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年陶行知的爱国心

青年陶行知的爱国心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光绪三十四年,17岁的陶行知入杭州广济医学堂。金大的演说会(文艺会)原是用英文的,陶行知倡议增设中文演说。1913年2月《金陵光》中文版第一期出版,陶行知任编辑,并以陶知行为名发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以后又发表了《因循篇》、《伪君子篇》等文章。在两年内,陶知行共发表文章近20篇。从这些文章中可见,陶行知思维敏锐、说理精当、富于探索精神,充满一腔爱国热情。陶行知是一边读书,一边在观察社会,分析社会。

三、青年陶行知的爱国心

光绪三十四年(1908),17岁的陶行知入杭州广济医学堂。因不满学堂歧视非教学生,三天后愤然退学,返回故里徽州,专心学习了近一年英语。1909年考入南京汇文书院博习馆(预科),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那时正值辛亥革命发生,对青年陶行知影响极大,使他信仰孙中山,向往民主共和。革命的洗礼,使他逐渐认识到读书与国家命运的关系。1912年5月,陶行知约同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学生到南京联合开运动会,售票集资以充“国民捐”,同时举办演讲会、展览会。

金大的演说会(文艺会)原是用英文的,陶行知倡议增设中文演说。在大学时,他开始研究王阳明,相信“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并以笔名“知行”在学报《金陵光》上发表文章。大学二年级时,他又倡导《金陵光》增设中文版,并努力筹备。1913年2月《金陵光》中文版第一期(总号四卷一期)出版,陶行知任编辑,并以陶知行为名发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以后又发表了《因循篇》、《伪君子篇》等文章。从五卷一期起,陶知行任中文主笔。在两年内,陶知行共发表文章近20篇。从这些文章中可见,陶行知思维敏锐、说理精当、富于探索精神,充满一腔爱国热情。他的文章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表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洞察能力和深思熟虑。读了这些文章后,给人一个启迪:为读书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一定会越读越糊涂。陶行知是一边读书,一边在观察社会,分析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