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历史规律

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历史规律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审视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史,高职教育强校建设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供应驱动阶段、需求驱动阶段、为生产力发展服务驱动阶段。虽然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三个阶段”划分,是按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整个发展历程来划分的,但高职教育强校建设在不同国家、地区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其主要矛盾是不同的。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最终的目标是均衡发展,即实现全面、健康、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历史规律

审视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史,高职教育强校建设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供应驱动阶段、需求驱动阶段、为生产力发展服务驱动阶段。

一、供应驱动阶段。在高职教育强校各种驱动要素中,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是先导性驱动要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职教育强校建设,先导性驱动要素都是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当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与经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不能满足人力市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数量和质量需求的时候,毕业生学生一般不存在就业问题,还有可能出现结构性短缺。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驱动下,数量扩张成为第一要务,但也伴随着专业结构、人才智能结构、课程结构和基础能力结构调整。在供应驱动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特征不仅是数量扩张,如创办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普通学校和教育机构被转型,也需要结构调整和优化。如美国社区学院的孕育与发展,是由于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工农业迅速发展既给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人口增加要求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数日益增多,导致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美国社区学院的蓬勃发展;同时,美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出现巨大调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从1950年的50%上升到1970年的64%,生产向自动化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大量出现,要求大量培养在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的职业技术人才。社区学院职能完善,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制造业收支开始急剧恶化,信息服务产业地位日趋升高,导致职业教育功能的调整。

二、需求驱动阶段。当高职教育强校建设,从起步发展达到一定规模时,供求关系就相对平衡甚至供大于求,部分毕业生就业难和对口就业难的问题就会出现。我们将这个时期称之为“需求驱动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求职业技术教育从数量、类型、层次、质量上全面适应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需求,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第一要务,也是高职院校自身自我完善、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时机。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教育改革,将所有工程师学校升格为应用科技大学,结果才出现了结构断层。企业主导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的“双元制”培训,其层次较低,不能满足企业对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管理、技术和服务人才的需求;大学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化,与企业要求的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相背离;于是由巴登—符腾堡州(也简称巴符州)的三家大兴企业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戴米勒—奔驰股份公司、洛伦茨标准电器设备股份公司和斯图加特行政与经济学院共同合作,创建了校企联合办学的新型高等学校——职业学院,受到了德国企业和高中毕业生的欢迎。

三、主动服务阶段。高职教育功能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教学、科研活动培养人才,到参与社会服务,要担当起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已成为社会的“服务站”。当高职教育社会功能逐步扩大到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服务时,高职院校已不仅是单纯为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不仅是就业的问题,不仅是将技术与技能传授给年轻人或转岗者、继续教育者,而既是普及新技术、新技能的手段,又是提高全面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力水平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已成为“社会与人”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历程。在这个阶段,不仅高职院校自身服务体系完整健康,对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适应力和服务功能也十分强大,有很强的竞争力和不可取代性,已完全确立起与普通教育平等的地位,高职教育强校建设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服务的思想,将被整个社会认识和接受。

四、高职教育强校建设“三个阶段”的主要特性。

1.“三个阶段”不平衡发展。虽然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三个阶段”划分,是按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整个发展历程来划分的,但高职教育强校建设在不同国家、地区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其主要矛盾是不同的。因此,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三个阶段”并不是均衡直线发展的,往往呈现不同的发展水平,有不同形式的表现,也常常呈螺旋上升的状态。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已经进入二、三阶段交接阶段,而西部地区还有一些区域尚处于第一或第二阶段上半叶。我国通过改革开放,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虽有很大的飞跃,但要用20—30年时间走过西方300—400年的路,是很困难的。

2.“三个阶段”波浪式发展。经济发展和高职院校发展都要遵循波浪式发展规律,是一个不断突破、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循环推进过程。这个过程既受经济发展波浪的影响,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有时高职院校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有时又是不同步的,既有超前,也可能滞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强校建设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发达的经济与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强校建设,已经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和相互推动的状态,但它们仍然要与时俱进,进行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对新经济、高新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与完善职业教育的社会动能。

3.“三个阶段”跨越式发展。经济后发国家高职教育强校建设,如果按西方那种自然方式走缓慢的演变发展道路,就难能适应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快发展速度,实现跳跃性发展。从日本、韩国和亚洲“四小龙”,以及我国近20多年的职业教育发展与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历程上来看,高职院校应该也能够在借鉴先发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在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确实走了一些弯路,如由于扩张力度过大,速度较快,出现了办学者、政府管理者办学思想跟不上;投资、师资和教学装备等软硬件跟不上;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跟不上;按职业技术教育规律教学的方法、课程建设等跟不上;教学质量跟不上;就业问题处理跟不上等问题。为此,经过了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以后,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数量发展走向质量发展;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从规模突破走向结构布局、质量、特色调整优化,把快速发展的泡沫挤掉,真正按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规律审视和引导高职教育强校建设走向全面、健康、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

4.“三个阶段”非均衡发展。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最终的目标是均衡发展,即实现全面、健康、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但从发展过程看,首先是规模上的突破,接着是规模上的加速发展,其后通过调整达到相对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的全面发展。即从非均衡到均衡,接着打破均衡形成新的非均衡,从而到达第二波的新的均衡,形成一个渐进式的循环。美国就优先对“巨人城市带”——东北部的“Bos—W”城市带和西海岸的“Sm—Sm”城市带实施特殊的倾斜政策,使这两个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金融、商业和人口活动的两大中心地带,成为教育和经济、科技最发达和结合最好的发展中心,从而辐射到周边地区,带动其他地区的教育和经济、科技发展。基于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非均衡发展观,既根据时代不同而采取波浪式不断推进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也根据地区不同而采取符合发展环境的适当的发展政策、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