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形成与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形成与发展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观察范例,可以帮助师范生直观感知课堂教学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技能学习的目的、意义,掌握教学技能的构成和实施方法,在心理上建立教学技能的行为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学习上,处于这一阶段的师范生尝试执行课堂教学技能。

三、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形成与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主要属于心智技能的范畴,它的形成遵循心智技能形成的规律。对于心智技能形成的规律,安德森将菲茨与波斯纳的动作技能形成三阶段来解释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5]: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也就是说,人们要掌握一项新技能时,首先要了解技能的操作模式(模型或一组步骤),然后形成这一技能的程序使之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最后通过内化或操练技能达到娴熟于心。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形成也经历这三个阶段,其过程就是一个由不会教到会教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首先需要感知他人的课堂教学行为,知道怎么教;然后有意识地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尝试一步一步学习教学;再经过反复练习和反馈矫正,达到较为熟练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会教的境地。这个形成过程从纵向上按其熟练程度同样可以分为认知、联结、自动化三个层次。

(一)认知阶段

任何技能的习得都必须经历认知阶段。所谓认知,是指在学习一种新的技能的初期,学习者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认识技能的特征和操作过程。这一阶段的学习也称为知觉学习,其主要任务是理解技能的构成因素和基本要求,知道技能操作的活动程序。

在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学习上,师范生在认知学习阶段,就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观察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理解每一项课堂教学技能的概念、特征、作用、操作等因素,在头脑中建立起课堂教学技能运用的活动映像,即知道怎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师范生没有教学实践经验,难以深刻领悟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观察范例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范例,可以帮助师范生直观感知课堂教学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技能学习的目的、意义,掌握教学技能的构成和实施方法,在心理上建立教学技能的行为模式。由于课堂教学技能的获得是在知道技能是什么和怎么操作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因此,学生对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解越深刻,后面阶段练习的正确性和稳定性越好,掌握的熟练程度越高。

(二)联结阶段

技能学习重点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从知到行,需要把技能的心理行为模式展现出来,这就进入了联结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的重点是把技能的心理行为模式一步一步演练,掌握局部动作,然后再综合成更大的单位,使之成为一个连续技能的整体。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子程序:合成与程序化。

1.合成

所谓合成,是指学习者把知道的技能活动模式以心理的或外显的操作方式实施,先是演练一系列个别的技能动作方式,然后组合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程序。心理学研究表明,每种技能都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技能的实施过程是依据各要素的功能及各要素之间内在的联系而形成一定的时序系列,只有掌握这种时序系列,才能把握各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这就要求学习者不仅知道而且能顺利执行技能的程序,即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个活动的完成就成为进入下一活动的信号,使技能的实施形成整体,并趋于协调稳定。

在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学习上,处于这一阶段的师范生尝试执行课堂教学技能。首先回忆出有关技能的行为方式,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示范为样板,按照技能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心理模拟。然后根据技能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技能运用方案,并在设定的情景中(如微格教学情境或模拟情境)进行实践活动,把设计方案变成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在这一阶段的师范生操练教学技能往往表现出以下特征:在教学技能执行上,生硬地参照优秀教师的教学技能示范依葫芦画瓢进行尝试操作,动作迟缓,动作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很差,没有任何灵活性,动作与动作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够协调,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在意识监控上,对教学技能的所有行为细节都需要高度的注意力加以监控才能勉强完成执行;在自我感觉上,从始至终高度紧张,小心翼翼,有时还会不知所措,出现一些毫无关联的下意识行为。这需要通过多次的训练,逐渐促使教学技能的学习进入下一阶段。

2.程序化

所谓程序化,是指在执行技能的程序过程中将逐渐摆脱对技能动作的有意识的监控。在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学习上,就是指师范生通过感悟、仿效和练习,能把构成教学技能的一系列动作依其内在的联系,联结成为一个整体,能够独立地进行教学操作,并在多次的实践操作中获得反馈,这种反馈可以是教师的指导、小组讨论和自我反思相结合,使不规范的动作行为得到纠正,正确的行为得到强化。在这一阶段,师范生实施的课堂教学技能表现为动作比较稳定,各种教学方式的联系较为协调,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逐渐消失;在整个技能实施过程逐渐减少有意识的监控;在自我感觉上,自信心有所提高,紧张心态有所放松。

合成与程序化都注重教学技能实施的整体性、协调性、正确性和稳定性;它们的区别主要是在意识的监控的程度上。在合成阶段,技能动作的运用需要意识监控每一步动作,即在做上一步技能动作时需要考虑“下一步做什么”。随着不断地练习,进入程序化阶段,学习者逐渐减少有意识的监控。

从师范教育的角度看,由于师范生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不可能对课堂教学技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因此,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学习应该定位在这一层次上,不可要求过高。要求师范生毕业后到中小学就能熟练地运用教学技能进行教学是不切合实际的。

(三)自动化阶段

自动化阶段比程序化阶段提高了一个层次。两个阶段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一连串的技能动作已经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巩固下来,在实际运用中整个技能动作互相协调地、自动地完成,不需要有意识来监控其表现,不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两个阶段也有区别,那就是,在程序化阶段,学习者对技能的运用虽然连贯而协调,但比较刻板;而在自动化阶段学习者对技能的运用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变化。

在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学习上,达到该层次的教师的教学技能具有以下特征:在不同的条件下都能够独立地熟练地执行教学技能,并表现出动作连贯而协调,具有较高的正确性与稳定性,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在意识监控上,表现出较少监控技能的执行,更多注意环境条件的变化,以便根据变化而灵活运用教学技能;在自我感觉上,常常感觉到轻松自如,从容不迫。

从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实际历程来看,师范生毕业后到中小学任教,一般需要一轮教学周期左右(即3~5年),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反复调整,并通过在职培训的提高,教学技能才有可能达到该层次。当然,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还可以在以后的教学历练中继续不断得到提高,使教学技能最终发展为教学技巧、教学艺术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