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谈话小时,他帮孩子戒除了网瘾

谈话小时,他帮孩子戒除了网瘾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舒梅的三个女儿中,曲倩排行老二,因为从小聪明伶俐,事实上她一直都深受舒梅的宠爱。半个小时后也许是饿了,倩倩恋恋不舍地走出了网吧,但是一个小时之后,记者的手机又响了,是舒梅失望的声音。沈冰:倩倩,我想听听你说,因为你感觉是最重要的,陶教授跟你谈9个小时,你觉

50.人物访谈:谈话9小时,他帮孩子戒除了网瘾

沈冰: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闻会客厅》。今天的会客厅里要跟大家一块儿来认识一对母女,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女儿,她叫曲倩,画面当中另外一位女性当然就是她的妈妈。

夏舒梅:我现在又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了,又看到了孩子的笑脸,孩子能跟我说话了。

沈冰:从母亲这样的语气当中,我想大家也能感觉到,她应该是现在沉浸在一种苦尽甘来的这样一种幸福感当中,幸福来得很不容易,因为她有一个曾经迷失在网络当中几乎是无法自拔的这样一个女儿。

臂上长着可以凌空飞翔的翅膀,手中握着可以战无不胜的武器,身边还上演着移步换境的美妙神话,这些,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都是常见的情形。这也正是17岁的高中女生曲倩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沉醉其中的那个虚幻世界。

夏舒梅:我已经打过她骂过她,跟她做了不知道多少工作,但是她的网瘾越来越严重了。

在舒梅的三个女儿中,曲倩排行老二,因为从小聪明伶俐,事实上她一直都深受舒梅的宠爱。小学到初中毕业,曲倩成绩一直是班级的第一,初中毕业时她同样以第一的成绩考入了武汉市最好的重点中学。一路下来,曲倩光明的前途似乎没有悬念,然而,进入高中以后,曲倩就像换了一个人,因为迷恋网络游戏,曾经的优等生竟一落千丈,曲倩成了班里的最后一名。

夏舒梅:女儿一放学就去网吧,我今天在这个网吧找到她,下次她保准到另外一个网吧,你又得找好几天。

近两年时间里,母亲和姐姐想尽了各种办法,为规劝和寻找曲倩,她们几乎跑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找遍了大大小小的网吧……然而沉迷网络后的曲倩对亲人的良苦用心根本不为所动,迷幻般的网络世界已经让她忘了身边的一切。终于,因为长期旷课,2004年5月2日,曲倩被劝退学——舒梅为挽救沉迷网游的女儿以失败而告终。

夏舒梅:抢救不了了,我现在没有这个能力了,只有求助于社会,呼吁社会,我孩子现在怎么了,我现在真的无能为力了,请大家帮帮我。

2004年5月5日《武汉晚报》在当日的头版头条登出了舒梅通过报社向社会发出的求救信《谁能帮我救救女儿》,几乎接近绝望的舒梅并不曾想到,她这封公开的求救信不仅真的救回了女儿,更挽救了许多像女儿一样沉迷网络的孩子。

9月2日,新学期开学第二天,我们拍到曲倩骑着新自行车到一所借读中学去上学的情形,从5月7日一场特殊的谈话后她再也没有靠近网络游戏。在舒梅的家中。久违了的亲情温暖再次回到了她身边。短短4个月之间,一个沉迷网络的女孩儿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舒梅和曲倩母女俩,又有着怎样特殊的心路历程?

沈冰:跟大家一块来认识一下刚才短片当中的这一对母女,此刻就在我们会客厅,先跟大家介绍这位就是母亲,舒梅女士,您好。坐在舒梅旁边的当然就是宝贵闺女曲倩,我原来读了一些关于你的报道,今天看到你的时候,没法联系起来。

曲倩:那不是一个人。

沈冰:说得很对,给我感觉是性格特别开朗,很聪明的一个姑娘,而且你看这么阳光,没法跟原来那个你联系起来。你介不介意我在这儿读一段当时的报道?

曲倩:不介意。

沈冰:这是在《武汉晚报》上那个时候登出来的,在4月21日晚上,记者陪着舒梅到网吧去寻找女儿,走进武昌首义路上的天龙网吧,在二楼一个闷热的角落里面找到了曲倩,几天没有回家的她脸色黑黄,头发和脸上都汗津津的,目光痴迷地玩着仙境传说的网络游戏,看见女儿这副模样,舒梅心痛不已,又不吃又不睡,你不累吗,倩倩摇摇头,键盘上的手指不停,回家吃点饭,洗个澡好吗,女儿依然不理,舒梅无助地委身坐在一边。半个小时后也许是饿了,倩倩恋恋不舍地走出了网吧,但是一个小时之后,记者的手机又响了,是舒梅失望的声音。谁想晚饭后,女儿站起来就往网吧走,拦也拦不住。

沈冰:舒梅,做妈妈的,刚才我在读那段的时候,我想那段时间是不是你最失望,最难受的时候?

夏舒梅:到找她的那一会儿,登报的那前一段十来天,整个的那就像在死亡线上挣扎,像天塌下来的那个感觉。

沈冰:是不是觉得女儿好像突然着了魔似的。

夏舒梅:就不是自己的孩子似的,她看你都不正眼看一下,然后呢,你怎么跟她说话,怎么弄她喜欢吃的给她吃,从来都感动不了,说话她不理,你劝她不要去上网,她整个眼睛里面就像是在喷火。

曲倩:对。

沈冰:自己记得吗?

曲倩:记得,记得挺清楚的。

沈冰:我也上网,我估计我上网时间可能比你还早点,但是我好像还没有体会到那种上网能上瘾的,你能跟我说说怎么样上网就算是上得很上瘾的那种,你那个时候怎么个状态?

曲倩:上网就完全忘记了现实。

沈冰:真能全忘记。你最长连续的在网上呆着不下来多长时间?

曲倩:两天一夜。

沈冰:什么那么吸引你?是那些游戏吗?

曲倩:对。还有在现实中有一些同学都刻意地疏远我,因为我上网已经成瘾了,别人挺看不起我的,我在网上就认识了很多朋友,而且游戏也很刺激。

沈冰:您那会儿为了把倩倩从网吧里头拉回来,扯到学校里头去,想了多少办法?

夏舒梅:我想过的办法,开始不多给她钱,她吃早点需要多少就给多少,不给多的,我自己的钱我长期放在兜里边,不敢随便放,然后就是跟她谈心,好好地谈,不知道谈了多少,跟她说了多少,也不知道多少次了,有时候最长的有四天,除了做饭、买菜、洗衣、搞卫生,其余时间几乎都是用来跟她谈话。

沈冰:你不上网的时候,尤其是妈妈拽着你要跟你说话的时候,不让你上网的时候,那是什么感觉?

曲倩:我心里是特烦。

沈冰:心里头安顿不下来,必须坐到网前面才能进去,能静下来,所以谈四天话也不管用。

夏舒梅:不管用,谈话不管用,不给钱不管用。那我就生气了,那我就动手,打得比较厉害,就用那个皮带抽,身上都抽得那个血根子,也不管用,她干脆跟你对着来,你说什么都不听,她绝对按她的来,她想什么时候去上网,非去不可。

沈冰:倩倩看你原来其实是个很好的孩子,你应该也知道,出去说你沉迷在一件事情当中的话,尤其会影响你学习的话,应该是不好的,自己心里知道吗?

曲倩:知道,我心里特别明白。

沈冰:那个时候,但是自己救不了自己?

曲倩:对于自己就是想干脆让我爸我妈主动放弃我,因为我自己都有点讨厌我自己了。

夏舒梅:那时候要不是自己有一股内在的刚,如果我在那个时候趴下了,那我的孩子真的就没救了,所以我只有就那么坚持着,再怎么苦,再怎么累,我就是用尽了所有的方法,把她从网吧里面救出来。

这封名为《谁能帮我救救女儿》的公开信是舒梅向社会发出的近乎绝望的呼救,5月5日《武汉晚报》在头版头条刊出这封求救信的当天,武汉晚报社的读者热线几乎被打爆了,许多人希望通过报社转达对舒梅的同情和慰问,而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位留美学者陶宏开教授打来的电话,他说他曾经长期在美国从事中学素质教育,有把握能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曲倩戒除网瘾的奇迹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沈冰:这个陶教授只跟倩倩谈了9个小时话以后,就把倩倩给彻底地改变了,到底是多么神奇的一个教授,我们接下来马上请上这一位陶教授,有请。

沈冰:您怎么就谈了9个小时就把倩倩给改变了,她的妈妈曾经尝试过跟她谈了四天四夜都没管用。

陶宏开:其实也很简单,我不把他们看成一个坏孩子,就好像是来了一个小朋友,一个学生,就很平静地在心里沟通,一般家长会跟他们贴很多标签,不听话,怎么倔,有心理问题等等的,孩子越听越反感,首先我把这个标签撕掉,从态度上让她感觉到我态度没有任何歧视,就是以一个很正常的态度跟她谈。

沈冰:我先问一句,倩倩那会儿你妈拉你去见陶教授的时候,你愿意去吗?

曲倩:我妈并没有说是去干吗,她就说到一个教授家里去。

沈冰:所以让去就去了。

夏舒梅:骗去的。

沈冰:我估计你那会儿自己没太大知觉了,除了在网上你反应敏捷之外。

曲倩:我心想去一下回来继续玩。

陶宏开:刚开始不耐烦,更不满我,眼看着地下,你问她多大?17。几年级?高二。成绩怎么样?不怎么样。我一点也不气。当然我知道会有这个情况,我经过很多,习惯了,我根本无所谓,这是一个过程。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的,开始发烧、打针、一步一步,我按照我的方法一步步去引导她,走进她的心里。

沈冰:倩倩,我想听听你说,因为你感觉是最重要的,陶教授跟你谈9个小时,你觉得最打动你的,让你服的,你觉得是这么回事的,是什么?

曲倩:就是玩游戏。

陶宏开:我说你这样,看你自控能力怎么样,后来她把这个手举起来,跟我这样做,她说干什么,我说你能跟我这样做,我说一,她就颤抖起来了。就是这样颤抖,我说不要抖,她就控制不了,我说二,整个的就完全,我说你看看,才17岁而已,你长期上网这样打计算机,没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

沈冰:这实际上是测什么?

陶宏开:就是测大脑对手指的控制能力。就是让她去感觉到,而不是我替她感觉。很多家长、老师包括领导都是想用自己代替孩子的想法,你要这样,你要那样,不要这样,是错误的。

沈冰:后来说到什么地方的时候,你是觉得我真被说动了?

曲倩:他说电脑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玩的。

陶宏开:我还这样说,不仅如此,会用电脑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只会玩电脑的人是失败的人。

沈冰:这刺激就更大了。

陶宏开:对,孩子就开始比较有具体的概念、方法、切入点要对。

沈冰:说这个电脑的好话和坏话,我估计那会儿做妈妈的可能有点插不上嘴是不是?自己因为不懂它。

夏舒梅:说电脑我们就特别反感,就是特别恨网吧。

沈冰:但是因为自己可能这方面了解的也不是太多,所以可能会不会也造成自己跟倩倩之间关于这个话题也不太好交流。

曲倩:我妈只是一味地说电脑是个坏东西。她只是把它当成什么怪兽似的,一说起来马上感觉眼睛那个眼神,恨不得拿炸弹把网吧都炸了就好了,把电脑全都给推平了。

沈冰:倩倩,你是个挺明白的人,有没有有意识地比较过,为什么陶教授跟我谈了以后,我觉得自个儿好像有点变化,妈妈跟我谈那么多次好像都没变化,有没有比较过他们俩有什么不一样?

曲倩:我的结论就是,我妈她一直都是居高临下,所以她说的全都是命令式,好像首长命令一个士兵一样的。

沈冰:那你是她生的。

曲倩:她说过要跟我做朋友,但是她的行为和语气根本不像一个朋友跟另外一个朋友说话一样。

沈冰:还是像家长。

曲倩:对,完全放不下架子,所以我心里特别反感,但是陶教授从来没有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来命令我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所以心里比较容易接受一些。

陶宏开:其实我们谈了三四个小时以后,她开始就跟我沟通比较正常了,就没有那么很抵触的,语气很硬,开始比较正常地软化了。

曲倩:我觉得自己心里好像忽然就比较开朗了,就不像刚来的时候,老是堵着。

陶宏开:光耐心也不够,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家长还不耐心吗?

沈冰:最爱孩子的人。

陶宏开:但是方法不对,效果不会好的。像加拿大的一位爸爸打电话给我,他说陶教授,我想问你个问题,我说什么呢,我们真的不理解,我们给孩子这么多爱,给了他一切,他为什么这么恨我们。我说,你只给了他们你认为应该给的东西,还有别的东西该给的你没给到,就是这个问题家长不理解。所以我每次做报告和咨询会的时候我都反复强调,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和孩子同步成长,不能只看到孩子的问题,而看不到自己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家长通过这种尝试也很好地改进,包括曲倩的妈妈。

沈冰:舒梅最希望传递给大家的,跟大家分享的一个感受是什么?

夏舒梅:那就是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后来的,以后的路就是说咱们自己再慢慢地互相地学习,妈妈自己改变了,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改变。

“你游戏人生,人生也游戏你;你对人生不负责,人生也对你不负责。”、“网络应该是工具,而不是玩具。”、“用电脑的人是聪明的人,玩电脑的人是愚蠢的人。”……美籍学者陶宏开教授总是不厌其烦地辅导上网成瘾者。

陶宏开教授专门从事素质教育研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受聘为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在成功帮助一名上网成瘾少年脱离网瘾后,从武汉到全国各地,他和媒体一起掀起了“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热潮,招募志愿者,共同帮助那些误入网络泥潭的未成年人。

专家:“让孩子脱离网瘾需要更多人的爱心”

陶宏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哪有什么魔力,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我告诉他们的也是如何爱自己、爱父母、爱祖国、先苦后甜这些最简单的道理。”

他的教育理念是“三做”,即做人、做学问和做事业。同时,他还强调学生要有纪律、有他律、有自律;要有公德、有道德、有品德。他把这些理念,贯穿到教育上网成瘾的青少年身上。

陶教授介绍,上网成瘾者主要集中于11岁至25岁这一年龄段,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没有理想、敌视父母、不爱学习”,但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说到辅导的核心点时,陶教授毫不犹豫地说:“耐心地用一种真诚的爱去感动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接受那些朴素的道理。”

他说,孩子能够脱离网瘾,不仅在于孩子自身的决心,还在于家长的配合,家长要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爱孩子。首先家长要改变教育方法,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不要过多地去干预孩子,否则会让孩子反感,更多的是要理解关爱孩子,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其次,家长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比如说他“懒”、“笨”、“没出息”等。另外,在物质上要严格控制孩子的欲望,多和孩子进行精神、情感上的交流。身教重于言传,孩子的毛病往往是父母的影子,家长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坏毛病,然后改掉坏毛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