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训练方法

论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训练方法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方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传统的教授方法立足于教师的满堂讲解,包括概念的讲解、基本原理的讲解、逻辑体系的讲解等。这种既定的思维方式严重禁锢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学好西方经济学的大忌。几何图形是西方经济学中很重要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直观的图形有助于学生把握抽象艰涩的理论。

论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训练方法

徐为列[1]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摘 要: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不能仅仅固守在教师的满堂讲解和灌输,需辅助一定的经济学训练。具有单一目的的专项训练有利于学生对经济学要领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如果要使经济学的学习融会贯通,则要进行综合性的训练。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专项性训练;综合性训练;融会贯通

西方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传统的教授方法立足于教师的满堂讲解,包括概念的讲解、基本原理的讲解、逻辑体系的讲解等。上述讲解固然重要,但要使学生真正领悟经济学的精髓还得进行一定的经济学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把握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使经济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理解经济学的致用之学。

笔者认为经济学的训练主要分为专项性训练和综合性训练。

一、专项性训练

所谓专项性训练指的是有单一目的的学习训练。通过专项性训练让学生理解基本的概念和原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会产生一种既定的思维方式:概念和原理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而对于其中隐含的意义和前提则不求甚解。这种既定的思维方式严重禁锢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学好西方经济学的大忌。通过一定的训练能够让学生理清概念本身、概念之间的延伸问题。

(一)辨析训练

所谓辨析训练指的是把各种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用一定的命题形式让学生进行正误判断和分析,重点放在分析上面。

学生在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不求甚解,对某些从字面上看相差不大的概念或原理容易混为一谈。辨析训练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此训练中,不能停留在正误的判断上,因为回答正确的概率本来就高达50%,同时凭着某些本能的感觉回答正确的可能性又增大了些。因此停留在正误判断上并不能表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而正确的推理和分析才是辨析的重中之重。

在最初的辨析训练中,学生判断正确而分析错误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析,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辩论性的分析,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

例如辨析的命题为:“假定某商品价格下降2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具有单位弹性。”对这一命题的正误判断学生反应非常迅速,没有任何犹豫,正确率高达百分之百。但是让其矫正命题,正确者几乎没有。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显然停留在前面的判断层面远远不够。

(二)作图训练

几何图形是西方经济学中很重要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直观的图形有助于学生把握抽象艰涩的理论。一张完美准确的图形完全可以代替复杂的文字表述。因此,要求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非常重要。

作图的要求包括各种具体的符号标识、箭头、曲线的形状、曲线与曲线之间的关系。许多学生能够作出大致的图形,但不准确,他们(尤其是文科类的学生)往往从作画的角度去对付图形,并没有从经济学或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的缺乏符号、有的缺乏应有的标识。严格地说,如果连横轴纵轴的标识都没有的话,再漂亮的曲线都没有意义,因为不同的人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有时学生看似作出了完美的图形,但也有可能是背出来的。为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可以让几位学生进行板书,嘱咐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其作图的顺序,我们完全可以从作图的顺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提问训练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它是训练思维的有效方法,也是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程度的良好途径。学生往往对课堂提问比较发怵,怕回答不好扣平时分。笔者认为大学教师应该向学生传递一个理念:提问是一种专项的思维训练,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训练学生的思维宽度和广度,而思维的训练又恰恰是进入大学后学生真正要关注的学习内容。

经济学的提问不妨采用刨根问底式的提问,我称之为追问。在追问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启发性诱导,在如此的教学互动中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记得有次追问一个对经济学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开始的问题是:“什么是流动性陷阱?”接下来的追问:“流动性陷阱的原因是什么?”“用图形怎样表示流动性陷阱?”“出现了流动性陷阱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这些问题中有些甚至包含了综合性的知识,但一直没有问倒他,这个学生表现得相当出色。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全班同学发出阵阵惊叹,最后报以热烈的掌声。良好的示范效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计算训练

数学是经济学领域重要的分析工具。在经济学中到处存在着数量关系,如价格和供求量的关系、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利率和投资的关系,等等。数学使经济学变得更为简洁和精确,同时还可以解决一些用语言比较难表达的问题。显然,数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学的重要性决定了计算在经济学训练中的重要作用,经济学的计算不是单纯的数学计算,而是在理解经济学原理基础上的计算。就初级经济学而言,涉及的计算都不复杂,但如果不懂经济学含义的话,即使是理科学生还是计算不了。因此在进行计算训练后应该进一步让学生表明经济学的意义。

二、综合性训练

对一门学科,如果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自然能够领悟其精髓所在。所谓融会贯通指的是综合性地掌握西方经济学,不再立足于理解某个章节、某个知识点,而是把微观经济学的整个结构体系、宏观经济学的整个结构体系、微观和宏观结合在一起的整个结构体系融合起来。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训练。

(一)综合性的案例训练

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既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深入地把握理论,又能显示西方经济学作为分析工具的应用作用,把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能较好地体现这一种关系。复杂的案例分析需要运用多个概念和原理,如果是对中国的案例进行分析的话,情况会变得更为复杂,由此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考虑到学生的能力,一个案例可以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开始给出的情况比较简单,然后不断改变案例中的假设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分析。

综合的案例训练不是仅仅针对某个知识点,因为对应某个知识点的案例比较简单,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套用过去就行了。综合性案例训练必须把某些知识面融合起来,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二)回顾性的分析训练

西方经济学的某些概念、原理、图形具有一定的共性,在讲述带有共性的知识时,应尽量诱发学生回顾、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例如在微观中,从边际效用曲线推导出与之同一的需求曲线,从边际成本曲线推导出与之同一的供给曲线,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推导出与之相连的要素需求曲线。它们之间的推导过程相当雷同,可以说,只要能充分理解其中一条曲线的推导,另外两条曲线的推导完全没有问题。因此,教师一方面要特别重视某个知识面最初知识点的详细讲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另一方面在扼要讲述后续知识点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不断重复和回顾,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在每一章完了,应该要求学生从逻辑体系上对本章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归纳和整理。学生对一章的内容可能很熟悉,但对每一节的内容知识的掌握必然是散乱、缺乏内在的逻辑体系的。西方经济学的逻辑体系相当强,知识点、知识面之间可以说是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每一个主题都有一条主线,围绕着主线展开分析和阐述,能够把握主线就能把某一知识点从逻辑体系上有条理地归整到一起。因此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非常有意义。

同样,当一个学期的课程完成后,最后也需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对整个学科进行综合性的归纳,进一步强调整个学科的完整体系,把前后的知识富有逻辑地贯穿在一起。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确会根据你的引导进行思考和推理,但是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散乱。因此,不断重复和强调某一主题和整个学科的逻辑体系相当重要。

(三)综合性的习题训练

具有综合性、延展性的习题训练无疑是掌握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环节。有些学生对于概念和原理倒背如流,但对于综合性的练习却不知从何下手,他们会感到惊慌失措。这样的问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很常见:“老师,我上课都听懂了,也对课程的学习非常感兴趣,但为什么有些练习我做不出呢?为什么有些我看了答案还是不明白呢?”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只知道某个点,而不知道整个面,缺乏整体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性的习题训练多了,思考问题自然也越来越深入了。

毫无疑问,学生只有在这样的专项性训练和综合性训练中才能真正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精髓,从而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但进行如此的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目前学校的课时已压缩到16周,就微观经济学而言满打满算也只有48课时,在紧张的课时约束条件下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似乎有些力不从心。据笔者对某些财经类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了解,有些经济学专业的微观经济学多达80课时,其中有20课时左右的练习、讨论、训练安排。就笔者的授课安排,每次课只能抽出大约20分钟左右进行上述的训练,而学生对这样的训练非常认可。

有不少学生到了要考研时会再次随堂旁听西方经济学,有不少学生毕业后再回校进修学习西方经济学。关键问题就在于当时没有扎实地掌握这门学科,因此对专业基础课的重新认识迫在眉睫,对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的重新认识刻不容缓。

我一直赞成这样的说法:经济学是悟出来的而不是背出来的。要让学生悟出经济学的精髓需要老师的教与学生自己的学,而教是关键。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引导着学生怎样去学,因此承担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可谓责任重大。

【注释】

[1]徐为列,副教授,硕士,经济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