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国家已开始重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个人认为,幸福不是得到的,而是“做”到的。而如果只把教书育人看作一份谋生的手段,就很难做到对它一生热爱,也没办法得到幸福感。说起备课,自己感觉备完一门课以后,如果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住这门课的主线和各章节之间的关系,在上课的时候就不能做到收放自如。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1]1

郭宝才[2] 陈振龙[3] 孙利荣[4]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摘 要:教学能力提升是青年教师的根本所在,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重要保障。当前国家已开始重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本文结合作者自身从教十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交流互动,讨论了教学对高校教师的意义,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性和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教学能力;青年教师

一、引 言

认识一位刚刚毕业的博士,他很优秀,毕业以后投身了教育事业,在一所高校工作。刚毕业的时候,他怀着一腔热血,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既在科研上有所建树,又能被学生喜欢。但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实际教学之后,他发现,在课堂上,自己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十分的沉闷,最让他接受不了的是,在期末的“学评教”活动中,学生给他这门课只打了70多分。他备受打击,在床上连续躺了好几天,最后,他问我说,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当老师。

这位青年教师的经历绝非个例。今天,青年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已经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精神状态等都直接影响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刚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每个人都有很好的科研背景,但教学能力却往往不足,这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棘手的问题。

二、教学对高校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的意义

(一)个人对教学工作的理解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一方面,我们既要明白教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认识到教学工作对于我们教师自身的非凡意义。

教师工作的对象不是土地、机器,而是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有丰富感情的学生。这一特点也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是“谋生”与“谋爱”的统一体。借用生存与发展两个命题来说,如果教师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但,生存并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除了生存之外,我们还要谋求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投入专业知识以外的东西。试问,应该如何走上讲台,才对得起台下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才能承担教师这一职业的要求?当然,知识结构是必需的,但是教学水平并不和知识量呈正比,更重要的是你的热情,你对于教学以及学生的热爱。

传道授业是老师的一份神圣的职责。我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充分享受教学所带来的快乐。这么一说,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教师是蜡烛,是春蚕,而我个人觉得大学教师更应该像果树,它不仅哺育了果实,也成长了自己。

(二)教学能提高我们的幸福感

实际上,教学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可以促进我们自身的成长。

曾经不止一次听老师们讲,教学是个良心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大学里,在涉及职称评审这些重大事情时,科研往往变得举足轻重,而教学则只是一个弹性很大的陪衬而已。我个人觉得,如果总是靠良心来从事教学活动,是很累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要想让教学活动变得轻松,我们要懂得从教学中寻找幸福。个人认为,幸福不是得到的,而是“做”到的。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教学和科研压力,要想获得幸福感,最紧要的一条就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而如果只把教书育人看作一份谋生的手段,就很难做到对它一生热爱,也没办法得到幸福感。

可以想象,如果连老师都丧失了幸福感,那他教导的学生又如何能够感受到来自学习的幸福!坊间曾有这样的一个传闻,有位老师说,当课时费是一百块钱的时候,我就站着讲课,多付出一点力气,当课时费降到五十块钱的时候,我就坐着讲课,留一些力气赚其他钱。如果以这样的心态,怎能把课上好,师生的关系又会是怎么样,大家可想而知。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只有上好课,学生才会尊敬你,自己心里才会有被学生肯定的成就感,上好了课,也会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心情,对工作才能更投入,反过来,你所投入的热情又会感染学生,这样良好循环可以不断促进老师对这个职业的热爱。

教师节,办公桌上那一束鲜花,手机里那满满的短信,不也是一种幸福吗?学生聚会的时候,还有人记得曾经有某位老师教过他们微积分,我想那对于老师们,是多么大的一种幸福和安慰啊!

三、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大学生这一群体也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他们早熟、独立,他们张扬、自信,他们的知识量越来越丰富、创造力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当代大学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的年轻老师,都是刚毕业的博士、硕士,学历层次高,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专业基础扎实,也善于接受新的知识。他们大多接受过正规系统的科研训练,却很少有机会接触高校教学方面的训练,这就导致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技巧,在课堂上没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有一些青年教师缺乏耐心,不认真备课,过分地依赖多媒体课件,传授知识的过程缺少和学生的沟通与互动,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所以,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他们进入这个行业的初期,愿不愿意花上一到两年的时间去改善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学校层面的培养

拿我们学校来说,自从下沙校区建立以来,办公的条件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学术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多,学校的督导制度和教师发展中心的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都为我们提高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另外,学校也出台了很多的教学激励政策。我们学校连续举办了7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也成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除了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我们还有青年教师讲课达标比赛,讲课达标比赛现在已经制度化,成为评定一个教师能否胜任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学校在2010年校庆期间举行的第一届“十佳教师”的评选和2012年第一届“十佳青年教师”的评选也给青年教师树立了很多模范,这些比赛和评奖不断地促进着学校教学事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每年的校级教改项目立项也给教学改革提供了经费资助。

当然,学校层面还有很大空间,可出台更多的政策扶持和激励一线的教师重视教学活动。

(二)自主培养

1.热爱学生,认真备课。只有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上课才会充满激情。你对上课有激情,才有可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师生才有可能产生良性的互动。只有爱学生,才会去主动了解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传道授业解惑。

而只有热爱学生才会有动力认真地备课。说起备课,自己感觉备完一门课以后,如果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住这门课的主线和各章节之间的关系,在上课的时候就不能做到收放自如。那如果你只是在每次上课前备一次课,效果可能会非常差。

2.积累知识,与时俱进。运用一些精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阐述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结论,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但这些的前提是,教师知识的积累和积极的思考。教学实际是师生双方进行思维交流,互动的一个过程。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思想,转化成为语言、动作和表情,让学生领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当然知识积累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对于教学工作,学科最前沿的信息一时之间可能用不上,但一定要有所了解。与时俱进才能增加自身的亲和力,与学生的沟通才会更顺畅。我和很多人在谈教师这一职业的优点时,总说学生相处让我变得很年轻。我想原因就在于学生们关注时代热点,并且有着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带给了我永远年轻的心态,所以这应该也是我们的一种幸福吧。

3.博采众长,反思教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别人的经验,学习别人的长处,经过消化吸收为我所用。现在的导师制,助教制,督导制,教学达标比赛,教学技能比赛和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很多活动都为我们学习、提高教学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摸索,才能找到适合学生、适合专业、适合自己的讲课方式。

4.信息反馈,实时互动。积极地改作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知识点,理解知识点。辅导答疑也可以帮助自己进一步吃透教材。青年教师可通过这些环节,从学生的解题思路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发现讲解某一概念的最佳切入点,这样就可以用越来越精练的语言来描述一个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讲课过程中尽量地面朝学生,实时观察学生的反应,随时调节自己的讲课节奏,语速。很多时候,就一个问题可能会在PPT上讲了一遍,如果看到学生没有反应,可以在黑板上再来一遍,进行详细推导。

5.科研相助,教学相长。很多老师都说教学花太多时间,会影响科研产出。确实,教学和科研存在着矛盾的一面。但实际上教学也可以促进科研。我们系根据学科需求和老师的特点,开出了一些选修课。而这些选修课几乎都是年轻老师主动要上的,因为这些课程和他们的科研工作密切相关。大家也都知道,自己看懂和别人听懂是两个不同的层次,我想我们的年轻老师可以通过上一些专业课来给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以上五点就是我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自主培养的一点经验,这些经验都是来自我平时的上课和跟学生的交流,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结 论

最后,我想说的是,只要爱岗敬业,把教学当作科研来做,就一定会获得来自学生的敬意,我相信,对一个老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收获一份无愧于良心的满足感,有句话叫“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参考文献

[1]盛子同.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规划与培养探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05—107.

[2]张璐.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青年教师[J].教育理论研究,2010(10):248—249.

【注释】

[1]本文获浙江工商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项目(概率论数理统计)资助。

[2]郭宝才,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统计质量管理。

[3]陈振龙,教授,研究方向为概率统计。

[4]孙利荣,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综合评价与投入产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