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跆拳道运动员科学选材

跆拳道运动员科学选材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状况及生长发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形态指标。跆拳道运动员的身高要求相对偏高,身高过低不利于专项对抗。该指标反映下肢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下肢适度较长可保证运动员在做动作时幅度较大,动作舒展。现代跆拳道竞技运动要求运动员既要具有较高的身材,又要有良好的肌肉力量。

20 跆拳道运动员科学选材

跆拳道是一项源于韩国现代竞技武术,以手脚并用为技巧的搏击项目。它不仅可以强身壮体、自卫防身,也是一种形体与德行的修炼,是朝鲜半岛较普遍流行的一项技击术,它由品势(特尔)、对抗、击破、特技等部分内容组成。

本章所述跆拳道运动项目选材主要以竞技对抗跆拳道为主。我国跆拳道自陈中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金牌以来,发展得很快,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跆拳道技术、战术水平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跆拳道技术以腿为主,以手为辅,主要在于腿法的运用。跆拳道攻击方法中起主导地位的是腿法,腿法技术在整体运用中约占3/4。腿的技法有很多种形式,可高可低、可近可远、可左可右、可直可屈、可转可旋,威胁力极大,是非常实用的克敌制胜技法。

根据竞技跆拳道比赛规则和项目制胜规律,我国国家跆拳道队曾把跆拳道项目特点总结为:“快、全、连、变、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跆拳道项目开始采用电子护具记分,并修改部分竞赛规则,之后跆拳道项目特点修改为“快、高、全、连、变、准”;另外,跆拳道精神被总结为:“礼义廉耻、坚忍克己、百折不屈”。本章将围绕跆拳道项目竞赛特点和精神特点,简要论述竞技跆拳道的科学选材方法。

20.1 选材的基本要求

(1)选材年龄。男女年龄均在7~16岁。

(2)身体形态。形体匀称,身材比例合理,肌肉发达,胸阔、肩宽、髋窄。为满足击打动作的高效性,特别是满足“高”的特点,击头动作不受局限,有效扩大击打范围,运动员须具备上肢长度适当,下肢相对较长,小腿相对较长的体形特点。

(3)运动素质。速度快,爆发力强,下肢缓冲性好,核心力量均衡,平衡能力强,动作灵活、稳定,腰部、腹部、背部、臀部、腿部力量是关键,踝关节活动度大、稳定性好,柔韧素质好。

(4)生理生化。快肌纤维比例大,机体承受击打力强;跆拳道比赛两分钟一局,共3局,局间休息30 s,因此运动员需具备良好的无氧代谢能力、有氧代谢能力,机体抗酸力强。

(5)心理品质。神经类型为灵活型、安静型、稳定型,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强而集中,平衡性好,灵活性高,能承受强刺激,自控能力,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具有较优越的天赋素质和才能基础。智力高或智力超群,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富于想象,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注意力集中,观察力、记忆力强,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强,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速度快。好胜、自信,具有强的活动能力,活泼、热情,具有外倾性。行为果断,判断准确,反应迅速,喜欢快节奏、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

(6)技能表现。技术全面,动作快速、连贯、准确,放松自然。

20.2 选材的指标

选材指标如表20-1所示。

表20-1 跆拳道选材指标表

20.3 选材指标的测试方法及意义

20.3.1 形态类

20.3.1.1 身高

方法:被测者赤脚,以立正姿势站于身高坐高计底板上,足跟、骶骨部和两肩胛与立柱相接触,身体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测量者站在被测者的侧面,将被测者头部进行调整,支柱压板水平下移,轻放于头顶最高处,松紧要适度,观察并读取数据。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状况及生长发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形态指标。跆拳道运动员的身高要求相对偏高,身高过低不利于专项对抗。

20.3.1.2 指距-身高

方法:将测量尺(超过2 m的钢尺或皮尺)固定在平台上,被测者两脚分开,两臂左右侧平举,上体伏在测量尺上,一手中指固定于测量尺零位,上肢尽量向另一侧伸直,两手臂成一直线。测试人员面向被测者,测量两中指之间的距离。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指距-身高是反映人体上肢长短和肩部宽窄的重要指标,也可反映上肢的相对长度。该指数数值适度较大时,可在专项对抗中有效地扩大防守范围。

20.3.1.3 下肢长B/身高×100

方法:大转子上缘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该指标反映下肢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下肢适度较长可保证运动员在做动作时幅度较大,动作舒展。跆拳道技术主要以下肢动作为主,不少动作的幅度、难度和用力强度都很大,下肢较长可有效获得对抗优势。

20.3.1.4 踝围/跟腱长×100

测踝围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肩宽,测试人员用带尺在左小腿踝关节上方,以水平位置量其最细处的围度,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测跟腱长方法:被测者面向墙,两脚并拢,扶墙提踵使小腿三头肌充分收缩,测试人员于腓肠肌内侧腹下缘画一测量标志,然后令被测者还原成站立姿势,量其内侧肌腹下缘标志线到地面的垂直距离,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该指数反映踝围与跟腱长的比例关系及小腿的形态。踝围较小而跟腱较长,则小腿肌肉收缩的作用力集中,有利于踝关节的蹬伸,小腿爆发力强,从而有利于各种踢腿动作的完成。

20.3.1.5 髂宽/肩宽×100

测肩宽方法:被测者两脚分开与髋同宽,自然站立,两肩放松,测试人员站其身后,先用食指骨肩胛沿向外摸到肩峰外侧缘中点,再用测径尺量两肩峰间距离。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测髂宽方法:被测者和测试者位置同肩宽测试。测试人员用两食指摸及髂嵴外缘,用测径尺量两髂嵴外缘间的最宽距离。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跆拳道要求运动员动作迅捷、灵巧、准确,运动员髂宽小、臀薄,则身体相对较轻,也有利于绕身体纵轴的转动,动作可更灵活。这一指数越小越好,但应以骨盆窄为主,肩宽过大会影响动作的灵活性,不利于各种转身击打技术的完成。

20.3.1.6 小腿长或小腿长+足高,(小腿长+足高)/身高×100

方法:被测者站立,体重落在左脚上。右脚抬起、屈膝将脚踩于凳子上,全脚掌贴于凳面,小腿与凳面垂直。测量人员面对被测者,游标钢尺与小腿胫骨纵轴平行,钢尺的固定齿端触凳面,移动游标,使其对准胫骨点,测量胫骨点至内踝点(小腿长)或胫骨点至凳面的距离(小腿长+足高)。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 cm。

“小腿长或小腿长+足高”是反映体型特点的一个重要指标。(小腿长+足高)/身高×100,又叫小腿长指数,该指数表示小腿的相对长短,指数越大,说明小腿越长。

下肢适度较长可有效提高击打范围、防守距离,有效降低击头难度,提高得分率。

20.3.1.7 体重/身高×100

现代跆拳道竞技运动要求运动员既要具有较高的身材,又要有良好的肌肉力量。“体重/身高×100”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身体的充实度。一般来说,力量与肌肉横断面积成正比,这个指数大,表明肌肉量和肌力的优势,世界优秀跆拳道选手这个指数都比较大。但指数过大、体重太重会影响动作速度,因此要有一个适当的范围。

20.3.2 功能类

20.3.2.1 心功能指数

被测者静坐心率标记为P1,然后让被测者从立正姿势开始,按节拍器节奏,在30 s内完成30次匀速蹲起动作。要求下蹲到最大限度,站起时,两手平举,足不离地,最后一次蹲起结束后,立即测10 s脉搏,然后将测得的脉搏数乘以6得到运动后即可的心率,标记为P2,在休息1 min后再测10 s脉搏数,乘以6得到恢复期第1 min后心率,标记为P3,将测试3次结果代入心功能指数公式。

心功能指数=(P1+ P2+ P3-200)/10

该指数越小,表明心肺功能越强。

20.3.2.2 肺活量/体重

方法:被测者站立位,做一次或两次扩胸运动或深呼吸后尽力深吸气,吸满后再向肺活量计的口嘴尽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气为止。此时所呼出的气量即为肺活量,重复测量三次,取其最大值作为被测试者的肺活量值。

肺活量/体重可反映人体的肺容量及呼吸肌、呼吸器官发育状况的指标,用于衡量肺功能水平。跆拳道运动员需要良好的呼吸功能,这就要求其肺活量/体重数值较高。

20.3.2.3 血红蛋白

方法:血细胞计数器。

血红蛋白反映运动员的营养与功能状况,血红蛋白含量直接影响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其变化还能反映机体对训练的适应情况。跆拳道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浓度应较高。

20.3.3 心理类

20.3.3.1 光反应

方法:被测者坐在心理功能综合测试仪前,手拿装有信号的键盘,注视键盘上的信号灯,主试发出预备信号口令后按键、计算机发出信号,要求被测试者看到信号后立即做出反应(按键)信号连续出现十次(可减可增)。记录十次反应的平均值(单位:毫秒)。

光反应时简单反应时之一,可测定人对视觉刺激做出反应的速度,数值越小表示运动员的反应越快。

20.3.3.2 选择反应时

方法:使用反应时测定仪对被试进行简单视觉反应时测试。测试时,被试坐在仪器前,手指按住反应盒上的反应键,主试发出预备口令,被试注视信号盒,当随机刺激呈现,即反应盒上的8个指示灯中的随机一个点亮,要求被试迅速按下对应于该指示灯的目标键。其中从刺激呈现到被试手指离开反应键的时间为反应时;被试手指离开反应键到被试按下目标键的时间为运动时。每个被试共测量10次,剔除反应错误的次数,计算被试的平均反应时和运动时。

测定人的视觉动作反应速度和准确性,可反映人体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选择反应快、准,运动员在场上的反应也快,动作的准确性也较高。

在跆拳道项目中,获得过成绩的跆拳道运动员的简单反应时均显著快于尚未获得成绩的运动员。即专项水平高的运动员的反应时(简单和专项反应时)要显著更快,说明反应速度快慢是同场对抗格斗类项目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在运动员选材、训练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

20.3.3.3 速度知觉

方法:被测者用最高跑速以下(中速或慢速)跑30~50 m,然后重复,计算两者时间(速度)误差,共做3组,求出误差平均数,误差越小越好。

速度知觉反映了运动员对速度感觉的能力差异。运动员需要精确的速度知觉能力,以对动作和器械使用做出敏捷正确的判断。

20.3.3.4 脚踏频率

方法:将脚踏频率测试仪定时时间设定为10~20 s,主试按“启动”键,令被试开始连续脚踏,听到声响后停止,记录快速脚踏次数。

脚踏频率是测定运动员在一定时间内的连续快速脚踏次数,可反映运动员腿协调性、长时间做功时肌肉耐受力和疲劳度的变化。完成次数多者,则其在场上的脚步移动较快,同时腿也不易疲劳。

20.3.3.5 上肢敲击频率

方法:被测者先练习左右及前后敲击敲击板三四次,然后,主试下令“预备”“开始”,同时记录时间和次数。到30 s命令“停止”。记录下敲击敲击板的次数。

通过测定在一定时间内上肢连续敲击的次数,可反映运动员手腕和上肢的灵活性和耐受力,以及疲劳度的变化。完成次数多者,则其完成手部动作较快,同时上肢也不易疲劳。

20.3.3.6  808量表测试

测验过程说明如下:

测试可个人或集体进行,测验时要求环境安静、光线明亮,被试功能状态正常,备笔一支,主试将808量表按每份3张准备好,在黑板上画好演示用的符号,并备秒表一块。

主试先用简短、通俗的语言向被试介绍808量表[1]

施测前,被试将相同的3张量表分别编为1、2、3号,备做3种难度测验用,并认真填写1号表表头各栏目内容,2、3号表可仅填写姓名,填好后放入抽屉或反面朝上放在桌上。

(1)1号表测验。规定2个标志符为全表的应找符号,即每一行要找的都是这两种符号,无论是单个出现还是同时出现都是应找的。(此种方法观察被试分化抑制建立的速度,可反映大脑皮层分化能力。)在测试前,主试在黑板上演示查找方法,待被试明白后,公布应找的2种符号,开始正式实验。被试在听到“预备”口令时将1号表翻过来,拿好笔;听到“开始”口令后,即可逐行逐个快速准确查阅要找的符号,找到了用笔在该符号中间划一横杠,力争不错划,不漏划,错划后不能涂改(改了仍然算错),漏划不再不划。查完一行,再下一行,直至规定的时间结束。当听到“时间到”口令时,被试在所查阅的最后一个符号中间打上“√”标记,并立即停笔,将表翻过来或放进抽屉里,同时拿出2号表,但仍反面朝上,休息片刻(约30 s)。

(2)2号表测验。每行右边线外的2个符号为本行的应找符号,即应找符号每行都变换。不论符号是单个还是同时出现都是应找符号。其余与1号表要求同。当听到“时间到”口令时,被试在所查阅的最后一个符号中间打上“√”标记,并立即停笔,将表翻过来或放进抽屉里,同时拿出3号表,但仍反面朝上,休息片刻(约1 min)。

(3)3号表测验。在规定每行2个标志符为本行的应找符号外,还规定**中的一个为特殊符号,凡在特殊符号后紧跟的一个应找符号,在这个符号上不能划横杠,而应划圈。其余与1、2号表同。当听到“时间到”口令时,被试在所查阅的最后一个符号中间打上“√”标记,并立即停笔,将3号表与1号表、2号表一起依次叠好,放在桌上。

测验都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认真配合。

评分方法:每表须统计总阅符号数、应找符号数、漏划符号数、一般错找符号数,3号表还有特殊错找符号数。然后计算得分数、漏百分率、错百分率,最后按标准评定神经类型。

评定出来的神经类型共有16种,分别是:①最佳型;②灵活型;③稳定型;④安静型;⑤兴奋型;⑥亚兴奋型;⑦易扰型;⑧亚易扰型;⑨上中型;⑩中间型;〇11下中型;〇12低中型;〇13谨慎型;〇14泛散型;〇15抑制型;〇16模糊型。神经类型是运动员心理选材的重要遗传指标。研究发现凡属模糊、抑制、泛散型运动员,即使其他条件再好,最终都成不了才,且不同运动项目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神经类型的运动员。

20.3.4 素质类

由于竞技跆拳道是一项集各项运动素质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对于运动员动作速度、速度耐力、速度力量、动作速率都有相当高的要求。既要运动员具备每场比赛自始至终都保持充沛体力的能力,保证在比赛中正常发挥和有效地运用技术和战术;又同时需要具备力量耐力,即必须具备长时间激烈对抗中有效打击和防御对手的能力,而且这些耐力至少保持到整个比赛结束,否则就不会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

20.3.4.1  100 m跑

方法:400 m平坦跑道,选100 m直道作为测试跑道,测试前做好思想动员,要求被测者全力以赴,测出真实水平。被测者至少2人一组,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发出口令时摆动发令旗。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被测者胸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100 m跑可反映运动员的速度和爆发力,评价运动员的快速位移能力。

20.3.4.2  400 m跑

方法:400 m平坦跑道若干条,测试前做好思想动员,要求被测者全力以赴,测出真实水平。被测者至少2人一组,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发出口令时摆动发令旗。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被测者胸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00 m跑可反映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

20.3.4.3  3000 m跑

方法:400 m平坦跑道若干条,测试前做好思想动员,要求被测者全力以赴,测出真实水平。被测者至少2人一组,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发出口令时摆动发令旗。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被测者胸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000 m跑是反映有氧耐力水平的指标,跆拳道的正式比赛为3回合制,每回合2 min,回合之间休息30 s,而且每次比赛的所有场次都要集中在1 d之内打完,所以有氧代谢能力极其重要。

20.3.4.4 立定跳远

方法:被测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在起跳线后,屈膝摆臂尽量向前跳,双足着地,丈量起跳线至最后着地点后沿之间的距离。被测者穿钉鞋,每人跳三次,记录最好一次的成绩,以厘米为单位。

立定跳远可反映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和身体协同用力能力,间接体现运动员完成场上各种步法和弹跳动作的力量基础。

20.3.4.5 下腰

方法:被测者在平地或垫子上先取仰卧姿势,然后双手用力将身体推起,使身体呈反弓形,尽量使双手移向双脚方向,当不能移动时,测量手脚之间的距离。

下腰可反映肩、胸、腹、髂的柔韧性和伸展度。竞技跆拳道运动以踢法为主,对腿部和腰髋的柔韧性有极高的要求。它是动作质量和动作灵敏的前提和保障。

20.3.4.6  3 min立卧撑

方法:被测者取立正姿势,听到开始口令后,双手在脚尖前扶地成蹲撑,双腿向后伸直成俯撑,再收腿成蹲撑,然后还原成立正姿势,即为完成一次动作。连续做3 min,记录合格动作数。成俯撑时,背、腿必须伸直,不得弓背和屈腿;开始和结束姿势必须立正,动作不合格,不予计数。

3 min立卧撑可反映运动员的协调能力以及神经系统兴奋转化。

20.3.4.7  1 min屈腿跳起×3组

方法:被测者选择优势腿作为起跳腿,另一条腿屈曲,记录1 min跳起的次数,连续测三次,记录最好成绩。

该指标可反映运动员的连续跳跃能力,同时可评定运动员意志品质。

20.3.5 专项类

现代竞技跆拳道技术日益向高难度、强竞争、重效果的方向发展,竞技技术由于受竞赛规则的限制,趋向简单化,更加经济实用。在此我们可选取跆拳道竞技中的常用七种脚法(劈腿、横踢、前踢、侧踢、旋踢、后踢、双飞)和一种拳法(直拳)的攻防动作,动作的自由组合采用脚靶技术、护具技术的方式加上竞技实战,作为技、战术能力的评价指标,测定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能力。

此3项评价指标是综合评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由教练员评定运动员完成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的能力,技术规范程度及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

20.4 选材评价说明

(1)本标准适用于7~16岁的男女跆拳道运动员选材。

(2)各项指标的评分,一律用测试时拍摄的骨龄片确定生物年龄,根据生物年龄进行评价。

(3)若缺少由运动队负责测试的指标,则形态、功能、心理分别按占类别满分的比例计算得分。综合得分由形态、功能和心理的原始分占三类别满分之和的比例计算。

20.5 评分

(1)采用五级评分制,各指标所对应的等级的分值如表20-1所示。

表20-1 各指标对应的等级分值

(2)评分计算。指标得分等于各指标得分分别乘各指标权重,类别得分等于各指标得分之和乘类别权重。

(3)总分与评定等级关系。总分在80分及以上为优秀;总分在70~79.9分为良好;总分在60~69.9分为中等;总分在60分以下为不及格。

(4)评价完成后在现有队员之中,“优中选优”。

(5)本评分及评价方法仅供教练员参考使用。

20.6 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

跆拳道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如表20-2所示。

表20-2 跆拳道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

续表20-2 

【注释】

[1]这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测验,通过测验可帮助大家了解自己的反应能力、观察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心理稳定性水平和特点,对提高心理素质、完善自我有参考作用。为了搞好测验,应做到:①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不能有半点虚假;②注意力集中听讲解,不理解的问题在答疑时间及时提问;③一切行动听指挥,按统一的要求、规则、方法进行测验,不可自行其是。测验是要求大家认真、快速、准确地将规定要找的符号按照统一的规则找出来,要求在5 min内找出的符号尽可能地多,并尽可能不错找、不漏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