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

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9年2月,陶师在《地方教育》杂志第1期发表《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一文,进一步阐明教育与社会改造的关系,再进而谈到乡村师资与地方教育的关系。陶师深刻的指出:“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我们一提及教育便含了改造的意义。”基于这种认识,于是陶师说:“地方教育及乡村改造的成败,都靠着人才为转移。所以培养乡村师资是地方教育之先决问题,也就是改造乡村的先决问题。不在培养人才上做工夫,一切都是空谈。”

六、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

1929年2月,陶师在《地方教育》杂志第1期发表《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一文,进一步阐明教育与社会改造的关系,再进而谈到乡村师资与地方教育的关系。

(一)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

陶师深刻的指出:“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我们一提及教育便含了改造的意义。”“社会是个人结合所成的。改造个人便改造了社会,改造了社会便也改造了个人。寻常人以为办学是一事,改造社会又是一事,他们说:‘办学已经够忙了,还有余力去改造社会吗?’他们不知道学校办的得法便是改造社会,没有功夫改造社会便是没有功夫办学,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改造社会而不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便不是彻骨的改造社会。反过来说,办学而不包含社会改造的使命,便是没有目的、没有意义、没有生气。所以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Ⅱ,435)如果拿这一条来检查今天的学校,有几个学校能做到?

但是寻常人以为改造社会决非个把人所能胜任,尤其是穷乡僻壤中的小学校,有时只有一位教师,岂能担当改造社会之责?实际上乡村虽小,总可以找到几位黄泥腿的领袖人物帮忙,只要有二三个人帮忙,那么对于乡村的改造便事半功倍了。正如孔子所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德不孤、必有邻。”陶师说:“只要教师们放下孤高的架子,改造乡村的忠实同志正多着咧。”(Ⅱ,436)陶师提出:“社会改造究竟要采取什么方式?依我看来只有团结同志,共同去干方能发生宏大久远的效力。真团体是要从扫除公敌、图谋公益、发挥公意上创造出来的。”(Ⅱ,436)这正是做人做事的座右铭。

(二)成败靠人才为转移

陶师批评说,寻常人有一个误解,“就是误认读书为教育,只要提到教育,便联想到读书认字。他们以为一切教育都从读书认字出发。他们只管劝人家识字读书,不顾到别的生活需要。识字读书是人生教育的一部分,谁也不能否认。但是样样教育都硬要从教书入手,走不得几步便走不通了。乡村里面十岁以上大多数的儿童教育,大多数的成人教育,都要从经济娱乐两方面下工夫,读书认字只好附带在这里面去干。倘使一定要从读书认字出发,怕是多数人不能接受,那么,对于社会改造的影响,便是很有限了。”(Ⅱ,437)实际上,农民有他们的苦衷,如果读书能改善生计,他们自然会乐意干,如果读了书,反而变穷,当然不乐意干。基于这种认识,于是陶师说:“地方教育及乡村改造的成败,都靠着人才为转移。所以培养乡村师资是地方教育之先决问题,也就是改造乡村的先决问题。不在培养人才上做工夫,一切都是空谈。”“我们要想达到运用教育改造乡村的目的,必须出代价去培养教师,去培养教师的教师。……教师得人,则学校活;学校活,则社会活。倘使有活的教师,各办一所活的小学,作为改造各个乡村的中心,再以师范学校总其成,继续不断的领导各校各村前进,不出十年,必著成效。依我的愚见看来,这是地方教育根本之谋,也是改造乡村根本之谋。”(Ⅱ,437)这就是教育与农业携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