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动画“热”的“冷”思考

对动画“热”的“冷”思考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画热已是家喻户晓的话题,各种与动画有关的产业蓬勃发展,各类动画形象产品在服装、食品、玩具、网络上处处可见。动画业蓬勃发展的炙热景象已飙升到历史的高点。产业的原动力来自人才,因此这股热流无可置疑的涌向动画教育。市场份额的张力潜质、国外动画市场呈现出的惊人价值效应等,催生我国动画教育热浪。这一特性对动画教育实施的有效性提出高标准的要求。行业呈现“热”现象。

对动画“热”的“冷”思考

钱博弘[1] 郑方晓[2]

(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摘 要:动画教育热浪席卷全国。随之产生的实体空虚、发展疲软、就业困难等问题令人担忧。动画人才出现学而难用的就业瓶颈。人才培养的操作实战能力成为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的关键。在这样的现状下,动画院校培养实力派后备军的重任,真正凸显出来。针对动画以操作实践为直接工具的创作艺术特性,教学应把握以市场的眼看教学,以学术的心看创作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冷热效应;教育问题;分析思路

一、动画教育的冷热效应

(一)动画教育“热”发展背景与现状

动画热已是家喻户晓的话题,各种与动画有关的产业蓬勃发展,各类动画形象产品在服装、食品、玩具、网络上处处可见。而随之兴起的动画教育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政府也出台多种政策,鼓励行业发展。动画业蓬勃发展的炙热景象已飙升到历史的高点。

产业的原动力来自人才,因此这股热流无可置疑的涌向动画教育。兴办动画专业,在过去的十年中成为许多艺术院校主要的发展方向;由于过快的发展产业、开设专业等,动画业出现了热而不旺、多而不精,外在虚热内在实冷的局面。企业奇缺人才、高校人才就业艰难,中国动画产业陷入寒冬。动画教育出现学而难用的就业瓶颈。这种现状下,动画院校培养实力派后备军的重任,真正凸显出来。

由于动画的艺术形式已成为工作、生活、休闲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因此,研究和规范动画艺术教育、研发积极向上脍炙人口的优质影片,成为当今动画领域突出的问题。

以上所谈及的问题,需从三方面展开分析。

1.在教育方面。市场份额的张力潜质、国外动画市场呈现出的惊人价值效应等,催生我国动画教育热浪。随之产生的实体空虚、发展疲软、就业困难等问题,令人担忧。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是有关一个专业门类的生存特征;专业教育脉络;市场产业链等价值平衡关系的研究;涉及政策与产业整合;创意与市场开拓的实施性等问题的整体规划与发展思考。虽然,它以复杂的社会关联显现,但根源依然离不开教育、市场、产业的合理发展关系。

(1)动画专业特性——综合。动画专业是一门集绘画、影视语言、文学编剧、表演、软件特效、声音、市场策划、衍生轻工业、工艺品、印刷书籍、动漫食品、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于一体的综合学科。这一特性对动画教育实施的有效性提出高标准的要求。也增加了动画教育的难度。在行业就业中,这些归属于综合名下的门类,被视为各个不同的专业特长,每个岗位都需要很精通的人才来胜任。如果只具备理论知识,或简单操作方法的人员,即使每个环节都了解,也是无法担当其中任何一个岗位的。

(2)动画专业高等教育与行业关系。行业追求的是低成本运作环境下,高效、高量的设计表达效果,因此期待能够在环节领域中,通过娴熟操作尽可能精炼、到位的表达设计的人才。毕业生是否能够直接胜任具体工作并且具有设计潜力素质,成为企业考量人才的核心标准。

2.在市场方面。动画市场产业范畴包括市场营销、文学创作、动画设计制作、漫画绘制、企划管理、影视媒体、艺术创作、图书音像、玩具、文具、服装、小商品、增值市场、网络辅助等商品生产及其市场开发等领域。其市场运作综合性极强,且彼此渗透。高融合性的市场链特点,把动画片研发提升到跨领域大联合的市场运营高度。(见图1)

图1 中国动画产业链模式

在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动画行业的历史地位快速攀升。

(1)动画行业进入——热媒体时代。电影、电视、网络交互、游戏、虚拟节目等无处不彰显动画的神奇商业价值和审美效应。其所涉及的行业、市场都展示出大量的就业前景和商机

(2)动画行业的技术手段进入——无纸时代。三维技术、二维无纸化、FLASH、电子书、界面教育、交互设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已步入无纸绘制时代,提高绘制速度与质量。

3.在行业发展方面。行业呈现“热”现象。政府关注、政策扶持、社会倡导、商家热衷等。各种动漫博览会、论坛、主题公园、周边产品经营、动漫频道、音乐会、动漫春晚等等。显示出一片繁荣景象。

然而大多动画形式的前期环节,多采用草图表达,涵盖大量相同的动画专业核心信息,并不像形式上呈现出的那么大差异。而商家不清楚他们相同的设计核心,盲目热情追求三维手法设计影片,经验丰富的动画师,一时难以适应软件操作,造成企业招入大量只会操作软件不懂动画的人员,于是一大批粗制滥造的三维影片应运而生。对市场影片整体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二)动画教育冷热效应

1.动画教育“热”。动画业在国际影视、商业,出色的宣传力度、高额利润,成为热媒时代的佼佼者。大量学校开设动画专业,毕业生数量剧增。截至2011年底,全国开设动画专业院校和专业约1230多所,每年毕业生人数近10万人。

2.动画就业黄牌“冷”袭。动画专业终于在前年成为全国十大就业难专业之列。企业对高校毕业生退避三舍,有的甚至走自己培养人员的路子。学校因为黄牌“冷”袭,招生、就业、专业发展等,都直线下降。在学校和市场之间,其相互的定位和认知出现断层。

(1)学校认为的市场需求——创意与理论并举的通用型人才。许多动画专业院校盲目扩招,缺少深度,实践操作性欠缺,人才培养与动画产业需求脱节。

(2)市场定位的市场需求——具有通用理论高度的专项研究型人才。专项并不等同于技术操作。具备整体的动画知识思路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无法胜任具体工作岗位中的任何一项时,就难以在产业中立足。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重点,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符合设计整体需求的创意点。当动手能力专业性不强时,其创意点亦难以表达,即使再多构思,也只能成为无法展现的空想。

二、动画教育中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问题

许多盲目扩招动画专业的院校,由于对动画特性认知有限,专业教师师资匮乏,课程设置问题严重,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动手能力差。于是,许多企业就业招聘时的测试,成了众多梦想满满学子们的鸿沟。

1.专业体系。我国动画片年龄,临近百年;从业人员截至1998年,全国不超过3000人,从业单位屈指可数。动画教育的年龄在中国说起来有三十多年,但其招生量和间隔数年的招生次数,实在少之又少。因此,我国动画专业学术体系年龄还处在少年时期。各种研究论著、学术期刊都不健全,一级杂志更是没有。即使动画教材,也是近几年才刚出了一些,高质量的寥寥可数。

另一方面,专业评估不完善。为数甚少的前辈、专家面对偌大的专业体系建设,可说是杯水车薪。专业资格认证、职称考评细则、学术评定等,都有待完善。

2.课程结构。动画专业课程安排笼统。许多院校并未立足当地就业环境确定本校教学方向定位。课程结构问题尤其突出,大多根据动画涉及的综合性环节,机械地设置课程,专业方向不明确。学生记流水账般地学习各环节浅表知识,操作也不够准确标准;甚至一些大牌学院,动画编导理论、动画技法等授课如同快餐,一晃而过。在动画实践力极弱的情况下,让学生做各种创作研究,以此作为主要授课特点。造成学生自我意识膨胀,准确实践力弱的现象。

3.师资结构。在我国动画从业人员大多来源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由于学历问题,大多有实践经验的人才,难以进入高校任教。由此可见,动画教育发展迅速,但教育人才储备远远不够。而我国的动画教学扩招在2000年前后兴起,开设院校数量十年间增长了几百倍。其所配备的专业教师的专业性,自然有待商榷。由此制定出来的教育计划和教学方向的合理性也需要考量,这一危机的后效应在十年后的就业问题上井喷了。

由于专业师资奇缺,现任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动画专业的系统培养,缺乏动画教学和实践经验。有时不得不就人设课,或因人改课。同样的课程,不同的老师上的内容差异甚大。

4.实践与实验。动画专业对实验硬件的要求,旨在满足学生完成设计中画面、影片处理等操作即可。教学重点应以设计为主机械辅助为辅。许多院校为建设动画专业,购买昂贵的大型设备。但在教学建设初期,专业设计特点掌握不全的师生环境下,大设备有时成了规避动画教学缺陷的工具。学习实践是应用学科必需的学习方法。拥有众多设备,没有扎实系统教学的理念亦是枉然。

(二)冷思考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的冷思考一:我国动画公司数量众多、动画影片产量惊人、质量问题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去年震惊世界动画界的数字:中国2010动画片产量22万分钟。这是一个令世界动画业惊叹的天文数字。而能通过审批在央视播放的影片却很少。原因是质量问题。因此的连锁效应是:影片辐射力弱、衍生产品推广不开、相关产业联动受阻。究其原因仍然是人才问题!

图2 中国动画企业所有制结构

92%的民营企业结构(见图2),在生力军匮乏、追求政府补贴的环境下,生产出大量低劣影片,对企业本身、对今后市场发展的信心均影响很大。由此可见,政策和市场均已蓄势待发,投资商的热情更是举世瞩目,唯有质量成为凸显的问题,行业人才奇缺。在这一点上我们既看到了当前教育的失败,也看到动画教育未来的曙光。质量因人才而生,人才因教育而出。

冷思考二:校企间的鸿沟与桥梁。鸿沟:动画专业亮黄牌。市场缺乏人才,毕业生就业艰难。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师资问题、教学方向、毕业生动手能力;由此产生就业鸿沟。

桥梁:以市场的眼看教学,以学术的心看创作。无论教学方向如何细定,应秉持的基本教学理念:重视动画艺术的应用性、创造性、与行业的渗透性的原则。才是动画教育发展的主导方向。

三、实践与探索之路

目前企业、学校与政府均发现,改善市场与教育供求矛盾的捷径是教育与市场的互动。然而互动的实施需依托专业技能的融合率。动漫教育已进入多元化的“大动画”概念时代。(见图3)

图3 多元化“大动画”概念时代

针对这些问题我院动画专业根据十一年来的办学经验和教训,本着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的思路。做了一系列摸索、调研、分析工作。进一步明确教学方向,对课程结构、实验管理、师资优势安排进行一系列调整。

(一)教学探索实践分析

在课程方面,改变固定模式,调整知识构架;规范定向参考教材、统一教学内容;将四年专业课程通盘设计成三条龙联合教学模式,探索一种新的授课方式。

1.定格一条龙。使学生通过偶片运动研究了解动画影片规律;

2.三维设计一条龙。课程与实践操作贯穿学习软件应用的同时,进一步熟悉动画影片设计规律;

3.二维设计一条龙。将商业策划与衍生设计引入,通过模拟策划,展开创作绘制、产品设计等,更直接地领会集体创作动画影片与产品推广设计要领。

在学习实践中,学生会体验到不同设计时期的各种问题,启发解决问题与合作完成作品的合作精神。从而加固专业综合教育与实践作用。三年级阶段开展课程同步实践实验,教学科研结合、实践赛事结合、校企项目合作与学生择优参与等实践内容。以此激发与培养专业方向创作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就业优势。

动画创作设计的实践性极强,通过理论教学,在实验设计基础上,运用软件工具进一步完成较完整的短片;通过不同手法设计实践,结合逐步深入的同步授课。这样能较好地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高度的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创作实践,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完成社会上的某些命题设计,零距离体验设计感受。这个实践教学思路,可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以期尽可能接近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目标,是试图解决就业瓶颈问题的摸索方法。

另一方面,近年来一直开展教师团队合作创作工作。与企业市场接洽,开展项目合作、原创影片研发、文化推广、原创风格实验短片研发等工作。通过实战锻炼,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学术热点带入课堂,对年轻教师培养和学生实时了解市场有很多益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秉持坚守与拓展的精神。

(1)在教学方面:在扎实专业教育、努力使学生成为市场抢手的生力军的同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的创作热情,帮助学生建立纯洁的创作态度,尤其要重视游戏专业的开设,防止专业技术的双刃剑使用不当时所产生的负面社会效应。同时注重因材施教,提倡对外交流,加快知识更新。我院动画专业除完成学校和学院要求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外,作品屡创佳绩,多次入围国内各动画专业大赛并荣获多项奖项。

(2)在专业导向方面:本专业顺应社会与市场需求,主张从少从精,培养以二维卡通动画为主,三维动画为辅的高级动画专业人才。二维卡通动画和三维数字动画是动画学科中专业操作性很强的领域,两者有共性,又有各自特色,创作与动手能力并举,是办好专业的硬道理,只要稳健地把握好教学特色,对具备良好就业优势我们很有信心。

(二)市场对教育的期待

热媒体时代,动画影片像插了翅膀,拥有宽广的播放渠道,动画具有了空前的历史地位。

院校应切实调整师资队伍的合理结构,这是动画教育发展的必要前提。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专业操作性强的课程可聘请业界导演、技术人员等来集中讲学。也可加强国际学习交流,聘请外籍教师讲学。动画艺术的广泛性也决定了它教学应有的警戒线:不可成为消极、负面、暴力等的推广工具。因此,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表1 中国动画企业近三年资产总额增长对比

表1显示,资产总额高的企业增长力在上升,说明高额投资谨慎做片的趋势呈上升趋势。

1.市场方面的问题与期待。人才空缺、市场规模与实力的后盾——人才培养。

2.教育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应当努力培养理论与实践并强的创作型人才。

3.加强概念与价值营销理论教学。有助于学生正确健康的确定创意方向。认识到观众对商品的心理价值是动画产业飙升的后发潜力,从而建立正确塑造影片品牌文化的创作理念,这将为学生在企业就业后,埋下厚积薄发的种子。

动画市场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教育的法宝,动画教育前景是光明的。市场拥有了雄厚的资本和规模,再积极开拓新颖的题材,集设计精英之力,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以政策为导向逐步深入开拓教育与产业的联动,办出实效型教学模式,才是动画教育遭遇寒流后真正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卢斌.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盘剑.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04—2009)[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邓林.世界动漫产业发展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注释】

[1]钱博弘,动画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影视动画教育实践。

[2]郑方晓,动画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影视动画项目研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