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寄语

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寄语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研究学生性格、行为、品德等价值取向时,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家庭和睦,父母关系良好,家长教子有方,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反之,则会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从而影响孩子的是非观念,阻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发现这种问题后,应该及时提醒家长收敛暴力,多给孩子讲道理,真诚的沟通一定能得到孩子充分尊重和理解,从而拉近两代人的关系,逐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第三节 家庭环境与孩子成长

班主任工作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在研究学生性格、行为、品德等价值取向时,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家庭和睦,父母关系良好,家长教子有方,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反之,则会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从而影响孩子的是非观念,阻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所以说,孩子性格的形成,不单是先天的赐予,更多的是深层次的家庭社会因素,这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的问题。针对孩子独特的表现,如果教师对这些家庭做一细致分析,就会很容易发现问题学生的家庭存在共性,那就是家庭环境的不和谐,对孩子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单亲家庭

婚姻的不幸对夫妻双方都会造成伤害,但受伤害最大的还是自己的孩子。随着离婚率的升高,单亲家庭越来越多。一方亲人抛下自己走出家门,造成孩子心理的阴影。一方面是对父亲或母亲的思念;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自卑,感觉自己是没娘要的孩子,好像比别人缺少了一份爱。不愿意与同学或老师谈及家庭,在课堂上涉及父爱或母爱的话题就会触及到痛处。长此下去,孩子变得孤僻离群,从而形成自卑、自闭、忧郁、懦弱的性格。

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不但要为孩子创设轻松友爱的班级氛围,还要联系家长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多与孩子游戏或谈心,有必要就给孩子创造一些宣泄情绪的机会。美国的学校常采用这种方法,在每学期特定的时间,让学生们大喊出自己心中的郁结。情绪的宣泄使郁闷找到了出口,帮助心理恢复健康常态。

二、重组家庭

重组家庭的问题似乎比单亲家庭的问题还要严重。单亲家庭里,孩子感觉只是失去了一个亲人的爱,而重组家庭的孩子以为双方的爱都失去了。以为家庭重组之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已经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他的配偶身上或再生儿女身上了。孩子这时会愈加感觉孤苦无依,甚至出现了离家出走现象。这样的孩子性格容易走向极端,因为爱的缺失,他们觉得人与人之间没有温暖,形成孤僻叛逆的性格,甚至仇视社会,习惯打击报复。完成了由压抑型向攻击型的转变。

这类孩子可能得到的爱太少,作为长辈,我们应同情和怜惜,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应该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提醒家长要加倍给孩子关心和教育,因为是家长的错误造成孩子性格的变化,家长该负主要责任。除了这一方面的努力,更理想的效果,就是加强重组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多创造一些在一起游戏出行等交流的机会,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家长责无旁贷的责任。

三、隔辈抚养的家庭

由于某种原因,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抚养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性格上的问题。据观察,这类孩子的成长环境缺少约束,一是出于对孩子的喜爱;二是觉得孩子离开父母可怜,所以用自己的溺爱作为对孩子的补偿;再有就是受孩子父母嘱托看管,不好太严厉。

祖辈对孩子的过分疼爱,很容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说一不二。他们一般纪律性较差,不懂规矩不讲礼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得给他买什么,性格偏激、自私、抗挫折能力较差,缺少同情心。在学习上表现为不虚心、不刻苦、不接受同学批评、自觉性差、集体意识淡薄等。

对于这类孩子,一是教师为他讲道理、立规矩;二是要与家长取得沟通,逐渐改变教育观念,适当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给他们讲一些励志故事,对他们进行有益的挫折教育,尽量创造锻炼他们能力的机会。

四、暴力家庭

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或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对孩子横眉立目,严重者拳打脚踢,打孩子在中国家长看来再正常不过,他们认为自己打自己的孩子是天经地义。却不知家长的暴力给孩子的性格形成带来的极坏的影响。这类家庭的孩子,一是可能胆小、懦弱、没有安全感、畏惧社会;二是家长已经成为榜样,在他与人相处时遇到问题也用武力解决。形成后者的情况居多,孩子加倍的叛逆,当忍受到一定程度后甚至与家长关系破裂。这类孩子的暴力倾向在校园表现为打架斗殴,在学习上表现为粗心大意,缺少细心和耐心。

暴力永远不是解决孩子问题的最佳做法,皮肉的疼痛治标不治本,只有给孩子心灵的触动,才能从原本处解决问题。教师发现这种问题后,应该及时提醒家长收敛暴力,多给孩子讲道理,真诚的沟通一定能得到孩子充分尊重和理解,从而拉近两代人的关系,逐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五、条件优越的家庭

溺爱孩子的现象可能发生在任何经济条件的家庭,但是以条件优越的家庭居多。由于家庭社会地位高或者经济条件好,孩子从小就感到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可能源于衣食住行的高档,也可能源于旁人的恭维夸赞,还可能源于父母无意间的流露。只这些因素就可以构成孩子虚荣、不务实、不勤奋的不良性格,如果家长再不当溺爱,便促使孩子在平时与同学比吃、比穿、比消费,养成了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在学校就会表现为傲慢、不合群;学习上表现为动力不足,产生知识无用的思想。

家长在事业上的努力无可厚非,良好的经济条件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孩子成功,但是需要家长适当的教育,尤其是挫折教育和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家长的成绩并不属于孩子,将来的生活还需他自己创造。很赞成西方国家教育孩子的理念,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性格,才是可以让他们享用一生的财富

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儿时的家庭环境息息相关,每个家长都希望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每一位老师都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长辈,关注孩子要从小事做起,要多注重孩子性格的形成与能力的培养。最后用一句话结尾,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愿与家长共勉: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