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导入举例

课堂导入举例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入语,是教师上课时的“开场白”,是引导学生登上知识宫殿的台阶,是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因而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以疑引路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法。短短的几句话作为导语,却震撼了全班学生的心灵,大家都对周总理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满怀崇敬之情,以一种虔诚而又迫切的心情学习课文。语文课有趣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我们认为小品、表演也不失为一种导入的好方法。

第三节 课堂导入举例

导入语,是教师上课时的“开场白”,是引导学生登上知识宫殿的台阶,是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因而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导语精彩得法,片刻之间就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学习上课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就为学生讲授新课内容缔造了良好的开端;导语枯燥无味,学生听而生厌,学习兴趣骤减,陷入被动接受状态,影响整堂课的学习,设计好的导入语是非常重要的。

以疑引路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法。设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常用的一种起始课导语的方法就是提问。她说道,我教《藤野先生》时,先问学生:“《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是从鲁迅哪本书中选来的?”学生答:“《朝花夕拾》。”我又问:“你们懂吗?什么叫朝花夕拾?”有的学生说:“顾名思义,就是早上开的花,晚上把它拾起来。”我说:“讲得真好!那么,这里的文章都是什么性质的文章呢?是回忆性散文,是年纪大的时候,回忆童年或年轻时的情况的文章。同学们已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是写童年时代的”。接着,就拿出两张照片,学生经常看到的是鲁迅的“标准像”,看了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一个男孩说:“像个憨大一样”。大家都笑了起来,一时兴趣盎然。这时就提出:“这篇文章写什么时候的?写的是什么事情?”我们觉得这种方法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所以是很好的。记得某教师的第一节语文课时,他就以“什么是语文”为问引导学习语文几年的同学去思考,回答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教师告诉他们:语文是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习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很重要的,否则会被人看不起的,更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体现。由此他联想到都德的《最后一课》,给他们讲了小弗郎士的故事,他们也若有所思。教师抓住时机,进一步引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他给他们讲了王国维的人生三境,并把它放在学习上加以解释,讲了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名著,讲了唐诗宋词对丰富人的内涵,修养身心,培养气质的作用,教师更教导他们“即使不能样样顺利,也要做到事事尽力”,朝圣之旅漫长而艰苦,不要因为高山的阻挡,就放弃了对山后旖旎风光的追求。学生听后似懂非懂,但都表示会好好学语文。课后有学生告诉教师,他们对第一节课印象深刻,他们也希望学好语文,能够学识渊博,能够妙语连珠。经过一年的学习相处,教师看到了他们为此努力着,语文成绩也因此进步着。所以我们认为每节课的导语都很重要,第一节课的导语则尤为重要。

讲故事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引人入胜。例如:讲《离别的礼物》前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一位美国父亲领着儿子把爷爷背在背上的竹筐里(爷爷全身瘫痪、骨瘦如柴),他们翻越了很多的山路来到一个悬崖边,爸爸准备把爷爷扔下悬崖。儿子说道:“爸爸,把竹筐留下。”爸爸不解地看着他。“等你老了的时候,我还要用它把你背到这里来。”儿子说。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引出了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离别的礼物》一文,他请学生谈发生在身边的孝敬老人的事迹,谈自己对此的看法,学生发言积极,并告诉他们:给父母讲这个故事,并借此夸夸父母,也表示会向他们学习。相信爸爸妈妈会心领神会,心有所悟,这节课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以情取胜也是一种好方法。它能使学生在上课时带着深厚的感情听讲和思考,上课效果也会大大提高。用充满感情的导语(例如,诗歌朗诵等)感染学生,是学生带着或崇敬或激动之情迫切要求掌握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这就为教师的讲课创设了有利的情景。当然,导语中的情一定要跟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否则就是毫无意义的自作多情。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时,用了一段抑扬顿挫、情溢于辞的导语:“有这样一个人,全中国人民都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博学多才,对教科文卫、工农兵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给予过具体而及时的指导;他精力过人,在全国各地党委、政府被夺权,公检法被砸烂,军队被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他力撑危局,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他廉洁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联合国破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一周致哀。”短短的几句话作为导语,却震撼了全班学生的心灵,大家都对周总理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满怀崇敬之情,以一种虔诚而又迫切的心情学习课文。这堂课效果之好就在情理之中了。导语以情取胜的关键是教师自己对内容怀有深情。如果教师自己对教学内容缺乏甚至毫无感情,又怎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呢?

又如:图画导入法。学习《社戏》一文时,文章是由四幅画面组成,如“回乡消夏”、“坐船看戏”、“偷吃蚕豆”、“公公夸奖”,有的老师就采取图画导入法,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每组画一幅画面,带到课堂上来展示,配以解说,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同学们热情很高,都纷纷举手,要求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同学的作品被贴到学习园地里,感觉很自豪,也以此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根据教学的内容利用动听的音乐旋律引入新课也是很好的办法。一位老师在上课前就开始放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学生听得很入迷,他借此引入了林觉民的《与妻书》,令学生很是感动,伴着美妙的音乐,读着林觉民的心声,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似乎都感同身受,这样的课谁还会分心呢?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语文课有趣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我们认为小品、表演也不失为一种导入的好方法。例如:上《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就采取表演小品的形式,在课前用古文表演,同学们表现得很好。接下来在给他们讲解之后,又让他们试着用现代汉语表演了一遍,再加以对照,好坏与否留给学生自己去评议,收到意外的效果。上《第二次冒险》时,教师一样让同学用小品表演两个不同的“推进”,丈夫与德国兵的动作迥然不同来引入同一个词语由不同的人发出,表达不同的含义,学生也学习得很投入。

总之,课堂导语的好坏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语就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成功的导入语既要新奇,用新鲜的东西吸引学生,又要自然,要跟所学内容自然衔接,天衣无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