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学生在批改中反思,寻找习作中的幸福

让学生在批改中反思,寻找习作中的幸福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显然是很茫然的,经过与学生商量我们决定上一节“拟题”的课。第二次是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查找课外书、请教他人等方式,去初步了解拟题的方法。学生在习作中并不是渴望泛泛而谈的技法,而他更渴望是具体问题的突破。习作教学离不开创新,应当要释放学生习作的魅力。

让学生在批改中反思,寻找习作中的幸福——在具体学法上,提高学生的反思力

清溪镇第三小学 李能劲

“文章不厌百回改”。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除了传统的多读多写以外,还应该提倡学生多练多改。在讲评课上,应该是让学生扮演着享受者的角色,让学生在互批中得到满足,并尽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去发表。这样长期的训练,既可以提高生的习作水平,又能让他们从小学就学会思辨。

一、小学生习作中关注的层面,应该是系统的技法

习作教学在这个学期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凭自己的浅薄认识,本人选了互批、拟题、选材、开头和结尾等学法上的指导。但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些内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比起每个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更希望得到一些技法上的指导。

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生前曾经指出:“与其让学生匆匆忙忙一篇一篇地写,写完撂到一边,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不如让他们认真地修改,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才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体会。”在作文讲评课上,本学期我尝试采用了魏书生老师的从10点方法去引导学生去批改,主要包括①格式是否正确,②卷面是否整洁,③错别字几个,④有几处病句,⑤标点符号有几处错,⑥中心是否鲜明集中,⑦看文章的选材,⑧看文章的结构,⑨看文章的表达方式,⑩看文章的语言。在我的习作批改课中,我发现做前5点并不难,但是往后要进行却很困难。一方面是我们语文该更多关注的是宏观的,如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等这些问题,还是微观的,如格式、卷面、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这些问题呢?如果说微观的内容是基础,那么宏观的东西就是提升。学生要习作讲评课上,通过找到同学的好词佳句,用上自己真挚的批语来评价人家,让学生享受到一次又一次赞赏的洗礼,哪怕是提出意见也是娓娓动听的。

今天在拟题这个选材方面,我选择的角度对小学生来说不太适合。我在课堂上列举了想象法、算式法、引用法、逆向法和音乐命题法这五种拟题的方法。这五种的方法,我采取的是先明确概念,再列举出相应的例子,然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题目填内容。通过教学,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是不太妥当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引导一种学习的规范,而不是标新立异。学生就自身的学习积累来说,他们对于这些方法的理解是很模糊的,在课堂上的概括有点一蹴而就。在习作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从审题到立意,从内容到结构,从语言到卷面,什么都讲,孰不知歧多亡羊,枝繁掩干。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我应该注重课堂中的侧重点,而不应一味地只讲理论,而让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习作中要突破的点实在太多了,习作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应有的放矢地去逐步击破。

二、学生的习作枯涩,除了积累素材还得学会运用

学生普遍不喜欢作文,在小学生的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假、空、大”的毛病,学生写的作文千篇一律,常常让人读之无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首先提出了“我手写我心”的主张。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写作必须要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生的习作有别于作家的创作,《课标》里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我在课前让学生做了两次准备。第一次是做了一次简单的调查,主要包括:①作文的题目是什么?②你印象最深的三篇课文题目是什么?③你认识多少课文的体裁?④你是怎样拟题的?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显然是很茫然的,经过与学生商量我们决定上一节“拟题”的课。第二次是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查找课外书、请教他人等方式,去初步了解拟题的方法。这样的准备虽然有点仓促,但是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问题。在课堂里,不难发现,学生在生活中的积累是不够的,比如引用诗文,学生很多不知道那些诗句出自何处;又如广告词的引用,学生虽然平时都喜欢看电视,但是对广告词的关注是很少的。在介绍这五种拟题的方法的时候,如算式法拟题、音乐命题法,我是有意地向学生传递语文跟数学、音乐这些科目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虽然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是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大语文”。学生只有从生活中学会留心观察,养成积累的习惯,习作的教学基础会变得更牢固。学生在习作中并不是渴望泛泛而谈的技法,而他更渴望是具体问题的突破。

三、习作教学中从“四多”中升华,通过发表演变成能力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离不开创新,应当要释放学生习作的魅力。因此,我觉得在今后的习作指导上,我打算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读: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在班里建立了图书角,引导学生在早上8点前、中午1:30到1:50分,这两个时间必须得看书,让其养成读书的习惯。

2.多思:现在的语文课堂常常是热闹非凡,但是学生真正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心境却很少看见。因此,只有经过学生思考过的,才能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3.多说:能说会道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乐于开口,能表达清楚,表达得有理有据就更好了。这既锻炼了语言思维能力,又能彰显个性。

4.多练:高年级的语文中,我们常常安排小练笔这一个环节。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让学生能做到“每课一得,每课一练”,这样习作定然会得心应手。

5.多改: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引导学生自改、互改,创新作文讲评模式,是提高学生写后兴趣的方法之一。

江苏名师管建刚老师认为“写作本质是一种公众的言说”,写后兴趣的培养,让生走出一条“写作—发表—对话”的动态习作教学的成功之路。总之,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里的一块硬骨头,如果一味地运用老一套的程式化、模式化、标准化,学生对习作难以提起兴趣,所以在教学路上我们应敢于尝试创新。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钟启泉.学科教育展望丛书语文教育展望.江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