贵君.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十大基本素质[J].人民教育,2007,(20).

[8]王亚玲,阎祖书.探索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作者简介

黄玉新(1973—),男,宁夏固原人,宁夏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技术系讲师,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