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开放实验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开放实验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结合城市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两个专业的学科知识,建立以创新型城市设计为导向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具体开放实验课程的设计、阐述与说明,进行以开放实验为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开放实验平台是以实验课程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其不同于普通实验课程,主要表现在课程的授课内容、开放程度、课程目的、授课对象等方面。

基于开放实验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石坚韧[1]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摘 要: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加注重知识与技术的创新式演变和发展。面对社会市场的大量需求,高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结合城市管理、资源与城乡规划管理两个已有学科,根据其性质建立以创新型城市设计为导向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以开放实验为教学平台的实践培养模式研究,通过实践课程的质量和数量的双重提升来促进学生创新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开放实验;实践教学;创新人才

一、引 言

每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与演变,都不仅仅是依靠单一的理论研究与学术推断,实际的运用和操作才是推动技术、科学前进的主动力。因此,社会更加需要和注重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多以理论知识占据主导地位,实验课程的缺乏,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非常薄弱,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一直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目前,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为摒弃以往的传统性理论实验向动手性实验的转变,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国内高校近年来开展的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大体上可以概括出四种:讲授启发式、课程建构式、活动探索式和社会锻炼式,但成效并不明显。

本文结合城市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两个专业的学科知识,建立以创新型城市设计为导向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具体开放实验课程的设计、阐述与说明,进行以开放实验为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通过实验课程质量与数量的双重提高,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不同角度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

二、开放实验平台

开放实验平台是以实验课程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其不同于普通实验课程,主要表现在课程的授课内容、开放程度、课程目的、授课对象等方面。

首先,开放实验独立于各专业的培养计划,其并不是专门针对或服务于某一学科,而是以相近学科的知识框架为基础,作为专业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对学生进行教学。

其次,开放实验虽然以某一类学科知识为基础进行课程教学,但该课程可对全校学生开放,遵从自愿参加的原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扩大了受益学生范围。

最后,开放实验课程目的明确,主要是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受专业理论知识的局限影响较小,可大大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以创新型城市设计为导向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

作为各专业学生今后的主要服务对象,中国城市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社会理念、居住环境理念的发展,城市化发展建设也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城市扩张与蔓延,而是更加注重城市品质的建设与形象塑造,以及城市资源充分、高效的利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的提出,使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一种新型发展方向与目标。城市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是一项多学科相互交汇的综合性活动,对设计者、管理者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要求。而创新型城市建设同时必须拥有开放性拓展思维,并能够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创新设计。

以创新型城市设计为导向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促使高校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分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与操作能力,改善目前高校课程教学比例过重的现状;另一方面,可通过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开设具体的创新性城市建设课程项目,对学生进行讲解与分析,使其对新型城市建设过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具体的课程实验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四、以创新型城市设计为导向的开放实验教学内容

以创新型城市设计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结合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课程设置。从现有社会需求出发,遵从实际情况,加强课程的可行性。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由教师项目分析、学生的案例设计两部分构成。在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数字、软件资源,如Google Sketchup、3dsmax、PS、CAD等软件,以及城市规划中的快题表现,进行案例设计和模拟,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思想,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一)城市交通节点设计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在城市的演变、扩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伴随快速发展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社会、环境、交通问题,如拥堵、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因此,合理的交通设计对车流量的控制、分流、引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次实验,通过分析、借鉴,让学生了解到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及合理的规划实例,掌握城市交通节点的规划与设计方法,熟悉城市、交通与使用者的动态关系,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及知识的结合完成交通节点的设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城市停车空间设计

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停车场需求矛盾日益明显,特别是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中,由于停车场数量不足,严重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造成了堵车、停车难等问题,同时也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城市规划进程中停车空间的合理设计,既能节约空间资源,缓解交通压力,同时也将提升城市的发展潜力。通过设计实验(实践),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城市停车空间的基本构图方法,熟悉城市设计方案的创作过程,掌握停车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指定空间的停车设计,掌握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基本划分原则,明确空间的交接关系,了解城市、车辆、道路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三)城市新型住区设计

住宅是一个供人们生活起居的生活空间,也是人们所必需的生活空间,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合理而又舒适的住宅,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生活的享受。合理的新型住宅,是当下社会所期望的,也是必需的。实验指导以新型住宅为中心,围绕着新型住宅的设计,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新的思潮。通过新型住宅的实际例子分析与演练,使学生了解到新型住区对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性,了解城市、建筑、环境与使用者的动态关系。并要求学生结合生态建筑、节能需求、人居环境等理论思想和新型技术要求,掌握新型住区的规划与设计方法,使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而做出各种对策,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特殊市政项目规划

特殊市政项目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城市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合理的市政设施将给人们带来便捷,改善人们的生活,促进经济的发展。相反,不合理的市政设施将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通过设计实验(实践),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特殊市政项目规划与设计方法,了解城市、建筑、环境与使用者的动态关系。并能够结合指定用地环境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场地划分,明确内部功能关系。

(五)山地风景区规划与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外出旅游等有着极大的兴趣和需求。合理的风景区规划布置,能够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放松与享受,并在维持区域生态和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将是今后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现有的风景区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合理的规划对人们的重要性,及当今风景区对创新型规划的需求。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布局与风景区规划的基本原则,能够结合指定用地环境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场地划分,坚持以维持和优化自然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功能为原则。

(六)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与设计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大量开发,可以长久持有的商业地产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发展商与政府的青睐与重视。新型的综合体商业发展模式,既是地产商的运营资源,同样也是城市居民的消费休闲场所,可以扩大土地资源有效利用范围。优秀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同时还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新代表,赋予城市新的活力与特色。商业综合体配合合理的市政设施,可将其作为城市新的休闲、娱乐空间,提高人们的生活与居住环境质量。

通过设计实验(实践),要求学生对现代城市商业地产的发展模式与趋势具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商业综合体与城市建设的相互关系、内部水平客流动线的设计与垂直交通的相互衔接、项目的特色与定位。结合设计及绘图基本技能的基础,进行简单的商业综合体项目规划与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体会商业建筑与居住区、公共区域规划之间的差别,了解商业建筑与消费者、城市之间的动态关系,增强学生对商业综合体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结 语

传统的高校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只是基于某个理论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且结论单一,对同学的实际意义不大。长期重复此类实验,不仅使同学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会抑制同学的发展。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的开放实验课程,遵照学生的主观意愿,是对课本知识的拓展,也是让学生接触和感受实际的学习桥梁。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开放实验平台,通过明确、简单的实践操作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思维的提高、意识的改变。长期的培养将给学生带来自主能力的提升、自主意识的完善,改变以往消极被动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性、动手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伟信.基于开放实验室的教育技术类创新人才培养[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6):52—53.

[2]裘立群,殷焕顺,艾仕云,等.建立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3):119—120,132.

[3]冯伟,王华.利用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3):179—181.

[4]张晨,邱国锋,何优选.地方院校实验室开放机制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1):145—146,153.

[5]杨月琴,易现峰,刘素云.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实现实验教学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J].科技信息,2010(23):41,127.

【注释】

[1]石坚韧,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