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情感教育防治校园暴力事件

用情感教育防治校园暴力事件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情感冲突往往在校园暴力事件中起到催化的作用。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教育概念,它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目前我们对情感的教育是严重不足的,这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些教师的教育水准,而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任何文明社会,防止暴力事件的手段不外乎两种:一是通过感化、教化,培育人性中的善良品质,遏制恶念;二是通过法律惩戒

第三节 用情感教育防治校园暴力事件

一、校园暴力事件产生的心理机制。

情感冲突往往在校园暴力事件中起到催化的作用。因此一些心理专家在分析暴力事件这一问题时就指出:“情感是个体对周围事物与自身关系的一种体验和评价,一种特殊的反映。也就是以周围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那么当需要受阻时,便产生否定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的积累,就会使集体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攻击机制就会在这里产生。”情绪调控产生障碍,失去驾驭自我能力,即可导致冲动性暴力和攻击行为的产生。社会的迅速变迁,使我们的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巨大的压力下,其内心必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情感冲突。目前学生最主要的情感冲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一是学业问题,因为学业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情感冲突;二是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费用大,一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往往因此变得自卑孤僻,与年轻人喜欢张扬的本性形成了情感冲突;三是由于家庭不稳定导致的个性情感冲突;四是失恋带来的情感冲突;五是就业压力太大带来的情感冲突。如果压力轻,存在的时间短,对主体的情感效应不大;反之,如果压力重,存在的时间长,主体心理负荷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情感冲突剧烈,主体心理就无法承受,特别是生活阅历浅,心理承受力脆弱,对超常的心理压力青少年学生往往自制力比较差,平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遇事会迁怒于别人,归咎于社会,产生一种反社会性的人格。一旦受到外界的激发,便会爆发出来,做出正常人认为不可理解的事情。

二、情感冲突与调节

当情感冲突出现时,学生都会下意识地进行调节,以维持自己的情绪稳定。从而把握自己的情感,适应各种文化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讲,情感冲突的调适是适应社会能力的一种锻炼。但是在调节自我适应环境的努力失败以后,由于心理失衡,就会导致人的认识情感障碍和对外界事物的评价及其自我行为的偏差,人们一般称之为人格的畸形变化或人格缺陷,而这恰恰是一个人走向破坏社会秩序的前兆。一般讲来,学生通常有以下几种情感冲突的调适方式:压抑是最常见的情感调适方式。压抑的最简单形式是遗忘。当人没有思想准备而突然经历痛苦、不愉快和焦虑的情境后,他倾向于忘却这些情境以求得心情舒畅,维持心理平衡。此外,还有一些情境看上去并非不愉快,但仍然会引起焦虑,对这些焦虑的控制便形成了压抑,如果这种焦虑超过一个人所能控制的程度,他就会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教师如果在此时察觉到学生的压抑,帮助他们释放压抑,就不会产生消极作用。倘若学生的压抑未被注意,久而久之压抑就会更加恶化,最终就会处于一种失控的释放状态,成为一种反社会秩序的力量。第二种情感冲突的调适方式是情感冲突的迁移。情感冲突的迁移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转换到他人或客体的过程。当一个人不能正视自己所厌恶的事情,通常会产生情感冲突的迁移行为。例如,某个学生感到同学对他不公平,由于他不能实事求是的处理这种感情,可能会对同学发泄自己的内在敌意。情感冲突的迁移调适,只是个人在处理不利事件时暂时的心理防御机制,除非过分使用防御机制,一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防御机制是正常的,也是为社会所容许的。如果对这种行为加以压制,反而会导致自我适应环境的调适失败,就会产生极强烈的反叛心理,当这种心理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以至于他们的尊严、良知、纯真、友善让位于嫉妒、气愤、怨恨和仇视,他们就会蔑视社会普遍遵守的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最终无所顾忌,以身试法。

三、情感冲突不被重视的社会根源

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教育概念,它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目前我们对情感的教育是严重不足的,这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些教师的教育水准,而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1.唯理智教育限制了情感教育的存在空间。就世界范围看,受现代教育强调经济功能与教育的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支配,19世纪以来,特别是60年代中期,其间虽有人文主义教育运动相抗衡,但基本上是唯理智教育占上风。美国的麦克默林批评这种教育是:“专注于知识、理智、语言技能和数学技能的结果,造成非常普遍地忽视教学中非认知目标及其职能的现象。艺术在课程中只起到点缀作用,学校中普遍存在的弊端是不能编制有效的教学大纲,去培养情感和意志方面的人格和教育。”其教育过程重视理性知识的传播,轻情感经验的积累,重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轻情感感受、情感表达、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种程式化、单一化、一律化的经验模式忽略了人的情感特征,不能满足人的各个不同的情感需要,难以激发、调节人的情感机制,因而也谈不上对人的情感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九山敏秋指出这种教育观念下培养的学生“知识虽然丰富,但缺乏真正感动之心和体谅”。

2.社会转型时期教师没有很快适应新出现的问题,从而出现情感教育的真空地带。社会的急剧变化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的精神由安宁到出现焦虑,自然会反映到家庭中,家庭暴力、失业、离婚等现象不断上升的态势,极易使孩子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在学校里,这些孩子就有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的现象:成绩下滑、沉默寡语、自暴自弃、嫉妒、气愤、怨恨和仇视等。而有些教师对这些情感问题没有引起足够注意,甚至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付,或忙于教学而疏于理睬,学生迫切希望在校园里寻找的情感慰藉被搁置起来,无人问津。另一方面,目前学校从事心理咨询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数量不多,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大概在2000:1到3000:1之间,远远低于台湾的600:1以及日本的1000:1。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而导致的学生破坏社会秩序的现象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这可能与它的“迟效性”有关。目前一些学校往往采取简单粗暴教育方式来对待一些问题学生,这种现象在中小学尤其突出,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快速有效地维持学校秩序。况且即使出现不良行为的学生,学校可以采取开除的手段一推了之,酿成的苦果由社会来承担。然而,青少年时期正是培养自律能力的重要时期,如果只用权势威吓来钳制他们,将有损学生的道德发展,延宕青少年学生自律期的到来,甚至永远成为一个只服从权势,不服从真理的他律型的人。

四、校园暴力事件防治方法

任何文明社会,防止暴力事件的手段不外乎两种:一是通过感化、教化,培育人性中的善良品质,遏制恶念;二是通过法律惩戒产生强大的威慑力。学校能够做的就是通过情感教育来防治校园暴力。情感是协调人际交往的纽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往往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和社会交往偏差。人们由于交往中受到某些挫折便对人和社会产生偏见。情感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观察他人和社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形成理解和分析情绪的能力。如认识情绪本身与情绪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理解情绪所传送的意义的能力;理解复杂心情的能力;情绪转换后正确分析、认识的能力。同时,情感教育训练学生以乐观、积极的心境接受各种情绪,形成稳定的情感。情感的冲突需要情感来疏导,因此我们应该尽快摈弃有损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唯理智教育,将情感教育导入教学过程中,当情感冲突超出学生调适的能力范围时,教师在敏锐地察觉到这种情况的基础上,积极热情地协助学生进行情感调适,帮助学生形成自律型人格。总的说来,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情感教育:1.改变教育观念,推进情感教育。学校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技能上的教育,应增加修养、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多注重修养性、觉悟性的情感教育。“教育的目的是‘成人’,比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心灵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同时建议家长应注意营造温情氛围,让孩子从小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受到情感的滋润,这有利于他们更多地去体谅别人,对人性敬重,珍惜生灵。2.心灵的沟通是情感教育的基石。尽快摈弃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实现教育的民主化和对学生充分的人格尊重。学生是乐于与教师进行沟通的。在实践中,凡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感情的教师,凡是向学生表露自己的感情也让学生自己吐露感情的教师,都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情感冲突所带来的压力,增加了解学生错综复杂的感情的机会,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皮亚杰认为,好的“构造”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和氛围中依靠对教师的认识、模仿、领悟和熏陶,达到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同化。为了有效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有必要增加教师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专职进行学生工作的教师。因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政治思想问题,还有大量的是心理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对学生工作者的要求很高,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学校的学生工作人员大都是获得教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方面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专家。有鉴于此,我国应着手对学生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化的教育,改变“万金油”式的工作方式。我们一方面要对原有的学生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在以后引进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时,应优先考虑有教育学或心理学专业背景的。3.将情感矫治和情感发展结合起来。我们在提倡情感矫治的同时,还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大力开展情感发展性工作。美国学校辅导主任协会在制定的“中学辅导主任工作规程”中就明确地指出:“发展性指导是指导工作的组成部分,这个指导是努力对学生成长的有计划的积极的干预,从而推动学生各方面——个人的、社会的、情感的、生计的、道德认识的、审美的——都得到发展,并促进各方面综合统一到个人的生活方式之中。”情感教育的工作取向向情感发展倾斜,意味着由单一的矫治问题学生变为多元化,扩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使之由自律向他律过渡,真正成为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4.用团体方式进行情感教育。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难以照顾到众多的情感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团体情感教育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团体情感教育是提供学生一个现实生活的缩影,使其能在团体中获得较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并在安全、信任的气氛中尝试学习或改变行为。开展有效的团体情感教育要注意解决确立团体情感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合理的组合团体成员等问题。学校团体情感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团体情感教育的合力,提供了解、接纳的氛围,促进成员之间的思想交流,达到每一个成员情感发展的目的。团体情感教育的内容,必须是多数人感兴趣和关心,或是普遍性的问题,如学习成绩不佳、与同辈或长辈沟通有困难、升学就业的消极情绪的消除等,这都是团体情感教育很好的主题。至于组织团体成员时,应避免将同类问题学生排在一起,以免形成反主流、反社会的亚文化。因此要注意团体成员的性别、个性、兴趣差异的搭配。团体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健康心理,让他们从容面对挫折,面对人生。不是有问题的孩子才需要辅导,而是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辅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