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犁耕与笔耕

犁耕与笔耕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陶师的这段话是批评张耀祥先生在《教育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短评而写的。这是犁耕者与笔耕者最起码应该考虑的根本问题。

三、犁耕与笔耕

陶师说:“‘犁耕是劳动,笔耕也是劳动’。但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时代是过去了。我们必须问为什么耕?种的是什么?不管是犁耕也好,笔耕也好,而种出来的东西都是麻醉人的大脑,那末,虽能愉快一时,前途怎么呢?”(Ⅲ,347)陶师的这段话是批评张耀祥先生在《教育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短评而写的。农夫耕田种庄稼,首先要考虑的是“为什么耕?”“种的是什么?”“收获如何”?那么,“笔耕”也不能不考虑类似的问题:“为什么写?”“写的是什么?”“收获如何?”这是犁耕者与笔耕者最起码应该考虑的根本问题。然,张先生提出:“假若有人无需为目前个人衣食而劳作,致全力于读书,不管他是为求学或为消遣,我们都不应非议。”陶师沉痛地回答:“请问这位致全力于读书的先生的衣从何来?食从何来?正当大众吃树皮草根的时候,读书人还以‘致全力于读书’为消遣,还不许人非议。”(Ⅲ,345)陶师引用了《水浒》第十六回中白日鼠白胜唱的两句唱词: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读了这两句诗,再看看张先生的言论,是非就明明白白了。陶师说:“只吃桑叶而不肯吐丝的蚕,谁愿养?”这就是说,书呆子与人民有隔阂,绝写不出大众文。

我们不论做什么学问,都是为了大众的幸福;我们的研究有了什么结果,都要向大众报告,让大众也增长点知识。我们采用大众文体就是为了要把科学普及到广大人群,以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增强我们的国力,千万不要在学者与人民大众之间筑起一道鸿沟。我们要力求使更多的人看懂学者所写的东西,把所写的转化为一种国力、民族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