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文化传播系统的建构

高职教育文化传播系统的建构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教育文化传播者包括高教院校的校长、党委书记、师生员工、校友,他们是高职教育文化的缔造者和培育者,也是高职教育文化的传播者。事实上,高职教育文化传播的实践过程和追求高度也是校长对学校现有资源的高效管理和有机整合,其高职教育文化的创新维度则更是对校长能力的综合考验。

第四节 高职教育文化传播系统的建构

大学发展的历史及其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对于大学来说,如同一个人的灵魂,它清晰地勾勒出该所大学的发展轨迹。高职教育文化的传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一代又一代高职教育工作者人对高职教育文化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高职教育文化传播系统的要素对于研究高职教育文化的传播及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职教育文化是社会文化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文化的传播也将遵循社会文化传播的特点。高职教育文化传播系统的建构也是由传播者、接受者、信息、途径或媒介和传播所取得的效果构成的。简要地说,高职教育文化的传播系统的要素包括传播者、接受者、信息、媒介和反馈。

一、高职教育文化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在传播中形成角色互换

高职教育文化传播者包括高教院校的校长、党委书记、师生员工、校友,他们是高职教育文化的缔造者和培育者,也是高职教育文化的传播者。传播者的主体是教职员工,接受者是师生员工乃至社会大众,其主体是学生。高职教育文化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是互动的,处在高职教育文化氛围中的师生员工,既是高职教育文化的培育者、传播者,又是受传者。通过反馈,形成了高职教育文化传播主体和客体的角色互换和角色兼具。

(一)党委书记、校长对高职教育文化的影响

大学校长是个崇高的岗位,这个岗位要求领导者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理念独到和作风民主,是高职教育文化特别是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人格化的象征。在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书记是学校领导班子的班长,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他们共同担负着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在大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神圣使命,领导和监督大学办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校长文化是大学的组织者、领航人办学思想的集中反映,是大学理念的指向。这里的“校长”,泛指每所大学发展中实际对一所大学发挥最大影响的领导者。

任何一所大学的快速发展时期,学校领导者中间总有一位真正在发挥主导作用的人物。在中国,他可能是校长,也可能是学校的党委书记。他们以教育家的眼光推动着学校的发展,并因此为学校和高等教育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处在大学管理的中枢,在大学的方向确定、文化选择及组织整合方面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部大学发展进化的历史,其实就是大学的领导者不断改造大学并促使大学与时俱进的历史。

新一代大学的领导者对发展当代中国大学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校长文化蕴含着大学领导集团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态度,展示了不同高职院校多样的文化魅力,是形成特色高职院校的直接因素,对高职教育文化传播具有导航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必须要有规划意识、反思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找准高职教育文化传播的立足点,因校制宜、自主成长,追寻和尊重高职院校教育规律,努力实践文化育人,深入探索创新教育,凸显本校的文化特征。事实上,高职教育文化传播的实践过程和追求高度也是校长对学校现有资源的高效管理和有机整合,其高职教育文化的创新维度则更是对校长能力的综合考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要评价一个学校,先评价它的校长”,由此可见校长对一所大学的发展和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师生员工在高职教育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师生员工是高职教育文化传播的主体,他们在动态的高职教育文化传播系统中,呈现着高职教育文化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互换和角色兼具的特点。教职员工作为传播者的主体,他们对高职教育文化的传播主要通过课堂设计、教学直接融入到文化育人的实践中,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在治学育人的动态过程中不仅传授知识,传播高职教育文化,而且其本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厚的学术造诣也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起着榜样的作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在整个文化传播系统中也是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受传者。而学生从进入高职院校的第一天起,就成为了高职教育文化传播的主要受传者,感受着学校的环境、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学风、行为规范和教师课堂教学等多重文化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审美情趣,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和多姿多彩的活动也形成独特的高职教育文化,他们同时也成为高职教育文化的传播者。正如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方惠坚教授所说:“不论是学校长期任教的教师,还是在学校学习过几年的学生,在清华园里都深受‘清华精神’的熏陶。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熏陶人,感染人,鼓舞人,塑造人。”[4]作为高职教育文化传播的主体,高校的师生员工对高职教育文化的传播有更重要和直接的作用。“大学,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对社会文化的引领”,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因为大学汇聚了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和年轻的学生们一起在宽松的学术环境中进行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直接创造着形成新文化的各种元素和种子”[5]

(三)校友在高职教育文化传播中的角色

校友在高职教育文化传播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著名大学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他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人才,在社会上建功立业,为大学赢得了声誉。在高职院校,受高职教育文化滋养的学生在毕业后成为校友,与此同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开始激励在校大学生立志成才,对他们形成人生观、事业观起到模范榜样作用。可以说,学校校友既是学校精神、学校文化的体现者,同时也用自己的行动传播母校的高职教育文化,扩大了学校的影响,也体现了引导社会文化前进的作用。

二、高职教育文化传播渠道具有层级性和方位性

高职教育文化传播的媒介即高职教育文化传播的阵地和载体,它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校内宣传媒介,包括校园广播、电视、校报、校园网、宣传栏、阅报栏等;二是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三是以学术文化、文体活动、节日和典礼文化等为内容的丰富多彩的高职教育文化活动。

传播媒介是文化传播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高职教育文化阵地,从广义上来讲是指校园里所有可以传承、体现和渲染高职教育文化的场所、设施和载体,同时涵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从狭义上讲是指校园广播、电视、校报、网站、宣传栏、阅报栏等校园媒介,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以及高职教育文化活动。它是营造高职教育文化氛围,体现高职教育文化特色的主体,也是高职教育文化氛围的物质外壳。以下我们所说的高职教育文化的阵地与载体是从狭义而言的。

高职院校校园媒体是高职教育文化在师生员工乃至社会中移动、在时间上保存的载体,也是高职教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职教育文化传播的载体和主渠道。校园媒体是高职教育文化的神经和兴奋剂,通过发挥自身的媒体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感染。校园媒体是先进文化的载体,通过唱响主旋律,通过一些文化栏目的设置,提高高职教育文化传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校园媒体是高职教育文化传播者和受众之间进行交流的各种途径、手段和方式,是加强高职教育文化交流能力、传播能力的传播中介物,是展示、传播高职教育文化的窗口,也是传播高职教育文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校园媒体主要包括校报、出版物、橱窗展览物等印刷媒介,校园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以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媒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传播系统。印刷媒介容易保存,便于高职院校师生随时随地翻阅;电子媒介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现场感,亲切感人;新媒介主要包括网络媒介,其特点是交互性、速度快、广泛性、开放性。

高职院校校报一般被作为学院党委的机关报,长期以来是校内最主要、最权威的宣传媒体,是学校的舆论中心和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之一,具有政治导向、思想教育、理论宣传、信息传播、审美教育和知识普及等多种功能,它理所当然地肩负着引领先进校园文化的重任。由于校报在高校教书育人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使它既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对象,又反过来要在引领先进高职教育文化传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年鉴、团刊、系刊以及学生社团创办的各种刊物既有全面、系统地介绍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开发、国内外合作、管理与后勤服务、党建等各方面事业发展和改革情况的功能,也有直接反映学生心声,关注学生热点问题的作用,而橱窗、宣传栏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还承担着传播品牌文化的作用,它既是一种文化形式,又是一种文化载体,具有承载、传播、引导先进校园文化的天然功能和责任,通常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传播校园信息,传播先进文化,目前在很多大学仍是一种常见的传播载体。

除了上述的这些传统高职教育文化传播载体,信息时代出现的校园网络进一步拓展了传播空间。据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共同发布的《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占56.4%,其次是报纸、人际传播、电视,分别占55.1%、53.1%和49.8%。[6]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校园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改变着高校师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为高职教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现代化的阵地与载体,拓展了传播的空间和渠道。目前,校园网络已成为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师生信息沟通的桥梁,信息交换的重要渠道。其中,学校内部的新闻网作为高职院校网络建设中重要的学校门户网站,已成为高校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体形式,也是先进文化的展示者。例如,新闻网是高职院校形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它的页面设计、板块结构、广告标语均能体现一个学校办学特色和理念。

而与上述传播形式迥异的高职教育文化活动则使高职教育文化传播更加具象化,对整个学校教育的影响及社会的辐射是举足轻重的,具有熏陶、导向、促进教育、社会化、社会整合等多项功能。

三、校园标志传播强化了高职教育文化的特征和符号

标志是指能够反映学校特色并区别于其他学校的记号或象征符号。它可以体现在校服、校徽、校歌、校旗、校训、校园建筑及其他有特色的事物上,是高职教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上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有创意的学校标志,相当程度上就是学校形象的具体化、典型化,使人们一看到这种标志就联想到这所学校,一提到这所学校就联想到这种标志,两者融为一体,几不可分。比如哈佛大学的庭院、圣母玛利亚大学的鎏金圆顶建筑、北京大学的校徽、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等都是学校的典型标志,使得这些学校与其他学校明显地区分开来。有影响的标志,对内,能够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对外,它昭示着学校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

需要强调的是,作为文化符号存在的校园标志,应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期,不能随意变更或取消,否则就不能成为标志;同时更需要长期的浓缩、提炼、加工和积淀,并通过学生就业、媒介宣传等各种途径向社会传播,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识别。现在,无论是出于内涵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理性需求,还是出于品牌宣传、提高办学效益的实用诉求,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早就走出象牙之塔,利用各种传播机会和载体传播自己的形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职院校已经普遍存在着很强的危机感,力图通过现代化的传媒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影响,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一些形象广告传播中,在极短的广告时段内,各个学校往往是以凸显学校的校徽、校训、代表性建筑等典型标志来加深人们的印象。可以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的标志越来越重要,像企业进行CI设计一样,一些高职院校也已经开始引入形象设计体系,建立自己的典型标志,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形象的宣传与传播。

四、高职教育文化传播的效果

高职教育文化传播能够把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人才的培养目标上来,保证学校发展方向,体现学校精神,并逐渐形成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和氛围,从而对生活在其中的师生员工起着导向作用。无论是大学精神的提倡,还是校园氛围的形成,如文化传统、校园气氛、集体舆论以及教师言行评价的强化,都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参考系,并传递一定的价值观信息给学生以暗示和引导,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并对人们在思想上、情感上、心理上产生一种凝聚作用,其过程强调对师生员工的尊重、关心、培养和提高,注意满足师生员工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积极发挥师生员工在学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师生认识学校、热爱学校和维护学校荣誉的责任感,促使师生员工产生归属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对工作和学习产生主动性、创造性。

高职教育文化传播对师生产生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种气氛的影响,使人与这种环境相互作用,使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一种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并通过有效路径把师生员工所认同的共同理想和目标、共同的行为准则与教师、管理干部、服务人员和学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互相沟通中协调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规范师生的行为准则,化解矛盾,消除冲突,促进校园和谐。

更为重要的是,高职教育文化传播发挥着教育感化的作用,通过宣传和展现存在于学校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来教育感化全校成员,它是无声的教育力量,可以使人们滋润心田、净化思想和提高精神境界。这种教育对学生既有亲切感又有可信感,能使学生看到学校的优良传统,对今后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意义深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