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头川乡青龙小学

平头川乡青龙小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头川乡青龙小学始建于1936年3月,初名为“会宁县黄倍乡保国民学校”,由任湾村人任思敬先生初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校名改为“青龙小学”。2000年,经县教育局批准,又恢复校名为“青龙小学”。青龙小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农村完小,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就是青龙小学发展的成功经验。

平头川乡青龙小学

平头川乡青龙小学始建于1936年3月,初名为“会宁县黄倍乡保国民学校”,由任湾村人任思敬先生初创。学校原址设在魏家川一座废弃的庄院内,占地面积144平方米,校舍面积20平方米,办学条件极差。当时有学生30人左右,设立1—3年级3个教学班,除开设小学语文、算术外,还有其它课程,但课本全靠任先生手抄。

1938年秋,因校舍破烂,校址迁到青龙山古庙内,校名改为“青龙镇初级小学”,任先生任校长,并成立66人的校董会,学生40多人。随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教学条件极其简陋,于1952年秋,校址又迁到张家坝堡子内,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校舍100平方米,设立1-4年级4个教学班,当时由任先生1人任教,后来又增加3名教师,任秀章任校长。

在三年困难时期,学校停办约一学期,教育教学颇受影响。到1963年秋,学校教育才恢复正常,学生人数增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65年—1966年,校名又改为“文革小学”,“文革”十年浩劫,教育教学质量又受到严重破坏。1969年—1981年,学生不断增加,破旧的校舍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校址又由堡内迁到堡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校名改为“青龙小学”。1983年行政村缩小,青龙村一分为三,校名随村名改为“张坝小学”。2000年,经县教育局批准,又恢复校名为“青龙小学”。

在1985年—1997年期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教育管理走上正轨,教育教学质量也逐年提高,教学设施不断增加,校舍初具规模。目前,青龙小学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6平方米,设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0多名,教职工8人,其中大专学历2人,中师学历6人,姬高一任校长。1993年11月,经县教育局验收,学校被评定为“标准化学校”。

青龙小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农村完小,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纵观70多年的发展历程,青龙小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旧庄破庙的单班复式小学到标准化的拥有6个教学班,8名教师的多班多级小学。70多年来,青龙小学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体现了农村山区办学的突出特色,如艰苦创业、因陋就简、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班级形式灵活多样,全力抓好教学质量,出色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有所成,群众满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就是青龙小学发展的成功经验。

总之,青龙小学的70余年,是不断改革发展的70余年,是人才辈出的70余年,也是辉煌的70余年。历任校长有:任思敬、安居堂、杨生林、张宗良、任笃恭、漆仁山、王廷南、任秀章、陈好武、王振业、马守忠、魏志文、罗玉章、杨建林、任多勇、姬高一。成百名教师辛勤赐教,培育出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其中博士研究生:漆思、沙永忠、沙武天3人。本科、大中专学生100多人。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青龙小学已是面貌全新,学生上课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学校配备了现代远程教育,“两基”达标取得了成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求进,2003年青龙小学在全县六年级升学考试中获全县第七名,2005年获全县第六名的好成绩。

在7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青龙小学可谓人才辈出,为家乡为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的贡献。

(供稿人:姬高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