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文化建设的几个基本命题

高职教育文化建设的几个基本命题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教育的兴起明显晚于综合性的大学教育,中国的高职教育仅有几十年的历史。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文化虽具有大学文化所共有的特征,但也体现出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等特点。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层次,它具有两个主要特征:高与职。

第二章 高职教育文化建设的几个基本命题

康德看来,文化就是指那些属于使人越来越远地摆脱动物界的人类内在的规定性。这就是说,文化指人内在人格的不断完善,个体对人类真善美理想的自觉的人格确证,是人不断地摆脱野性,实现人类最高本质,追求自由、自觉活动的过程。当然,文化也指人类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对象化的、客观的成就和外化的形态,以及人类在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方面的成熟程度和达到的深度与广度。

从大学文化所包含的元素来看,主要有大学精神、理念、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管理作风等。对于这些元素,我们可以作一个简单的分类:大学精神、理念、校训等元素属于价值层面的,这些元素着重体现和申明一所大学的价值诉求;而校风、学风、教风、管理作风等元素则属于实践层面的,它们实际上是从实践的角度告诉人们(学生、教师、管理者等)应当如何去践行大学的价值诉求。归纳以上意义,价值层面的大学文化与实践层面的大学文化显然又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

文化是一个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学即文化。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育文化人的过程。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大学传统、大学精神,实际上是大学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所谓校训,不过是一个大学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认同。所谓校风,不过是一个大学对其传统、精神、校训的文化自觉和习惯。不同的传统、精神,不同的校训、校风,是大学展示的文化名片、大学绵延的文化基因。

文化是大学的本质追求。近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中世纪时期,它是由一群知识分子发起和组织起来的,它倾向于对现实持一种批判态度。经过岁月的洗礼、历史的变迁,尽管大学的发展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但是文化始终是它不变的追求。它尊崇的是自由、科学和民主,从事的是知识的传递和科学的研究,发展的逻辑起点是高深知识的教与学,所有这些都是与文化紧密相连的。经过历史的积淀,大学已成为人们心目中文化的象征,是学术的发祥地和社会的推动器。

职业教育的兴起明显晚于综合性的大学教育,中国的高职教育仅有几十年的历史。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文化虽具有大学文化所共有的特征,但也体现出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等特点。另外,高职文化注重吸收企业文化、区域文化、品牌文化的特点,始终把学生能学得一技之长、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作为核心价值,突出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实践教学环境设计和良好职业环境氛围的营造。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层次,它具有两个主要特征:高与职。“高”决定了应以现代生产、技术、管理知识为基础,再结合较高知识含量的职业教育,让学生掌握高智力含量的应用技术和相关职业技能。“职”则强调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办学理念上显然不同于中等教育。高职的这种人才培养宗旨正是由于社会科学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中科技含量日益增加,要求生产者具备较高的知识和技能,在职业能力上不再单纯针对职业岗位,而扩展到增强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一种受用终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质、思想道德基础的培养,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理解力、归纳力、创造力,使他们在不可预料的未来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承担起将科研型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的重任。

因此,就高职文化建设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几个显著特征,在此做一个探索性的总结梳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