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学应激学说

心理学应激学说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应激是由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对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的认识所引起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是通过非特异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心理社会因素在应激中起重要作用。心理学的应激认为,客观应激事物是一种对自己不合意的、新异的、不可控制的、不能预料的或持久性等特点。心理学将“应激”看做是介于刺激物和人对其作出反应的一种中间状态。
心理学应激学说_社区医学心理学

应激是个体“觉察”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适应和适应不良,或者说应激是由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实际上的认识或认识上的“要求—能力”的不平衡,而引起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并通过非特异性的生理和心理反映出来。

心理应激是由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对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的认识所引起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是通过非特异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心理应激是来自对于环境要求与个人应对能力认识的不平衡。心理社会因素在应激中起重要作用。这些应激反应会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变化,也常常伴有机体心理社会方面的反应。

心理学的应激认为,客观应激事物是一种对自己不合意的、新异的、不可控制的、不能预料的或持久性等特点。面对如此复杂的应激源,其应激反应是因人而异的。其对心理社会性刺激物的反应强度,取决于人对该刺激物的认识,而不仅是取决于该刺激物的本身;取决于个体的适应应对能力、个人参与的重要性,以及对于自己不能对外界挑战作出有效的反应所产生后果的认识等。

外界环境中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可能作为刺激源,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状态,进而影响到这个人的心理与生理两个方面的紧张状态。这些造成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可以是直接损害人体的刺激物,也可以是心理社会性事件。一旦人与这些刺激物发生接触或为人们所察觉,就会造成一种机体内部紧张状态,经过人们的认知评价和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

心理学将“应激”看做是介于刺激物和人对其作出反应的一种中间状态。应激不完全是客观刺激物作用的结果,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者,而是客观刺激物与当事者的心理、生理特点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十分强调刺激物同应激反应间的联系的心理中介因素十分重要。因此,认为应激的产生和前提条件是个体认为自己不能对环境挑战作出适当的反应,同时又感到不能满足这种环境要求,将会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