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感教育与学校环境

情感教育与学校环境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精神环境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人际关系上。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情感教育的成败。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情感活动更容易受到情境的暗示与强化。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指出,应该让教室的墙壁说话,这就是说,要使学校的客观物质环境也对学生产生教育功效。学校环境建设应当是开放性的系统,只有这样才更适合情感教育的需要。

第一节 情感教育与学校环境

一、情感教育与学校环境的关系

所谓的校园环境是指以校园为地域范围、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全体师生和学校管理者、以及全体员工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校园人的发展。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不可能脱离一个十分具体的环境。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环境是一个静态与动态,物质与精神交织在一起环境。

学校环境建设包括学校物质环境建设和学校精神环境建设。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属于环境建设中的硬件,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包括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建筑、校园美化、绿化状况、教室实验室的布置、设备等其他环境。这些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建筑、设施和环境以及它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学校精神环境是学校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它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独特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学校精神环境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人际关系上。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学校文化环境”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论”:文化环境是在培养人才和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校特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论”:学校文化环境是指学校在教学、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及通过学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

3.“学校生活存在方式论”:学校环境指学校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

4.“价值观核心论”:学校文化环境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和教育管理活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学校成员所认同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它是学校历史传统、工作作风、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

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情感教育的成败。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情感源于需要。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主要包括爱和接受、自主和获得新的体验、尊重和肯定,这些需要的满足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萌发自我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情感教育就是要在满足学生的积极需要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需要向更高层次发展。根据情境暗示原理,人的情感、行为是个性和情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与情境有关系,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与之相应的情感体验,这是因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因素对人的情感的产生往往具有综合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情感活动更容易受到情境的暗示与强化。

学校环境建设中所创设的教育情境、活动情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等使学生的心灵无处不受到触动、感悟。优美的学校环境使人感到惬意和舒适,会使人精神振奋,激起愉悦的情感并融入到环境之中,达到情景交融,使情感得到升华。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指出,应该让教室的墙壁说话,这就是说,要使学校的客观物质环境也对学生产生教育功效。学校的建筑、规划应精心设计,使之合理布局、美观实用。教室要整洁明亮、鲜明突出。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从优美的环境中体会美,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在美的情感体验中,强化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学校环境建设中所孕育的校园文化是人文精神的表现,这是人类情感认识、精神创造的产物,其中包含着各种丰富的情感因素。情感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在掌握各种文化的同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该文化所蕴涵的情感因素的熏陶,同时情感教育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亲和、相助的人际环境,缩短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心理距离,既提高了学生从小与人沟通、交往合作的心理素质,又给学生潜在的智能、创造性、高级情感诸方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情感教育的特征在学校文化环境建设中的体现

1.情感性。在学校文化建设、环境布置上,不要把学校单纯地当作说教、训话的场所,而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些类似于家庭的温馨气氛。过去学校教育总是过于理性化,家庭教育则相对富于情感。学生与老师之间除正常的师生关系列外,还需要有一些家庭情感色彩,这样学生才能在开放,放松中得到发展,才会与老师用真心去交流。小班化教育实验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一种尝试,利用小班制营造一种教育的“家庭式”氛围。四周的布置如同自己家里的布置,这种布置非常有利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情感上的距离。

2.独特性。在学校环境建设中增强文化气息、文化氛围。学校文化体现了学校精神风貌、审美情感、师生个性人格等诸多方面内容。学校文化环境一定要有独特性,在学校环境建设整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文化环境及其资源,把握情感格调、审美情感倾向和道德情感价值倾向,同时照顾到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教育,使学校形成独特的情感型的育人氛围。

3.童趣性。对年龄尚小的学生来说既有原始、粗野、幼稚的情感,又有纯净、朴素、无华的情感,这种情感特征形成了学生文化体返朴归真的审美特征,并显示了学校文化环境的童趣。保持和发扬学生情感中自然天成的东西和富有朝气的童趣,是学校环境建设的独有之处。

4.想像性。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主要都是在学校进行的,学校环境对学生来说是广阔的、奇异生动的、绚丽多姿的。从文学化的角度来看,儿童文化的非现实性正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相融合的一种折射,这正是人文精神赖以萌发的种子,是学校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种财富深藏在学生丰富的想像情感世界中,同时凸显出学校环境建设的精彩之处。

5.开放性。学校环境建设应当是开放性的系统,只有这样才更适合情感教育的需要。在学校活动中,学生仅仅是靠学生与学生的游戏、交往中,或在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社会价值和思维方式。这是一种以群体交流的方式来选择、传递、积淀文化传统的,离开了群体相互之间的活动就失去了情感发展的土壤。因此,只有在开放的环境系统中,在与环境的互相交流、互相作用过程中,才能完成学生情感的选择、传递和积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