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师范教育观”

“大师范教育观”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陶行知以其丰富的教育实践,生动阐释了他对师范教育的独到理解。上述关于师范教育应同时培养专业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陶行知的“大师范教育观”。陶行知主张,师范教育必须面向全部学制的要求,即确立面向“大教育”的师范教育办学方向。陶行知根据“大教育”的需要,设计了立体交叉、纵横沟通、灵活多样的师范教育结构模式。陶行知非常重视乡村师范教育,这和他一贯重视乡村教育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三)师范教育的结构与体系:“大师范教育观”

陶行知以其丰富的教育实践,生动阐释了他对师范教育的独到理解。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针对当时师范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主张建立中国特有的师范教育体制。根据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并总结中国师范教育经验,他提出“广义师范教育”的思想,给师范教育的办学方向、教育功能、结构模式、培养目标、教学机制、管理体制等赋予了新的内涵。上述关于师范教育应同时培养专业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陶行知的“大师范教育观”。其中,关于调整师范教育结构、建立师范教育开放体制的思想,对于我国当下教师教育改革仍然颇具价值。

1.全方位的师范教育功能

陶行知多次强调,凡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无论是教育行政人员、各级各类学校校长,还是普通教师、普通职员,都应当进行专门培养。师范教育既要承担培养未来教师之责,也要担负在职教师培训之任;既要培养培训教员,也要培养训练行政人员、校长、职员。陶行知主张,师范教育必须面向全部学制的要求,即确立面向“大教育”的师范教育办学方向。[20]全部学制包括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样的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逐步从“小教育”裂变为“大教育”;而师范教育必须为“大教育”培养和训练各种各样的教育人才。“大教育”思想与当今时代的终身教育、全民教育思想异曲同工。

2.多元化的师范教育结构

陶行知根据“大教育”的需要,设计了立体交叉、纵横沟通、灵活多样的师范教育结构模式。纵向层次上,分为初级师范、中级师范、高级师范、教育科大学、教育研究院,包括“初级—中级—高级—研究院”各级学校;横向类别上,则包括幼儿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而且有各种以训练在职教育人员为主要任务的长期、短期的师范补习学校或培训班、养成所。[21]不论是以培养未来教育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育研究院、教育科大学、高级师范、中级师范、初级师范、幼儿师范、女子师范,以及大学教育科、中学师范班、中心小学师范班、大中学校的职业教员养成所等,还是以训练在职人员为主要任务的各种长期或短期的师范补习学校或培训班、养成所,抑或是即知即传的“艺友制”“小先生制”“传递先生”等,都强调师范专业的“系统研究”“充分修养”和“继续深造”。这一广义师范教育的结构模式正是建立在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上,从而能够主动适应整个教育体系改革和发展要求,也能主动满足各种各样教育人才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要求。

3.一体化的师范教育体制

陶行知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多元化的师范教育结构,虽是当时改造师范教育的蓝图,但与当今倡导的“教师教育一体化”思想异曲同工,为我国构建教师教育体系提供了新的视野。

长期以来,我国的师范教育结构呈现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分离的特点,以培养新师资为主的各类师范院校教育和以训练在职教师为主的教育学院、进修学校、广播电视教育等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界限分明,各行其是,条块分割,缺乏沟通。这样的师范教育结构存在不少弊端:重视教师职前教育而忽视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重视教学人员的培养而忽视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重视学历教育而忽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重视学校教育人员的培训而忽视社会教育人员的培训等。随着基础教育师资数量需求的变化和质量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对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教育科研能力等要求的提高,完善师范教育功能,联结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实现教师教育的一体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要求也日益紧迫。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是符合当今国际教师教育潮流,推进我国教师教育实现开放的必要举措。

陶行知的“广义师范教育”思想,启发我们面对中国教师教育的历史与现实,认真思考如何克服师范教育功能缺失的问题,确立新的教师教育理念,切实探索和建立一个多元化、一体化、开放化、终身化的教师教育新体系,构建纵向沟通、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整体格局并发挥优势。

4.本土化的乡村师范教育

陶行知非常重视乡村师范教育,这和他一贯重视乡村教育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他对办学方向始终有着明确定位,那就是“教育要面向劳苦大众”,使90%以上未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受到教育。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我国人民,乡村占百分之八十五,城市占百分之十五”,[22]因此中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必须彻底改造乡村教育。改造乡村教育需要师资,而旧式师范教育历来“重城轻乡”:“中国的师范学校多半设在城里,对于农村儿童的需要苦于不能适应。城居的师范生平日娇养惯了,自然是不愿到乡间去的。就是乡下招来的师范生,经过几年的城市化,也不愿回乡服务了。”[23]为此,陶行知发起“师范教育下乡运动”,大声疾呼,“乡村师范学校负有训练乡村教师、改造乡村生活的使命”。[24]师范学校不仅要在乡村设分校,而且要在乡村环境里训练乡村师资,“我们要想每一个乡村师范毕业生将来能负改造一个乡村之责任,就须当他未毕业之前教他运用各种学识去作改造乡村之实习……我们不要以为把师范学校搬下乡去就算变成了乡村师范学校。不能训练学生改造眼面前的乡村生活,决不是真正的乡村师范学校。”[25]

陶行知专门探索、实践了乡村师范学校的办学形式、课程内容与教学途径等,提出“乡村师范学校以中心小学为中心”“全部课程就是全部生活”“没有课外的生活也没有生活外的课程”,以及“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等独具本土价值和实践智慧的师范教育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