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促进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性投入

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促进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性投入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促进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性投入作为主要出发点,探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应该如何改进和调整。与学习活动相关的一种积极完满的情绪与认知状态称为“学情”。这种学情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体成长速度。因此,民办高校的生源情况相对公办高校而言不太理想。

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促进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性投入

张兵令

(上海杉达学院教务处,201209)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协调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持续对教学活动进行监控和指导,成为高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以往谈到教学质量监控,通常强调对教师教学的监督和检查,缺乏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和引导;强调对教学成效的考核,缺乏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然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本文以促进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性投入作为主要出发点,探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应该如何改进和调整。

一、学习性投入的含义

学习性投入这一概念源于人们对学校教育过程与学生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乔治·库(George D.Kuh)提出来的。实质上,它是一个测量学生个体在自己学业与有效教育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学生如何看待学校对他们学习的支持力度的概念,其本质就是学生行为与院校条件的相互作用。

学习性投入调查的基本理论假设是:学生在那些具有有效管理教育目标的活动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获得的反馈就越多,他们在知识、技能和人格上的发展也就越好。同时,学校越是从各方面创造条件鼓励并支持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些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便会在这些活动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获得更多的学习效果。

与学习活动相关的一种积极完满的情绪与认知状态称为“学情”。具体表现为学生把时间与精力倾注于学习活动之中,即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这种学情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体成长速度。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和整个教育经历。因此,学生的学习性投入特征可以用来反映教育质量,并且是反映学生学习和个人成长的最好指标。

二、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张,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化教育推广为大众化教育。我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从1997年的335万增加到2012年的3 000多万,居世界第一。我国目前有2 700多所高校,以公办为主,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可度和信誉度相对较低。因此,民办高校的生源情况相对公办高校而言不太理想。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和劣势。

目前,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学习性投入上做得还不够,主要表现为:

1.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了解,也毫无兴趣,高考志愿是父母代为选择的。

2.由于中小学长期的“填鸭式”教学,使不少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大部分学生懒于思考,总依赖于教师,缺乏积极主动性。上课迟到、早退、睡觉、发微博等现象屡禁不止。尽管部分民办高校效仿中学,强制要求学生上早自习和晚自习,然而“强扭的瓜不甜”,收效甚微,自习教室成了“聊天室”,甚至想学习的学生也无法安心学习。

3.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师讲我听,师问我答”,学生养成了由教师主导课堂而不是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习惯。只“学会”了书本知识,而忽略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养成。期末考试如果任课教师不划重点,就无所适从。课余时间上网、娱乐更有“吸引力”,花在图书馆的时间和做作业的时间少。

4.学习效果差,效率低,每学期参加补考和课程重新学习的人数多。

三、宏观理念的转变

基于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现状,要想扭转学生学习性投入少的局面,应该从以下几个管理观念上作改变:

1.教学管理关注的视角从学校主体转向学生主体。大学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校通常强调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学生如何学、是否想学、投入学习的时间等内容缺乏考虑。只有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一步思考和深化课程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做到学校与学生的“共振”,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质量监控重点从教育成果转向教育过程。我们在评价教学效果的时候,总是“以成败论英雄”,关注的是学生的成就、论文、发明、专利等结果,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把握。事实证明,结果源于过程,只有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有好的结果。过程是可监控和引导的,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阶段性反馈,做出合理调整,才能有理想的产出。

3.教学效果的评价应由单纯对知识的认知转向对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的综合考量。中国有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不是死记硬背用来考试的,而是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创造效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学校学的知识到了工作岗位已经成为“历史”,学生必须学会再学习。

四、有针对性地调整日常教学管理

根据宏观教学管理理念的指导思想,民办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也要将新的管理思想落实到实处,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引导,努力从各方面创造条件鼓励并支持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些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去。

1.深化课程改革,让学习更容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程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架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重要途径,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社会需求,制定合理的课程框架。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设置课程的学习顺序。

课程内容的设置、讲解的先后顺序、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学习习惯等特点,结合预期的目标,合理组织。教学进度和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千人一面”。要彻底改变“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的局面。

学校定期组织课程教学大纲的评比,不仅要教师写出教学安排,还应附上教学对象的背景调查情况和对策说明。

2.加强课堂教学监控,鼓励任课教师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模式,教师再不能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导演”,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努力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使课堂有效、高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应是学习的最佳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了探索活动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就是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创设相关条件,再结合所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规律。在这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心学生的进程,在适当的时候作引导、点拨。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交流、学习和参与的机会。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形成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又能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可以通过听课、座谈、评教、问卷、学生信息员等途径,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于调整授课内容或方式,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问的时间,鼓励师生交往。

大多数高校的教师不是“坐班制”,学生下课后就难见到教师了。学校应该鼓励教师每周抽出不少于一个工作日的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并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明确公布答疑时间、地点以及联系方式。

对学生来说,宽松民主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教学相长,只有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敢向老师提问,陈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才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自身素质上多下功夫。例如,在教学中能设计出精妙的问题情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生活中的实例,经典故事等,拉近教师、知识、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了,学生就会觉得学习的氛围是愉悦的、和谐的,是一种积极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可以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促进学生强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意识。

4.开展行业专家进校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西方有句谚语叫“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却无法迫使它饮水。”说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需要、兴趣、动机的重要性。聘请行业专家到学校开展各类讲座,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客观、理性、具体的认识,从而对专业产生兴趣。通过专家现身说法,了解本专业需要的知识结构、行业最近动态以及学科的前沿知识与流行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同时,专家的成功经验也可以让学生有榜样就在身边的感觉,更加有明确的动力和奋斗目标。

5.开展多种竞赛,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发挥长处。

学生都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和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课堂上可以采用阶段小结、课堂小测验、问题积分卡、讨论组等形式,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比、学、帮、赶、超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处在一个热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团体中,自然会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定期、及时反馈,善于运用表扬,让学生有明确的努力目标,更加愿意参与其中。

学校可以组织读书笔记、辩论赛、读后感征文、专业知识抢答、技能大赛等竞赛,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也会大大加强,这样既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他们永争第一的竞争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日常教学管理措施,鼓励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使其主动进行课程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与学生平等相处。学校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思想,做好教学的过程管理,从各方面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并支持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爱上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华林等.学习性投入调查.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的新视角[J].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2010,(4):24.

[2]清华大学“本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课题组.NSSE2China问卷使用手册[K].2009:224.

[3]Pascarella,E.T.,&Terenzini,P.T..How College Affect Steudent[M].SanRrancisco,CA:Jossey Bass.2005.

[4]许锦宏.发挥学生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http://www.zh09.com/lunwen/education/jiaoxue/201007/405649.html.

[5]冯芳.高校本科教学分类评估面临之困境浅谈[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22):164 1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