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的区别

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的区别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也称作是内驱力。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智力和动机。我们知道,求知欲望是学习活动的源泉和动力,但是当求知需要处于静止状态时,它还不能导致学习活动的产生,只有当求知需要活跃起来,成为动机时,才能引发学习行为。学习目标一经确定,学习动机便成为支配学习行为的力量。

第一节 动机与学习

动机——学习成功的内驱力。

我们说,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参加竞赛,也总是为一定的动机所支配。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也称作是内驱力。

在有关动力的教育理论中,首先认为:动机是一种内在力量,这种“力”的作用,促使着一个人向着一定的目标行动。其次认为:动机是由欲求和目标构成的。总的来说,动机是由人的需要、欲望和一定的目标来体现。对于一个可望学习成功的中学生来说,其动机不仅包含较高的目标,而且包含本人切实的努力、严格的自我要求、坚强的意志、不断的追求等方面。

我们不妨把学习成功的动机解释为力图实现既定的较高目标、不断克服困难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有一个明确的具有诱惑力的目标,而且应该认识到,学习成功与否往往还取决于一个人的主观需要与欲求的强弱,当一个中学生真正明确了学习的意义、知识的重要,从而把追求知识作为本身的一种需要时,那他才能不失时机地去追求成功。

一般来说,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越积极,目标越明确,他的内驱力就越大;在学习的过程中,维持他对目标追求的意志力量也就越坚强;同时他对学习体验的情感和情绪也就会更加积极,随着他们的这种追求学习成功的心理力量的不断积累,经过一番刻苦努力,中学生们就能一步一步向学习目标靠近,并最终获得成功。

一、动机及其分类

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力量。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力量。它是求知需要的动态表现,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我们可以将动机按照以下来进行区分。

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对动机进行分类。从需要的种类区分,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所追求的对象,也可以把动机分为物质性动机和精神性动机。根据动机影响的范围来区分,可以把动机区分为一般的概括的动机和特殊的、具体的动机。例如,求知欲就是比较广泛的动机,它对所有知识的探求都有推动作用;而对数学或音乐的特殊兴趣和爱好就是比较具体的动机,它只对某一方面知识的探求具有推动作用。

根据动机在同一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在人的活动中,特别是在复杂的活动中往往存在着多种动机,各起着不同的作用。有的动机在活动中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被称为主导的动机;有的动机则起着次要的辅助性的作用,被称为辅助性动机。

根据动机内容的性质,可以把动机区分为正确的的与错误的、高尚的与低下的。例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那些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动机就是正确的或高尚的,那些违反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动机就是错误的或低级的。

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以把动机区分为长远的动机和短暂的动机。例如,一个中学生立志要在数学上取得成就,这种抱负不仅在中学、大学的学习中起作用,而且在以后长时间里都起作用,它就是一种长远而持久的动机;如果学生的期望只是为了一次数学考试取得高分,这个动机就比较浅近短暂。

动机还可能是意识到的和没有意识到的。人之所以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动机,这不仅因为习惯的力量可以成为一种处于意识边缘的独特的动机,而且也因为人对自己的观察往往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如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自我分析能力等。应当指出,在行为的动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意识到的动机。

二、动机与学习

动机对学习行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智力和动机。用公式表示即是学习成绩=智力×动机。在许多情况下,动机对学习成绩起着决定性影响。那么,动机是如何影响学习成绩的呢?

(一)引发学习行为

我们知道,求知欲望是学习活动的源泉和动力,但是当求知需要处于静止状态时,它还不能导致学习活动的产生,只有当求知需要活跃起来,成为动机时,才能引发学习行为。正像一个饥饿的人,虽有补充食物的需要,但是如没有觅食的动机,则仍不会有觅食的行为。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动物实验:让猿猴解决用竹竿取食物的问题。当猿猴挨饿不到6小时时,猿猴用竹竿取食物的注意力不集中,并且常常因为其他干扰而中断动作,不能获得成功,而当猿猴真正感到饿了的时候,由于内驱力的推动作用,它在用竹竿获取食物时注意力集中,行为灵活,从而迅速获得成功这个动物。实验启示我们,任何学习行为都是由学习动机直接引发的。在同时我们必须注意两个问题:(1)不同的动机可能导致同一行为。如几个学习生都努力学习数学,但有的是为了当数学家,有的是为了当工程师,有的为了考大学;(2)同一动机可能导致不同的行为。如几个人都想发财致富,但行为却不同,有的去劳动致富,有的去偷窃,有的指望父母遗产等。

(二)学习动机还调节学习的强度

动机对学习强度的调节表现在三个方面:

(1)动机强烈时,学习强度大,热情高、干劲足。动机不强时,学习强度就小,情绪低落,自暴自弃。

(2)学习目标一经确定,学习动机便成为支配学习行为的力量。只要目标不改变,动机始终都维护着学习行为的顺利进行。

(3)当学习者认为学习目标对自己失去意义时,其学习动机便消失,这时,其学习行为也将立即终止。

(三)学习动机指引学习活动朝着一定方向进行

学习动机不仅引发学习行为,它还指导行为的方向。譬如,某一学生想当作家,那他的活动就朝着这一方向进行。他将大量阅读中外著作,研究其写作方法与技巧;一般人看电影、电视只作娱乐,而他却在研究其题材布局、语言运用以及形象塑造等;他还经常练笔、投稿,等等。总之,他的一切活动都沿着作家之路进行。

学习行为对动机有他的反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即是说持续的学习可以强化动机。尤其是学生的成就动机往往与这个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关,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其成就动机就高。因此,在教学中,当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强度时,教师要强制学习动机,从而进一步推动其学习行为的自觉进行。

一般地说,动机较强时,有机体的活动就勤快,便于提高学习成绩。但是,当动机过分强烈、超过一定限度时,有机体就处于紧张的情绪状态,进而使注意力和知觉范围过分狭窄,降低了思维效率,限制了正常活动。譬如,有的学生在考大学前作了充分准备,被认定能够考中名牌大学,然而高考揭晓后却连普通大学亦未考中。究其原因,是由于这类考生动机过分强烈,答卷时,有机体处于极度紧张状态,窒息了正常思维,结果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心理学家认为,动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与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经过实验得出这一样一条规律:中等难度的习题需中等强的动机,较易的习题需较强的动机,而较难的习题需较低强度的动机。

三、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学习的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动机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的要求变为自己的学习需要的过程;而激发则是侧重把已形成的学习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是激发的前提,而激发又必然会进一步加强已有的学习动机。动机的培养着重在于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我们在这里着重谈谈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树立崇高的目标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中学生一旦确立了一个崇高的目标,就会为追随理想和目标而学习和生活,那也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每一个中学生应该确信:学习随着志向走,成功伴着行动走。反之,如果不立志,人则如无舵之舟,终无可成之事。

(二)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是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的一种内心尺度。当一个中学生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以后,他就知道了需要什么,选择什么,应该做什么,并尽力设计自己,为确立的目标去自觉地奋斗。

(三)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

教师在讲授课程之前,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地位,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知道了学习的具体意义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愿望,推动他去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可以提高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反馈又可以看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激起上进心,及时改正。实验证明: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是很显著的,尤其每天及时反馈,较之每周的反馈率更高;不知自己的学习结果,缺乏学习的激励,则很少进步。

(五)表杨与批评

奖励与惩罚的作用。关于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作为促进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问题,心理学家们做了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年幼的学生乐于接受表面的表扬;而稍长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表扬,已能理解到是否故意和符合实际情况。奖励具有推动学习的作用是肯定的,但如果用的过分或过多,则可能失去效力,甚至造成学生相违背的效果,特别是过分的惩罚会造成不良的结果。惩罚的手段不能不用,但要慎用。

(六)创设问题情境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正式讲授学习内容之前,提出与课文有关的若干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中国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已证明了这一点。例如,有的语文教师在讲《祝福》一课时提出:“大家都看过电影《祝福》,它讲的是关于一个女佣人被封建礼教吃掉的故事。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为什么用‘祝福’这样吉祥的词语作标题呢?”教师的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他们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七)竞赛的影响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手段。在一个班级里,有奖励便有竞争。竞赛,历来被当作激发斗志、争取优良成绩的手段之一。在学校里,一些色彩鲜艳的星星点缀图、荣誉表、成绩栏等,都是非常引人注意的。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因此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效率一般都有很大的提高。

上述几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途径,其他如讲授内容的适度性、讲授的生动活泼、教师的认真态度和友好感等,也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重要作用,因此也值得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