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行知的民族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民族教育思想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定此方针有原则,即不为一民族打算,乃为蒙古人而办蒙古教育,非为汉人而办蒙古教育,非为教育界开新天地,占蒙古地盘,乃帮助蒙人,又当为五族共和办蒙古教育。蒙古教育,正在萌芽,故必创造国家之共同观念。记得第一届年会开会时,到会的只有满汉两族,以后每年加入一族,到今年西藏代表出席,可算是全家五个兄弟团圆了,我们深信五族教育之机会均等是五族合作、五族共和的基础。

索引21 陶行知的民族教育思想

西藏,极西边极穷苦之地也,有须吾办教育者,吾即往西藏而不辞。蒙古,极北边极穷苦之地也;有须吾办教育者,吾即往蒙古而不辞。不要名,不要利,只要教育好;不怕难,不怕死,只怕教育不好。(263)

(《师范生应有之观念》,1918年5月)

要有开辟精神。时候到了现在,不可专在有教育的地方办教育。要有膨胀的力量,跑到外边去,到乡下地方,或是到蒙古、新疆这些边界地方,要使中国无地无学生。一定要有单枪匹马勇往无前的气概,有如外国人传教的精神,无论什么都不怕,只怕道理不传出去。要晓得现在中国,门户边界的危险,使那个地方的人,晓得共和国的样子,用文化去灌输他,使他耳目熟习,改换他从来的方向,是很要紧的。(318)

(《新教育》,1919年7月)

我国号称为五族共和国,但五族共和是不是真正有了这一回事?我们悬了这五族共和的理想,曾否想过法子实现他?五族共和的招牌挂起来了,我们曾否去干五族共和的事?五色的国旗明明是代表五族共和的精神,但五族的人是否已经觉得这是他们公共的代表?五族的人,人人都晓得有个中华民国吗?人人都爱护中华民国吗?人人都以中华民国为他们共有、共治、共享的国家吗?人人都承认他是中华民国的国民吗?我们想到这些问题,可以醒了。

我现在要描写五色国旗下的各民族的活动只有四个字,这四个字就是“各干各的”。五族共和是名,各干各的是实。我们应当觉悟这两件事是有冲突的。我们要有五族共和,就不能各干各的,要各干各的,就不能五族共和。如何从各干各的做到一个和衷共济的地位,是我们国民最应当关心的一个问题。(604)

我们关心五族共和,不是空谈所能收效的。……五族共和也不是武力所能建设的……拿武力来统一南北或统一五族都是不可能的。……还有殖边这一派也是所谓关心边事的。我们试为边民一想,他们喜欢不喜欢殖边这件事?

武力派和殖民派有一个根本的错误,这错误就是他们忘记了中华民国是一个五族共同的国家。他们不把五族通盘打算,只是在那里为一个民族打算。他们都是站在一个民族的地盘上着想。凡是只为自己而不为别人打算的,一定走不通;推到极点,不到五族共争不止。

我们要想建设一个真正的五族共和,最要紧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建筑四通八达的道路,二是实行四通八达的教育。道路可以沟通物质上的需要和供给;教育可以沟通精神上的贡献和缺乏。这两件事互相为因,互相为果,实在是要同时并进,才能充分达到五族共和的目的。(605)

我们五族同在一个国旗之下做国民,必定要有必不可缺少的精神,才能图存。我觉得这种精神,有共同不可少的,有相互不可少的。(606)

我们五族不但对于中华民国要有共同的精神,并且彼此相待要有一种正当的精神。我们五族好比是一家五个兄弟,彼此应当相知、相爱、相敬。现在的情形是彼此隔膜,彼此仇视,彼此轻慢。这种情景断不能长久,有心人断不忍长久让他如此。拿教育的精神和方法来把五族的同胞都培养到一个相知、相爱、相敬的地位,都培养到一个亲兄弟的地位,也是我们五族教育界同志的责任

五族共和不是一跳就到的,中华民国也不是一呼就来的。如同一个婴儿出生一样,仅仅取了一个名字是不够的。要想婴儿成家立业,必定要用尽心血去教他、养他才行。(607)(《五族共和与教育者之责任》,1924年3月)

注:五族共和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族共和是主权归汉、蒙、满、回、藏及其它少数民族所共有,实行民族合作与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五色国旗。指民国成立至一九二七年时期所使用的国旗。旗面为红、黄、蓝、白、黑五色横列,象征五族共和。

如前两次无蒙古代表;中国为五族共和,本届有三兄弟到会。下一次,更希望有四弟五弟到会。(637)

(在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上的社务报告,1924年7月)

中国是由满、汉、蒙、回、藏五种人组织成功的,所以叫做五族共和。一家好比是五个兄弟,外蒙古就是我们的老三,怎样叫做独立?独立就是分家的意思。老三为什么要和我们分家呢?一、老三对于中华民国有误会。蒙古文中,民字就是汉人;中华民国就是中华汉人国。二、我们待小弟弟不公平。众议院里蒙古议员名额为十三名,但是蒙人做众议员的只有两人,其余都是汉人把他们占去了。三是我们从前的军队没有人道。我们从前的军队到了蒙古,很是无法无天,简直比土匪不如,蒙古人恨入骨髓。四是政治腐败。(663)

我们要想一家团圆,就要免除误会,公平相待,设身处地,最要紧的就是要政治清明,使我们的老三有回家的益处,而不受回家的害处。(664)

(《外蒙独立之回想》,1924年8月)

我国五族共和实际是否相符?如何可使五色旗为五族真代表!民国成立,五族“各干各的”,今欲联合互助,当先有四通八达之道路与教育,当培植共同观念。蒙古“中华民国”之“民”字,读“伊利报”,为汉人之意,可知蒙古已自外于民国,教育当培植五族共同之观念,及彼此之观念。今日彼此短忌,误能轻视,当以教育方法消灭之,而为互相谅解尊敬。如此五族始牢固,故蒙古教育为不可缓。

定此方针有原则,即不为一民族打算,乃为蒙古人而办蒙古教育,非为汉人而办蒙古教育,非为教育界开新天地,占蒙古地盘,乃帮助蒙人,又当为五族共和办蒙古教育。蒙古教育,正在萌芽,故必创造国家之共同观念。

蒙古生活虽难骤变,然有改变必要,因此定四方针;

一、养成五族共和公民资格(普及教育)。

二、培植蒙贤治蒙(人才教育)。

三、保持蒙古民族之独立性(语言文字等),并发展其优点。

四、依据现在生活状况,图谋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738)

(在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第一次学术会议上陶行知报告建议蒙古教育方针、1924年7月)

记得第一届年会开会时,到会的只有满汉两族,以后每年加入一族,到今年西藏代表出席,可算是全家五个兄弟团圆了,我们深信五族教育之机会均等是五族合作、五族共和的基础。(244)

(《年会感言》,1925年8月)

本社社员现有机关社员一百五十余,个人社员二千余人。从前开会,社员仅限汉、满、回三族,今年则蒙古、西藏均有代表莅会。聚五兄弟于一堂,以谋教育之改进,实为莫大幸事。(246)

(《在中华教育改进社第四届年会上的社务报告》,1925年8月)

政策十六,各省区、蒙、藏应逐渐设立大学,至少一所。吸收硕学通才,以为产生文化,整理文化及主张正谊之中心。先着手设立文化院,以植大学之基。

政策十七培植蒙贤治蒙、藏贤治藏。并培植五族共和之公民资格,以谋国内民族之合作。(264)

(《中国教育政策之商榷》,1925年8月)

内蒙国民党近在张家口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发表宣言十四条,于中华民国前途,内蒙前途,人道前途,都有极大关系。现在要把他们列举于下:

本党制定力行事项:

一、凡在中华民国领土内之各民族,各有民族自决权。

二、中华民国国民打倒外来帝国主义,扑灭内部残暴军阀,建设真正民权政府之时,我内蒙民众亦应设立民权自治政府。

三、凡我民众,不分性别,均有自由参加国政之权。(285)

本党于最短期内应办之事项:

一、取消王公之专政制度。

二、各旗政权移交于人民时,以民选制度行之。

三、设立全内蒙蒙民代表会议。

关于经济事项:

一、凡为王公札萨克等统领之土地,均须移归于民选机关。其有蒙、汉杂处之土地,应互相协定维持各方利益之办法。

二、凡保护蒙古土地利益之事项,均由民选机关执行之,并设法废除蒙古地方现行之一切虐政。

三、停止各旗(注:旗,相当于县)人民代王公偿还中外商人一切债务,而归原欠债人自行偿还。

四、设立协合公司,以发展民生。

关于教育、信教事项:

一、以国家财力,设立蒙文平民大中小三级及各种专门学校,实行强迫教育。

二、教育贫寒平民子弟、不收学费。

三、设备平民卫生局及办理各种慈善事业之处所。

四、人民信教自由,但藉教愚惑人民及勒索财物者,一律禁止之。

注释:“札萨克”,蒙语,意为总管。清代官名,民国后,仍沿其旧制。

我读了这十四条宣言,觉得有三个意思要发表:

一、蒙古与内地各省言语不同,文字不同,宗教不同、生活状态不同、社会习惯不同,应当有不同的政治组织以适应他的特别需要。中华民国政府应当依据民族自治的原则,给他一个充分自治的机会。具体些说,为谋民族合作起见,中国应设联邦政府,内蒙应做这联邦政府中之一邦。我们不但应当如此看待内蒙,凡和内蒙具有同样特性的区域都应当如此办理,方能巩固民族共和的基础。外蒙既已自己建国民政府,内蒙又起而要求自治政府,我们还能不警醒吗?(286)

二、中华民国已经成立了十四年,还有世袭的王公,我国的政治革命,可算太不彻底了……查内蒙六七百万人当中除去汉人之外只有三种人:一是王公札萨克一流的贵族,二是喇嘛,三是奴才,叫做博果勒。喇嘛之外,王公札萨克以下的一切人民都是奴才,奴才的奴才,奴才的奴才的奴才。奴才的生命、家属、马牛羊及一切的财产都是王公的,都是由王公操纵的。王公要他活就活,要他死就死。内蒙人民处于这种情形之下,还有什么活路走呢?只有一条!这条路就是做喇嘛!做了喇嘛,就可以不当兵,不纳税,不做奴才。做父母的总把他们最聪明、最爱惜的儿子送到喇嘛庙里去做喇嘛。内蒙蒙民男子十人中有六人是喇嘛;内蒙的俊秀,不愿做奴才的俊秀,都做喇嘛了。除做喇嘛之外,只有给王公们做鱼肉。所以世界的奴才制度,再也没有比内蒙惨酷而有系统了。中华民国而不能废除内蒙王公,解放内蒙奴才,不但是有违共和政体,简直大背人道了。

从一个专制的内蒙变到一个自治的内蒙,固要运用政治的方略,但最要紧的还是要从培养领袖、训练公民入手。关于这点,内蒙革新同志已经特别注意,可谓远见。但现在内蒙教育幼稚,无庸讳言……总之,内蒙革命应与内蒙教育同时并进,方能解除蒙民之倒悬,而创造一个名实相符之“中华联邦共和国”中之自治内蒙。(287)

(《内蒙革命与教育》,1925年12月)

郭道甫先生是内蒙人,曾任呼伦贝尔海拉尔中学校长,现任内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他此次来京,对于内蒙的改革,曾发表了好几篇宣言,很多切要的议论。一天,我们会面的时候,我就问他对于内蒙教育之意见,他在本刊发表的这篇文字就是一个答案。我们在这篇文字上,可以看得出蒙古人自己关于教育之主张与要求,这篇文字确可以代表蒙古革新派之教育理想。(298)

前年七月,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南京开第三届年会,成立了一个蒙古教育组,讨论蒙教育之方针与办法。那时郭道甫先生也曾出席。我现在要把那次议决的蒙古教育方针写出来给大家参看:

(一)养成五族共和公民资格;

(二)培植蒙贤治蒙;

(三)保持蒙古民族之独立性;

(四)依据现在生活状况,图谋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试把这四条方针与郭道甫先生所提出的三条比较一下,我们觉得只有养成五族共和之公民资格一条没有包括进去。郭道甫先生或者以为这条是当然的事实,不必大书特书。读了他中段的理论,就晓得我的设想是有根据的。

郭先生说:“如吾人认定蒙古确为中国之一部,则应当提高蒙古人民之程度,使其与其他民族同尽立国之义务,亦同享立国之权利,此种工作非教育不能成其功。”看了这段话,就可想见郭先生对于养成五族共和的公民资格一条实在是赞成的。不过这条与民国前途关系太大在教育方针里特别提出来总是有益的。我对于中国各民族运动有两句话贡献:共和不忘自治,自治不忘共和。(299)

(《蒙古教育之方针及其办法》,1926年1月)

第三章 研究问题

(五)蒙古需要何种教育并如何普及?

(六)西藏需要何种教育并如何普及?

(七)国内特殊民族需要何种教育并如何普及?(苗族、瑶族等,须分别研究)(173)

(《普及教育研究院组织大纲》,1934年3月)

中国教育官欢喜划一,因为划一很便当。但是事实上不许他这样办……现在还有人在那里做梦;全国教育一定要用汉字去普及。甚而至于蒙古教育要用汉字去普及,西藏教育要用汉字去普及。这真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清醒吧!运用各民族自有的大众语及文字符号去普及现代生活教育是最快的方法。因为教师现成的多,要省掉许多麻烦。这样一来,也能免除民族间的成见猜疑,更能鼓舞各民族自动普及教育的兴趣,进步自可敏捷。(264)

(《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1934年2月)

中学、师范的脚迹所很少达到的地方,如西康、青海、宁夏、新疆、蒙古、西藏以及各省内文化落后民族所在地,都应以人民和政府之力量创办中学、师范,并在每五百人聚居地创立小学、民众学校各一所,至少能容四十人,以工学团之组织,依“即知即传人”之原则继续推进。(286)

边境所需新书,每每要过一年半载才能收到,要人帮忙也非数月不可。我们应该发起购置普及教育飞机数架,专为输送文化及推进普及教育运动之用。

邮政局对于边疆视同外国,如西藏、新疆寄费之贵,几使现代中国文化不能通过,外国反易与他们接近,是急应革除此弊,使邮费一律,以谋内地与边疆文化之沟通。(290)

(《中国普及教育方案之商讨》,1935年1月)

我希望继分部教科书而起的,还要有人进而编辑特殊民族的教科书。这样,才是百川分流,泽及万方,合于教育机会均等之旨。(581)

(评《分部教科书》,1934年8月)

民族教育现在也成一个问题。过去把少数民族取名为边民,不承认他们为民族。我们对于回族、苗族等小民族的教育,强迫他们学汉文,还要用汉人教师去教他们。但民主教育是让他们学习他们自己的文字,没有文字的,就帮助他们制造文字,让他们自己办学校,训练各民族的人才来教育他们的人民。过去蒙古人受教育时,是雇人来上课的。这种教育又有什么用?(576)

(《实施民主教育的纲要》,1945年5月)

晓庄研究所初步计划之研究问题

八、回族教育;九、蒙族教育;十、藏族教育;十一、夷苗族教育(717)

(1939年1月)

目前需要普及的民主教育,约为二十端……

……5.妇女教育之普及;6.蒙古教育之普及;7.西藏教育之普及;8.苗瑶侗壮彝族教育之普及;……(761)

(《生活教育社征求新社员办法》)

吾国号称四万万人,简直有四万万条心。我国自命为五族共和,简直有五条心。南北不统一,岂止南北不统一。现在要把破破碎碎、散散漫漫的中华民国,造成一个万众一心,五族一心的中华民国,且有两种根本办法:一是四通八达的交通,二是四通八达的教育。现在平民教育的最高无上的目的,就是教人读书,做国民,就是用教育的精神和方法,创造一个万众一心、五族一心的中华民国。

万众一心,五族一心的中华民国,不怕造不出来。(152)

(《教人读书,做国民》,1924年2月)

中华民国成立已十三年,其招牌为五族共和,试问已真正五族共和没有?如何促进五族合成合作之国家,其法有二:

(一)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二)普遍之教育

教育之要点:

(一)培养公共之观念。中华民国四字,在蒙古语为中华汉人国。欲免除此种误解,非有共同之观念不可。欲达此目的,非有共同机会之教育不可。欲使五族互相谅解,互表同情,互相尊敬,非有共同教育不可。办教育盲动者,无方针者,无好结果。故吾人于未办蒙古教育以前,须预定方针。预定方针时宜注意:

(1)非为汉人办蒙古教育,乃为蒙古人而办教育。非至蒙古占地盘而为帮助之者。

(2)为五族共和。对于国家有共同观念,而办蒙古教育。此种教育最好合为一家,至少亦不失其为友邦之善意。

(二)使蒙古人之生活,能适应世界之大势。有此一种要点,生出四条方针。

(1)养成五族共和的公民资格(普及教育);(2)培植蒙贤治蒙之人才(人才教育);(3)保持蒙古人民之独立性(语言文字等等),并发展其优点;(4)依据现存生活之状况,图谋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蒙古教育之细目,可由蒙人自订。而其方针则需全国人士加以计划,甚望诸君详加讨论。

(陶先生讲毕,某君提议除注意蒙古教育外,亦宜注意回藏教育,以谋均等之进步,陶先生解释谓:

此言诚是。惟同人惟恐精力有限,同时举行,不如一一举行。且边疆教育最好须有该地人民参加。此时蒙古已有代表参加。俟蒙古教育已有端倪,回藏民族已有正式代表后,再行作回藏教育运动。)(众无异议,通过)(210)

(《蒙古教育方针》,1924年7月)

五族各干各的,引起了去年的蒙古教育及西藏教育发端。(218)

(《1924年中国教育之回顾》,1925年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