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办学理念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办学理念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操作单位。这是该校办学理念,也是学校发展方向和追求的目标。人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成长过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书育人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宗旨。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未成年的阶段,不能以片面追求升学而忽视青少年学生健康身心素质的全面成长。

二、办学理念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1.办学理念是学校的办学灵魂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操作单位。什么样的办学理念,造就什么样的学校特色和办学水平。

下面几个成功的办学案例让我的感触很深。

案例1:广东省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

以德树人,以质立校。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该校的办学宗旨与目标,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德育和智育的办学特色,以展现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

案例2:浙江绍兴市鲁迅小学的办学理念

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这是该校办学理念,也是学校发展方向和追求的目标。其办学育人目标最终体现在——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民主平等的快乐,学习成长的快乐,人人成功的快乐。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不仅有优秀的学业成绩,而且有面对各种竞争的自信心态,自强不息,直至成功!

从以上两个案例的办学理念剖析,我们清楚地看到,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与众不同的办学思想和特色,是一所学校育人价值的根本体现。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办学切入口和办学手段,但殊途同归,最终的终极目标是尊重人、发展人和幸福人。

2.办学理念的形成

要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或理念,不仅来自于办学实践经验的思考及感悟,还要站在历史社会、教育乃至时代的不同角度去思考整合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本质,才能形成科学、合理、有效、超前的办学理念,去开创自己的办学之路,采撷自己的教育硕果。

(1)从教育的社会属性中认识。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教育的社会本质就是推动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向前发展。数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述说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是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发展。这是人类的生命之本、创造之源。人类在多姿多彩的社会劳动生产实践中,为了繁衍生命和提高生命的质量,创造了文明,缔造了教育,借此一代一代地传承人类的文明与科技薪火,推动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再从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来看,同样也印证着教育的本质依然担负着提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任,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进入新的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初露端倪,人类历史的变迁,教育越来越超前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革,成为历史先导力量的因素。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自此,小康社会引领着亿万中国民众努力朝向富裕安康的生活大道前进。小康成为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小康给人们带来物质上的富裕、财富上的剧增,过上有小洋楼、小汽车的现代生活。其实,从物质文明的角度来看,这也无可非议。但是应该指出,小康作为社会模式被推出,它不仅代表着物质文明的进步,也代表着精神文明的进步,代表着一种文化的提升。我们必须从经济的构想转换到社会价值的构想之上,而这种构想的蓝图就是政治、文化、道德和法律的进步,即从追逐物质到超越物质的人文领域的追求。这一重大变革的社会责任,由谁来完成?显然,教育是完成这一历史变革的重要领军者。

因此,今天的中国教育不仅承载着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重任,还要担负起和谐社会新人文文化的创造、挖掘与建设的重任。教育不再是简单提升人的生存能力的品质,更要关注重视开放、包容、关爱和创造的生存品质的塑造。教育将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以人文变革为中心和关爱生命为主题的伟大变革。

(2)从教育自然属性中认识。

人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根本途径在于教育。教育,从具体的一个机构目标来看,又有它鲜明的特征和自然规律。教育不仅给人以文化知识,促进智力和体力的发展,而且培养了人的思想、品质、审美、人格等等。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道出了一个教育真谛:从培养一个人的个体目标上看,“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教育的自然本性就是追求人性的真、善、美,以此实现个体美丽的人格、幸福的人生!

显然,学校是实施真、善、美的乐园,老师是真、善、美的化身。让教师感受教育真、善、美的幸福,让学生感受学习真、善、美的快乐,是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必然趋势,是教育发展的终极归宿,更是学校育人的根本理念。

3.我们应该建构一个怎样的办学理念

既然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指挥棒,作为当代学校教育,肩负着培育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的重任,我们办学应该有怎样的理念呢?

(1)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育人为本”是把“人”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来思考,研究人如何全面和谐发展。因为育人体现教育的根本价值和追求,体现人自我发展的生命规律。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书育人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宗旨。在教书育人的过程,“教书”只是手段、过程,“育人”才是根本。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未成年的阶段,不能以片面追求升学而忽视青少年学生健康身心素质的全面成长。基础教育是人生起点,是人生未来幸福发展的基础,应该注意尊重儿童,让他们喜欢学习、喜欢学校,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应该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批判精神,并将他们引向科学的领域;应该唤醒培育他们与生俱来的善良本性,如同情心、爱心、责任感、和平意识等,为他们的人生品德行为的形成、价值观和人格观打下良好基础;应该养成他们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体魄和体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爱护环境的意识等。

(2)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

坚持以德为先,就是要把人品、人格和人德教育放在育人的重中之重的位置。《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工作置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首位,这体现了我国两千多年优秀传统教育的精髓,也反映人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内在要求。

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和优秀教育传统,人们一直强调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位置,强调德才兼备的用人观。

随着社会发展的国际化、多元化,人的生命价值观受到各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拜金主义、价值相对主义、自我中心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影响,人们道德伦理、价值观发生退化和迷失方向的现象越来越凸现,坚持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复兴教育、优良道德传统和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价值品德教育,从而形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爱护环境的健全的公民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理念,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显得十分重要。

(3)能力为重的办学理念。

坚持以能力为重,就是要求学校在办学过程要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的深入透彻理解;坚持能力为重,帮助青少年形成学会学习、热爱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能力为重,把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三个基本能力来培养。这就是强调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继续克服以往单纯重视知识掌握和检查,忽视知识的转化和能力形成,把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作为综合教育目标进行提升和追求。因为能力是指一个人解决问题的熟练技巧和智慧创造,知识与能力有着辩证关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不等同能力,特别是书本知识的掌握不能等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通常人们所说的“高分低能”现象,就证明了知识不等同能力。

坚持以能力为重,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探索,从而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运用、形成和提升过程。

(4)全面发展的理念。

全面发展是一个美好的教育理想,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终极目标。从历史看,不论什么时期,也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中,一切进步的教育家都呼吁人们全面发展,把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或“完人”看成是理想教育目标。

坚持全面发展,要求学校在办学中把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目的来提升;坚持全面发展,要求学校办学要有目的地把德、智、体、美、劳等“五育”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持全面发展,要求学校要做到文化知识学习与品德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造就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具有和谐心灵与丰富人性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