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模式探析

管理模式探析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还存在着如应付差事、抄袭等许多问题,没有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正是由于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重要地位,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越来越重视,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改革与实践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高职财经院校普遍提高了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高职财经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模式探析

常明敏

进入21世纪以来,新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并占据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因此,探讨如何培养适应这一时代特征、促进经济建设的财经类人才,建立高职业技能、高应用能力的高职毕业生的培养模式是意义重大的课题。

“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部“十一五”规划2006年工作要点之一。以往高职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对于财经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环境日新月异,国家经济政策、环境要求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去适应千变万化的经济环境。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是锻炼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过程。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还存在着如应付差事、抄袭等许多问题,没有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一教学环节的方法、过程、内容、形式等进行改革。

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正在蓬勃发展,社会需求一线职业技能人才的品位已经或正在升格,而培养人才的模式基本上没有改变,这种人才需求升格与培养模式依旧的不协调,若不加以改革引导,必将在高职院校出现“招生难、就业难”的困境,最终我们培养的所谓人才将被人才市场无情地淘汰。从这个意义上说,采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造就高技能、高能力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生存的需要。

财经类专业均为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其教学,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掌握各项技能,只有两者结合,学生才能学以致用。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重视财经类专业实践性环节的教学。

高职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是指校内实验、校外实习等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实践性教学,即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课程作业和课程实验教学等;二是综合性实践教学,即需要综合运用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课程设计、社会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中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总结。正是由于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重要地位,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越来越重视,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改革与实践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1 高职财经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改革日新月异,财经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财经一线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这就要求高职财经类专业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较高的技术操作能力,更要重视学生适应经济改革、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培养。几年来,随着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的提升,对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认识的进一步提高,探索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新思路,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工作,使毕业设计(论文)状况有所好转,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1 优势

1.1.1 提高了认识

高职财经院校普遍提高了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重要性的认识。认为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实施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

1.1.2 加强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性

对毕业设计(论文)有明确的整体要求,在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评分、总结、情况反馈等各环节的过程管理中有明确的要求和详尽的安排,并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评价指标,逐步形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良性运行机制:即前期有计划、中期有检查、后期有总结,严格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质量监控体制。

1.1.3 积极探索加强毕业环节实践性教学工作的思路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找出影响毕业环节实践性教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1.2 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财经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2.1 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差

虽然学校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检查和评价标准,但是执行力度不大。毕业设计(论文)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和考查,但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如论文中的经济技术分析、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与整理能力等方面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使得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难以保证。

1.2.2 抄袭现象严重

现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基本上仍然是“2.5+0.5”的模式,即头两年半是理论和业务操作实训教学,最后半年是毕业实习与论文写作。在前两年半不重视培养学生文献查阅和整理能力,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中能力不足,从而应付差事,大量抄袭。

1.2.3 对指导教师的管理与要求不严

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责任重大,一般应由有经验的教师或经过培训的青年教师担任,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必须按照对任课教师的要求,选派有一定教学经验和指导能力、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应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进行指导。要求教师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有关规定,实施对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但在一些院校,一方面,由于教师紧缺,一些没有经过训练的教师也不得不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这无形中降低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一些院校师生比不断提高,使得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数过多,导致教师指导乏力,对学生缺乏监督检查,致使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难以保证。

1.2.4 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严格

一些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很不负责,对明显的错误视而不见,对学生的指导在时间上保证不了,致使答辩时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不知所云,学生的回答更是答非所问,成绩却普遍偏高。可见部分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不负责任。

1.2.5 给学生的题目不切实际

这主要表现为:题目过大,超出高职毕业生的能力和所从事专业知识的范围;有的题目过窄或涉及所学知识面较窄,使学生难以发挥或难以施展其能力;题目太少,多个学生论文题目相同,造成学生间相互抄袭;论文题目过于陈旧,体现不出对新内容和新知识的应用和探讨,甚至一个题目反复使用多年、多次,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

1.2.6 时间安排不够科学

做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正是每年“就业洽谈会”、“人才市场招聘会”等活跃的时间,学生为了自己的前途奔忙于这些招聘会与洽谈会中,无暇顾及毕业设计(论文)。加之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不在学校,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比较松散,毕业生人人忙于四处求职,为了称心的职业,哪里还顾得上学业?毕业设计(论文)只好应付了事,谈何质量。

基于上述原因,改革高职财经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2 高职财经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模式创新

2.1 建立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库

基于在选题上存在的不切实际的一些问题,应该建立较科学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库,每年更新一次,为学生提供符合本专业要求的选题,以保证论文的质量。

2.2 建立导师组负责机制

建立两人为一组的导师组,从实习报告指导开始一直到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结束,全程由一个导师组负责,实行直线导师组负责制。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传帮带”,提高指导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选题研究的一贯性,防止抄袭,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目的。

2.3 建立“1+1+1”教学模式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三年制教育,长期以来,毕业设计(论文)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即第六学期进行。如果在最后一个学期才让学生选择毕业课题的话,学生可能要用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理解毕业课题的意义和要求。再加上查资料,4~5周的时间就过去了,同时,很多学生还要考虑就业等实际问题,这样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十分紧张,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效果,更谈不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针对以上情况,应该将学生选择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时间提前到第五学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了解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求学生在第五学期完成查阅资料、详细提纲,并要求完成《开题报告》。这样,第六学期一开始学生就可以正式投入毕业设计(论文)的实施工作,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尽早接触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同时促进专业课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体操作如下:①第一年主要进行理论课和实训课程的学习,以掌握财经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②第二年除了基本课程学习外,合理安排学生下企业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基本运营过程和财会业务操作程序及方法,促使学生在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通过向工作人员请教,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书本知识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完成实习报告(或学年论文),导师从暑期实习开始进入指导。③第三年第一学期,除了基本课程之外,导师每周安排2课时和所指导的学生座谈,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向学生介绍财经方面的发展和改革情况,有意识地增大信息量,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本学科发展动态;讨论选题,介绍资料收集方法,布置一定的文献查阅内容,要求写出简单的文献综述,并在座谈会上讨论评价。结合选题每月要求学生就选题中的一部分内容,写一篇小论文,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④第三年第二学期,导师主要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即导师从实习报告开始一直要指导到毕业论文完成为止。

2.4 实现“教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第二年和第三年的教与学中,结合导师自身研究课题,按阶段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最根本的任务。然而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的讲授教学方式,当前在高职院校中仍然盛行,并严重地阻碍着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研”就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结合教师从实践中选择并确定专门的研究课题来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教学方式”,之所以将其定义为教学方式,而不是学习行为,是因为它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并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而不是学生自发地、随意地自学,它强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会学习,以提高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研”结合模式的核心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单纯地、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民主的学习环境,倡导积极的、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研”结合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2.5 实施全程控制,实现目标管理

如果毕业设计(论文)等到完成后进行毕业答辩时才确定学生的学习结果,为时已晚。同时,由于指导老师除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外,还有其他教学和社会工作,往往对毕业设计进度的掌握尺度不同,进度过慢就会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顺利进行。针对这个问题,应为每一位指导教师准备较详细的进度表,提醒指导教师注意每一个阶段的指导时间、阶段目标和任务,供指导教师随时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进度表上也可以记录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学习进展情况,毕业设计(论文)不再是单单对毕业答辩和选题完成情况的检查,实际达到了全程监控毕业设计(论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进.高职校企合作运作的思路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4(1)

[2]徐国庆.工作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J].教育发展研究, 2005(8)

[3]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4]石伟平,陈霞.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国际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19)

[5]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刘智英,树伟.实践选择与理性回归——回眸2004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研讨会[J].职业技术教育(综合版),2004(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