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教育下的普及教育

生活教育下的普及教育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陶先生常常把传统学校教育比喻为鸟笼式的教育,然而鸟笼毕竟不是鸟的世界。在陶行知看来,在传统教育中,学生过的是鸟笼式的生活、受的是鸟笼式的教育。这样一来,普及教育所用到的教师这一大关便冲破了。

二、生活教育下的普及教育

陶先生常常把传统学校教育比喻为鸟笼式的教育,然而鸟笼毕竟不是鸟的世界。在陶行知看来,在传统教育中,学生过的是鸟笼式的生活、受的是鸟笼式的教育。鸟在鸟笼里生活,与在大自然、大森林里生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后者能充分发挥鸟的天性,发展天赋;传统学校离开生活、学生过的是“鸟笼式”的生活,天性受约束。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的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我们承认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我们要想受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Ⅲ,246)

大众怎样运用生活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力量和信仰呢?陶行知说:“这个钥匙便是活用的文字符号和求进的科学方法。普及教育运动之最大革命,便是把这个钥匙从少数人的手里拿出来交给大众。”(Ⅲ,248)

普及教育的困难非常大,第一道大关便是先生关。有些教育官主张普及教育要靠师范生、办师范要靠官办。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有学龄儿童总数为4911万,共需教师245万人。又据1930年统计,这一年的高中师范、乡村师范、短期师范毕业生总数仅有23402人。还有两亿失学成人。这样就要培养500万教师。培养这么多教师要耗资15亿元。他们就职后,要领工薪,每年每人以100元计,就要5亿元。如果中国普及教育要如此办,那就是做梦了。根据陶先生的想法,对教师的观念要起一个根本的改变,才能冲破这道难关,陶先生认为:“师范生乃至整个知识阶级不是教师唯一的源泉。小孩子最好的先生是前进的小孩,大众最好的先生是前进的大众。”(Ⅲ,250)根据1930年统计,全国有小学生1100万,他们都可以做小先生。私塾改良一下,也有1000万小先生。还有8000万识字的民众,都可以担任传递先生,即知识传。这样一来先生就够用了。三种先生加起来有1亿,这些先生不要薪水、不要花钱培养,只需承认他们配做先生。这样一来,普及教育所用到的教师这一大关便冲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