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极拳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太极拳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练习太极拳时不仅要求四肢与身体的运动协调,还要求在身体运动中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务必达到“心静”的程度,因而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良好有效的调理作用。太极拳被喻为“大脑皮层的体操”。太极拳动作缓慢,如行云流水、川流不息、绵绵不断,长期练习对心血管系统有良好保养作用。同时,太极拳的练习多要求在早、晚进行。太极拳运动可使内脏器官的血液流畅,供血和供氧增加。

太极拳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张志臣[1]

1太极拳的动作特点及健身理念

1.1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太极拳是东方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养生学说相融合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调节、意念的运用,来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练习太极拳时全身骨骼、肌肉、关节均需要活动,还要配合均匀的深呼吸,要求做到心静体松、呼吸自然、全神贯注,在松、柔、匀、缓的运动中强身健体、调气养神,让人们在锻炼中舒缓压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它已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体育医疗保健方法。

1.2阴阳学说是太极拳的灵魂

太极拳是运用阴阳原理的极佳典范,每个动作都包含阴阳之变化。虚与实、动与静、表与里、开与合、进与退、收与放、左与右、刚与柔、正与隅,相辅相成,又增强了整体观念,要求身心合一,松静无为,内外上下一致,以意领气,气随意行,意到气到。因此练习太极拳能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达到保健的作用。

1.3太极拳是以经络学为基础

人体中存在着十四条重要的经脉,中线有两条奇经和十二条经脉。十二条经脉与十一个脏腑如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膀胱等是密切相连的。位于人体背部的正中线的督脉是沿人体背部的脊柱从头顶到尾椎,它的运行终点是长强穴,它位于尾椎的骨尖位置。太极拳所有的弯腰动作和背部旋转的动作都以督脉作为一个轴,以这一轴为主线来调节人体的各个部位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太极拳对老年人身体各器官的促进作用

2.1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神经系统是调节与支配人体各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高度统一起来。练习太极拳时不仅要求四肢与身体的运动协调,还要求在身体运动中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务必达到“心静”的程度,因而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良好有效的调理作用。

太极拳被喻为“大脑皮层的体操”。它从根本上解除脑力劳动者用脑过度、神经过度紧张的状态。通过练太极拳来全面锻炼大脑与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强健,使身体内部的各系统和器官运输有序、阴阳平衡、机体内部的自卫抗病能力加强。故说太极拳是一种愉快的防病、治病、强身的最佳手段。

2.2太极拳对血管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动作缓慢,如行云流水、川流不息、绵绵不断,长期练习对心血管系统有良好保养作用。其运动量适中、强度较小的特点保证了血液中含氧量充足,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提供了可靠保证,对年老、体弱、多病者尤为适宜。太极拳的呼吸多为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放松突出扩大腹腔,呼气时收缩腹部。腹压的改变增大有助于心血回流,相应地调节了胸压,有利于心脏活动。在练拳过程中全身肌肉有节奏地放松与收缩,以及毛细血管反射性地扩张,使血流通畅,静脉回心血增加,从而可减轻心脏的负担,血压也相应有所降低,对防止心血管疾病发生颇为有益。

经常打太极可使心脏碗状动脉供血充足,心脏收缩有力,血液动力系统得到改善,迷走神经紧张度增高,各器官组织的供血供氧充分。此外在练习过程中进行缓慢的螺旋形或圆弧形运动,人体各部位必然会受到轻柔积压,这种锻炼增加了血管的弹性、伸缩性、柔韧性和松柔性,从而保证了生命体的正常活动,促进了人体内各系统的新陈代谢及其营养供给。练太极拳可使心脏冠状动脉供血充足,心脏收缩有力,血液动力过程良好,还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改善体内各器官之间的活动协调能力,使迷走神经紧张度增高,各器官组织的供血供氧充分,保持动脉血管富有弹性,使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人较少于一般老年人。

2.3太极拳练习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人体在正常状态下往往采用的是胸式呼吸,也就是由胸廓的收缩和伸展来压迫和放松肺,以使肺进行呼气和吸气,从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动作与呼吸频率深度紧密配合起来,这是一个练太极拳的重要环节。练习呼吸就是调整肺的呼吸机能,促进气体交换。太极拳的呼吸方法有“深、长、细、缓、柔”,并且要“气沉丹田,气宜鼓荡”。这是太极拳与其他体育项目锻炼相比,其呼吸方式的不同之处。

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这种缓慢、深长、有节拍的呼吸方法,主要是通过隔肌的升降,促进胸廓开合的呼吸方式。通过打拳可以改善肺换气能力,增加呼吸深度,保证供养。另外,腹式呼吸使腹肌收缩和伸展富有弹性,腹部压力随呼吸运动节奏性高低递换,有利于腹腔中内脏的血液循环,促进内脏器官的新陈代谢,还有利于体腔内动脉、静脉的血流顺畅。因而,长期练太极拳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医疗作用。同时,太极拳的练习多要求在早、晚进行。早晚的空气中含有大量负氧离子,对许多疾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2.4太极拳对老龄化群体消化系统的影响

老龄化群体的消化系统机能明显消退,并由此使老年人营养不良,体力消退。太极拳运动可使内脏器官的血液流畅,供血和供氧增加。运动时腰脊带动四肢,以腹式呼吸为主,使各级腹肌对肝、脾、胃和肠起着按摩作用,促进了消化器官的血液循环,提高了胃肠的张力和蠕动。同时,练拳是要求“舌抵上腭”,使其分泌大量唾液,液体中消化酶能增强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并具有杀菌作用,因而有助于肝病、肠胃病的康复。

经常练习太极拳对于调节改善消化器官的功能有着比较显著的效用。太极拳呼吸时的“气沉丹田”,动作时“腰为主宰”,既增加了通气功能,又能通过腹压有节律地改变,增强胃、肠的蠕动,对肝、胃、肠起到自我“按摩”作用,且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加强消化液的分泌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增进消化机能,可以防止便秘和神经性的腹泻等疾病。通过运动锻炼还能使胃肠肥厚、弹性增加、蠕动加快,从而改善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这对防止和推迟消化道的老化十分有益。同时,太极拳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改善,可以防治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絮乱而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练太极拳时还要求“敛臀”即提升肛部,还有助于促进肛周的血液循环,加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能力。长期练习,有活血化淤、疏通经络的作用,不仅可以防止痔疮,还能有效地防止肛门脱垂、痔核下落等疾病。太极拳还能增强皮肤的生理功能。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除了通过眼、耳、鼻、口排除外,主要靠皮肤的汗腺排泄。常练太极拳则能在吞吐吸化、行气运气中促进体内的杂质、废气、岁汗液排除,保持肌肤的纯洁和通透性。

2.5太极拳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从中国传统医学角度来说,“上盛下衰”是中医术语,指的是中年老人肝肾两亏、阴虚阳浮而出现的血压升高、心虚失眠、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食滞便秘等候群。患者看上去往往是红光满面,并无病容。然而,由于下元虚亏,两脚发软,行动不便,走路时间一长足后跟痛,膝关节发硬,腰酸背疼,浑身乏力。中医认为,人年过四十,肝肾易亏,犹如根枯而叶黄。浇水灌肥应从根部着手,滋肝补肾,乃是养生保健的秘诀。除了服用一些有滋补作用的食品和药品外,重要的是加强人体丹田部位和下肢的运动。因为人体丹田与命门之间(即小腹部位)正是人体吸收的各种营养转化为精血(及内分泌)的最关键、最根本的部位。所以增强小腹、腰、裆部位及下肢运动正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和气血循环运行的最基本的环节。腰脊和腿部增强,自然血脉流畅,精神旺盛,长久不衰,从而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诸症。太极拳不仅强调肢体放松,而且太极拳讲究“生命源头在腰际”,是以腰为轴的全身各部位肌肉、关节、内脏器官的全面运动。练习过程中的“丹田内转”、“深长呼吸”、“松腰松胯”必然会引起肠胃、肝肾等脏腑部位的起伏、揉搓和挤压。这使得生殖系统,尤其是男性睾丸和女性卵巢不断得到刺激和锻炼,能疏通经络提高其生理功能,是保养生殖系统的积极手段。经常进行太极拳锻炼,可预防肾虚,同时泌尿系统的功能也得到提高,对于增进健康、抗衰老、保健养生是十分有益的。

3结 论

综上所述,太极拳对老龄化群体的身心健康有着良好的积极影响。在新世界“新健康”观念的影响下,对太极拳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整体性研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本论文从太极拳对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以及骨骼、肌肉、关节等六个方面作了简要的概述,浅易地论述了太极拳对老龄化群体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和影响,目的主要在于进一步促进太极拳类运动项目的普及,为太极拳进一步在老年人群体中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确定太极拳在“健康老龄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地位,使健康老龄化成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淘金芬.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3,2(1).

[2]张免.老年人参加太极拳运动对自身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

[3]任园.太极拳与健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注释】

[1]张志臣,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