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房吴初级中学

三房吴初级中学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8年,县上给三房学校拨款173元,废庙堂,兴学堂,在王老先生的精心安排下,盖了3间教室,两间宿舍,箍了4眼窑洞。1969年,县委给三房吴学校拨款1700元,决定将校址迁至地域宽阔的三房吴社。1998年4月,经党委政府批准,利用“义教项目”经费42.45万元新建三房吴初中,校址由三房吴社迁至国道309线南面坝地。2008年2月,王宗学出任三房吴初中校长。如今走进三房吴初级中学,红墙绿树,鸟语花香,书声朗朗。

三房吴初级中学

三房吴初中始建于1946年,创办人是王宗义。1946年,王老先生看着当地人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便萌发了办学校的念头,几经周折,王先生借了一眼破场窑做教室,自己动手泥了几个土台当桌凳,墙上刷上锅墨是黑板,刮圆土块代粉笔,收6名孩子为学生,就这样开始了自己教学生涯的第一步,从此偏僻的山村有了朗朗书声。

1949年,学校迁至北庄老庙咀庙堂。王老先生办学因地制宜,广泛动员群众捐木料为孩子们做课桌。他四处奔波,动员家长送孩子来上学。这样,学生由原来的6人增至23人。

1958年,县上给三房学校拨款173元,废庙堂,兴学堂,在王老先生的精心安排下,盖了3间教室,两间宿舍,箍了4眼窑洞。当时教师发展到4人,学生60余人,使学校成为相对标准的六年制完全小学。

1969年,县委给三房吴学校拨款1700元,决定将校址迁至地域宽阔的三房吴社。在整个修建中,为弥补经费不足,王老先生四处求援,动员百姓投工捐物,自己亲自带领学生拾野柴、烧砖瓦、积废纸沤纸桨。就这样一所占地17亩,教室6间,宿舍12间的“七年一贯制”学校终于建成。

1983年,学校增设初三级,改为“八年制”学校。

1992年,中小学部分开,三房吴独立初中成立。1995年被县政府命名为“三房吴初级中学”。

1997年,张河出任三房吴初中校长。随着生源的不断扩大,现有的校舍难以适应当地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新建校舍,扩大办学规模,成为当务之急。1998年4月,经党委政府批准,利用“义教项目”经费42.45万元新建三房吴初中,校址由三房吴社迁至国道309线南面坝地。经过4个月的奋战,一所占地面积15341平方米、建筑面积2067平方米的新学校拔地而起。

1998年9月2日午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洪暴发。新建的校园霎时一片汪洋,所有建筑浸泡在深达2尺的积水之中,随时有塌陷的危险。在此紧急关头,校长张河,副校长张勇,教导主任王宗学身先士卒,带领广大教师奋力抢险。挖渠排洪,堵挡缺口,有的教师为了挡住山洪,竟然用自己的被子堵水。这次惊心动魄的经历,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2002年,学校多渠道筹款7.65万元,硬化校园面积达4000平方米,使学校环境得到极大改观。

2003年,“危改项目”国家投资16.9万元,地方筹资1.28万元,扩建校舍492平方米,硬化校园800平方米,使学校办公、生活用房基本齐全,其中有较为标准的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理化实验室,教学仪器也达到国家三类标准。

2007年,学校自筹资金10万元,征收平整操场10656平方米,解决了学生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

2007年12月,中国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232.9万元,建设太阳能发电站一座,从此学校用电紧张的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2008年2月,王宗学出任三房吴初中校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学校现有设施根本无法满足需求。为了解决这些实际困难,王宗学校长用尽心思,三番五折,最后他用借、贷、赊、自筹等办法,投资40余万元,一年内就建成厕所一栋,围墙340米,水池一个,教师宿舍6间,大门一座,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狠抓学校内部管理,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平安校园”,县教育局授予“教育教学优秀单位”。

自建校以来,三房初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硕果累累:

1999年四房吴乡人民政府授予“四房吴乡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00年四房吴乡人民政府授予“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先进集体”;

2001年四房吴乡人民政府授予“校园建设先进单位”;

2002年白银市委、市政府授予“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03年会宁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

2005年会宁县教育局授予“家长学校”;

2009年2月会宁县教育局授予“教育教学优秀单位”;

2009年2月会宁县委、县政府授予“平安校园”;

近年全县初中综合评比中:

2005年全县第五名;2006年全县第三名;

2007年全县第一名;2008年全县第三名;

如今走进三房吴初级中学,红墙绿树,鸟语花香,书声朗朗。整齐典雅的一排排教室矗立在绿荫丛中,在红墙绿树之间,蜿蜒着长长的错落有致的校园通道,一如条条纽带牵着漫长的过去,接连着精彩的现在,延伸着辉煌的未来……

(供稿人:张 河 张久林 王宗学 曹德明 王小兵 汪 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