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色环保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绿色环保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要]环境问题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提高全人类的环境意识,必要而紧迫。本文论述了地理学科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及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于整个教材的始终。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建议父母购买有环保标志的空调、冰柜等等。只有掌握正确的环保知识才能懂得如何去防止环境问题的出现并阻止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绿色环保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姜云霞

[摘要]环境问题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提高全人类的环境意识,必要而紧迫。本文论述了地理学科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及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关键词]环境问题地理教学环境意识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业绩。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发展。如何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的学科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是学科教育的重要职责。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必然在学校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在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履行环境教育这一新的职能,寓环保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地理学科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

地理学科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现行高中地理课本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交给学生有关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对如何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面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整个课本知识体系是以地球宇宙环境为开端,最后又归结到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上去。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于整个教材的始终。正在使用的地理新教材更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本前四单元从宇宙环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四大自然方面阐述了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活动场所,也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五单元至第八单元,从人口、城市、区域产业活动及人类利用资源和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从人文地理方面论述了在人类的发展中,又存在着诸多的环境问题,这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过分追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苦果。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人类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支配自己的行动,则生态、经济、社会等都可以朝着协调的方向发展。

二、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紧扣教材内容,渗透绿色环保意识

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了较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教师要吃透教材,在讲授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同时,还要充分地阐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如,学习大气环境问题时,向学生介绍“臭氧空洞”“酸雨”等有关大气污染知识。师生共同解析危害、探究原因,如了解臭氧层空洞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制冷设备,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导致臭氧总量减少,紫外线增加引起皮肤癌发病率增高,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为此,臭氧层保护被认为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项目,学习了这些知识后,倡议学生做爱护环境的主人和爱护臭氧层的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建议父母购买有环保标志的空调、冰柜等等。只有掌握正确的环保知识才能懂得如何去防止环境问题的出现并阻止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2.利用课外热点资料,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章的教学中,向学生列举了一些当前的事实和资料:如现在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2 000万公顷森林在消失,平均1小时有一种物种在灭绝。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温不断升高,两极冰大量融化,海洋平面将不断升高,世界上许多沿海城市、岛屿和大量土地,将被海水吞没。由于人类向自然界过度地索取,已经导致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飓风、暴雨、洪涝、干旱、虫害、酷暑、森林大火等灾情不期而至,全世界因干旱等原因而造成的迁移性难民预计到2025年达到1亿人。据联合国公布:1949—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在我国,每年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1万~2万人,惨痛的生态教训,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和全人类的重视。

这一系列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所以爱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在发展经济中虽然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是与此同时,因为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注意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如果只注重经济发展不注意环境保护,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不仅损害我们这一代,还要损害子孙万代!

3.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到协调环境关系的有关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环保教育。如利用假期时间,让学生自由结组,调查石家庄市的河流及大气的污染状况,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发现化肥厂附近的河流的水质已经严重变坏,河水已变成黄褐色,无法使用。由此,学生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河流两旁的工业是造成河水污染的罪魁祸首,这样学生也会加深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和工业布局的合理性等知识点的理解、巩固以及想到环境问题实际就在我们身边,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4.走进生活从我做起,践行环境保护

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关键是要把所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真正落实下来。

为此,我们可以在课本涉及的环境问题学习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作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应该怎样做?如对废旧电池的危害,我们通过学习可以知道:日常所用的普通干电池,主要有酸性锌锰电池和碱性锌锰电池两类,它们都含有汞、锰、镉、铅、锌等各种金属物质,废旧电池被遗弃后,其中的重金属物质会逐渐渗入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重金属污染的最大特点是它在自然界是不能降解的,只能通过净化作用将污染消除。一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 000立方米的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电池烂在地里,能够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那么如何处理这些废旧电池呢?一般人会和生活垃圾一起扔了了事。为此,我们建议垃圾要分类存放回收,发动学生举办废旧电池的回收活动,把平时学生家里用过的废旧电池收集起来。通过活动,使环保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把环保知识渗透到当中去,既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国家的事、环保部门的事,也是我们自己的事,从而积极地投身环保事业,为环保事业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周荣军,宋琳.嘉庆环境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环保素质.地理教育,2003(5).

[2]郭红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