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人才群体结构优化原则

创新人才群体结构优化原则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高能”不仅包括才能高超,还包括品德高尚,个性高度相容等。因此,优化创新人才群体结构,增强创新人才群体结构及功能,要靠两个车轮同时运转。一个是开发和发挥智力因素;另一个是强化创新人才群体意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群体意识是群体智慧的火炬,是群体亲和力的源泉,是依靠群体内在非智力因素潜力优化群体结构及增强群体结构功能的动力。

11.3.1 创新人才群体结构优化原则

优化创新人才群体结构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精干高效原则。冗员是无事生非、内耗之禅。一个人才数量适宜,配置精当的人才群体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便于人才之间互相沟通等。

2.适应与开放统一原则。要使群体发展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要使群体发展目标与群体中个体成员偏求(包括物质的精神的)相一致;要使群体发展目标同时与社会、个人的需求相适应。创新人才群体结构是动态结构,其功能通过结构的动态变化而不断增强以适应客观性的需要。封闭式的僵化的创新人才群体结构,不仅不适应变化着的客观需要,造成人才浪费或贻误专业技术工作,而且还会造成论资排辈,近亲繁殖、学术空气窒息、吃大锅饭等弊端。要增强创新人才群体结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必须坚持开放原则。即在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相配合,合同聘任与任务招标相结合。要按照实际需要将专业技术任务、岗位分成两大类,对于需要相对稳定的岗位采取合同聘任制,对于短期需要的采取临时聘请制,使创新人才群体结构适应客观变化的需要,保持合理流动的状态。

3.激励竞争和动态调节原则。在创新人才使用上必须强化人才竞争的机制,激励创新人才之间选择群体或团队,承担工作任务时的竞争;激励岗位之间、群体之间在选拔、聘任创新人才时的竞争。这种竞争,会激发创新人才的进取精神,会促进尊重知识和人才风气的树立。这种激烈的竞争,有利于做到知人善任、委以重任,减少和避免人才积压、浪费等使用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因此,优化人才群体结构,必须在创新人才管理体制上注入激励人才竞争的机制;在微观管理制度上逐步完善,克服任务等、靠、要的现象,建立和健全一整套激发创新人才进取精神,促进创新人才相互竞争、奋发向上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群体中各个人才个体的作用和才能,对能级高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的人才舍得放行,对能级低不胜任岗位的要培养提高或调整其岗位,直至调出本群体,使创新人才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才能保持群体结构的功能同外界完全适应的状态,才能保证充分发挥群体结构功能的最佳状态。因此,一个新的人才群体的组成并不是人才配置工作的结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人才群体目标以及群体中个体成员自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对这一群体作跟踪调节,使之沿着不合理—合理—再不合理—再合理的螺旋式上升轨道,逐步达到完善和优化。

4.智力开发与互补并重的原则。优化创新人才群体结构首先要坚持智力开发的原则,在提高人才群体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上下功夫,注意培养造就年轻的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结合专业技术任务,对人才智力开发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要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群体内部的继承功能、智力激发功能和智力互补功能,又要充分开展同外界的知识传递、智力传递活动。同时要重视智力互补原则,把不同性格、性别、年龄、专业、智能的人才,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匹配,使之性格互补、知识互用、能力互接,变专能的人才个体为多能的人才群体。

5.高能为核与群体意识培养统筹兼顾的原则。优化人才群体结构关健在选好群体核心。群体往往是由领导核心逐渐吸收成员组成群体的。这种“高能”不仅包括才能高超,还包括品德高尚,个性高度相容等。高能为核还要注意区分帅才、将才、相才、庸才之别,将才断而少谋,易盲目蛮干;相才谋而难断,易贻误战机;庸才则嫉贤妒能,毁了事业。因此,优化创新人才群体结构,增强创新人才群体结构及功能,要靠两个车轮同时运转。一个是开发和发挥智力因素;另一个是强化创新人才群体意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事业心、责任心、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都是直接影响群体动能的关键性因素。群体意识是群体智慧的火炬,是群体亲和力的源泉,是依靠群体内在非智力因素潜力优化群体结构及增强群体结构功能的动力。在优化创新人才群体结构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坚持创新人才群体意识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